尹萬華 何繼業 張文波
摘 要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方法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謂教學方法,顧名思義,既包括教師教法,也包括學生學法。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大意義。當確定了教學目的,并有了相應的教學內容之后,就必須有富有成效的教學法。否則,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就要落空。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用較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對教學工作非常重要。
關鍵詞 教學方法 學生 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學活動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教學工作再也不應該像從前那樣,在課堂上重老師輕學生,只是老師灌輸知識給學生讓學生學死的知識,而是應以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和培養健全的人格為最終目的,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可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實現教育的個性化。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認為嘗試教學法,是培養學生“主體性”素質、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效途徑。
嘗試教學法是依據現代教學論思想,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創立的。針對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而提出“嘗試成功說”。嘗試教學不是教師先講,而是先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由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課本,然后進行嘗試練習,再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和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講解,即“先練后講,先學后教”。這種方法擺脫了“教師只管教,學生只能聽”的束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學生大膽嘗試,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嘗試成功的活動,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意志,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精神。那么什么是嘗試教學法?它的程序是什么呢?以下就是有關嘗試教學的教學程序。
1出示嘗試題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引出嘗試題。出示的嘗試題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同課本中的例題相仿,同類型同結構,便于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本去解決嘗試題。二是變化嘗試題,即把課本例題的內容、形式、條件略作變動,加大其難度。三是發展嘗試題,即要求略高于課本例題,但仍在教材范圍內。
2自學課本
出示嘗試題后,學生產生好奇心,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這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例題就成為學生切身的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本中探索,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嘗試練習
在自學課本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嘗試,在嘗試練習時,老師巡回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學生在嘗試練習時還可繼續閱讀課本上的例題,一邊閱讀,一邊嘗試。
4學生討論
嘗試練習結束后,可能一部分學生做對了,另一部分學生做錯了,教師根據好、中、差三類學生的嘗試情況,引導學生講評討論。誰做對了,并說出做對的道理,誰做錯了,并說出做錯的原因,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可以相互爭論。
5教師講解
學生學會做題目,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識,還必須懂得算理,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因此學生在嘗試練習后,還需要教師的系統講解,但這時的講解是在學生自學課本,親自嘗試做了練習題的基礎上,教師針對學生感到的困惑之處或教材中的關鍵之處進行講解,確保學生掌握的知識具有系統性。
實踐證明“嘗試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在實施“嘗試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通過主動探索去獲取知識并揭示規律。學生從中可享受到自我成功的喜悅。“嘗試教學”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在嘗試練習中他們主動去探索。求知成為了他們自身的內在需要。他們依靠自己的潛力去解答嘗試題,自我檢驗學習的結果,始終處于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學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嘗試教學法”的創立,不僅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在實踐中教會學生學習,而且還能使學生學會創造,進一步完善其人格。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于學生被動學習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建立于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基礎之上。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充當學生的“知識辭典”和傳遞知識的工具,而是一名“向導”。其角色則應由單一的傳播知識信息轉變為幫助學生選擇信息和處理信息,從而促使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嘗試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能力。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這種學習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將促使師生關系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變化。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他前進。目前國外普遍認為,教學方法的客觀主義者的觀點更客觀些,更符合實際些。認為只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課堂氣氛,有了良好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在認識活動中產生愉快感,才能激起和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學方法不好,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就靈活不了,智力就發達不了。另外,教師的教法制約著學生的學法,同時對學生智力的發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師的教學,經常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課上教師念筆記,學生必然要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課上老師講授,學生聽受,不給學生以獨立思考與獨立活動的機會,學生就會缺乏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就很難培養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