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良
摘 要 當前,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其中既有學生因素、學校因素, 同時也有家庭因素和社因素。本文就這四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學習積極性 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的提出
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知識傳播的主基地,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提升,教育質量有明顯下降,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呈現不足態勢。
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的一種學習狀態,受多種因素影響,是學生學習的需要和行為的體現。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學習動機、目標、興趣、態度等因素是影響學習積極性的內因,對學習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生沿著一定學習目標前進的心理動因,直接推動學生的學習。強烈的學習動機能夠使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的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從而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學習目標是學習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具有激活、導向和調整的功能。正確、適度的學習目標能使潛在的動機變為活躍的動機,能使學習活動沿著規范的方向進行,能增加學習動力。學習興趣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礎上產生的認識傾向。學習態度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較為穩定的心理反應傾向。良好的學習態度能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做到認真、勤奮、踏實,遇到困難表現出頑強的學習毅力。同樣,學習壓力的大小以及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也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和主動性。
2目前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的表現
當代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的表現主要體現在:(1)學習動機缺失,對學習不夠主動自覺,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不夠強烈,對上課的期待遠遠大于對下課的期待,稍遇困難或挫折就選擇放棄學習,沒有堅持下去的毅力,學習效果較差;(2)學習目標不明確,很多學生對學習僅僅是出于對父母愿望的滿足,僅僅出于社會上的要求,或者僅僅為了獲取文憑好找工作,考試不求精益求精,只求60分萬歲;(3)學習興趣缺乏,上課不專心聽講,從事聊天等與學習無關事情的居多,即使老師強調或者采取新穎手段來要求和吸引,也僅僅是三分鐘熱度;(4)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經常遲到、早退甚至曠課,課上打瞌睡、玩手機,課后也不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與任務,或者抄襲了事,精力外移,時間大部分被游戲、戀愛、攀比等侵占。
3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的分析
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種種,無非是自身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四方面,其中又以自身因素占主導。大學與高中不同,教學方式、方法目標等都不相同。初入大學,生活學習等環境的改變,讓很多學生都沒有適應過來,如果自身學習的目標、動機、興趣以及方法等存在問題,就會引發學習積極性不足,影響學習的效果。學校方面如果只重教學,不重教育,甚至只重科研不重教學,講教學當作任務來對待,僅僅講過場,不重過程,忽略學生對學習的感受,忽視對教學方法的改進,缺乏對學生的培養與激勵,也會讓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社會方面,我國正處在新舊體制的轉軌時期, 社會上的一些消極因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消極影響。急功近利、一日暴富、好逸惡勞等心態日益盛行,會讓學生產生心浮氣躁、消極攀比等毛病,對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不良影響。家庭方面,很多家人認為大學生已經成年,將子女送入大學時功成身就,很少再過問子女學習、交友等情況,有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也助長了學生學不學好都無所謂的心態,讓學生在學校聽之任之,家庭監督與指導的力度缺失,也讓學生失去方向,學習積極性下降。
4提升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建議
4.1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學生自身因素是學習積極性的內因,是影響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就必須引發學習內驅力,讓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和內在需要。首先,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其次,教師進行分類指導,增強其對專業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使他們知道應該學什么、怎樣學,對于那些對所學專業確實不感興趣的同學,幫助他們從自身的職業計劃角度找到學習的興趣點。
4.2完善教學和管理工作
學校不僅僅是教學的場所,更是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在搞好教學的同時也要搞好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也要改變老師對教育的態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轉變教學模式,講究教學藝術的同時,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升校園軟環境。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營造良好的學習硬環境。
4.3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
大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就業,服務社會,其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認可。因此,高等教育應重視實踐能力的鍛煉,調整培養模式,以提高就業為導向,尊重市場選擇,培養出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化、高質量的人才;同時,全社會要抵制不正之風的干擾,提高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
4.4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物質和精神保障,對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不容忽視。家長應根據孩子自身的個性和專長指引、幫助其確定學習目標、培養學習興趣,不盲目從眾、急功近利。大學教育是一種寬松的開放式教育,家長要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強調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和創新,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