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述鵬 吳潤 黃峰 盧志紅 甘章華
摘 要 現代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到各種信息化手段,在推動材料學專業教學體系發展的同時,迫切需要提升本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本文初步探討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 材料學專業 教師 教師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1國內外對于信息化教學的發展現狀
從美國誕生翻轉課堂開始,到MOOC、耶魯公開課、TED教育頻道,國際上,信息化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信息化在教學中的運用已經取得了實效和認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教師信息化能力框架,但是目前對信息化教學能力這一概念的界定,國內存在多種觀點。有學者認為構成界定是研究的邏輯起點,研究要立足于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構成界定的基礎上,研究其發展歷史演變和教師信息化能力的發展趨勢。有學者進行了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調查,提出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信息化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能力。有學者通過問卷調查,開展了關于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內,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分析,并提出加強培訓是提高信息化能力的關鍵途徑。還有學者通過調查多所高等院校,用數理統計方法分析信息化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其相關性,剖析了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重點關注信息化能力對提升教師教學效果的關系。
2材料學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現實意義
互聯網背景下材料學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及實用價值。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學校近兩年來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在學校的大力倡導下,慕課、微課、翻轉課堂、云課堂、視頻公開課、云課堂、VR技術等應用走進了教師的教學活動中,獲得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受到高度重視并在教學實施環節得到逐步推廣和使用。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比賽連續多年開展,有效推動了教師信息化教學改革。在2017年7月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十一門網上課程,這是在湖北省率先開設的假期課堂。這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大學英語類的課程、跨校區跨學院的公共基礎課程、網絡在線通識教育類課程。此類課程的開設,不僅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而且需要較高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學校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在全國及全省高校信息化教學比賽的推動下,以國家精品在線開發課程建設項目為契機,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積極將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進行了各種探索,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可見,應用信息化手段教學,能夠拓展學習空間、延長學習時間,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濃,知識薄弱等問題,教師運用視頻、音頻、圖片、網絡互動等資源,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結合,通過興趣和求知欲的引導,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生的參與度得到提升,能獲得積極的教學效果。
3材料學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幾點策略
由于各學科的專業特點和課程體系各異,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科教學體系發展的要求,而且高校教師由于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制約了信息化技術水平的提高,這成為學校推進教學改革的障礙。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下面就材料學專業學科發展的要求,探討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幾點策略,以全面提升材料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3.1實現材料學課程教學的線上教學與線下輔導相結合的互補
隨著人們對在線教育的談論不斷升溫,我們發現傳統教育在受到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沖擊后,沒有真正實現標準化的O2O線上教育模式。材料學專業課程教育以階段性和專業性成為既定的教育模式。該專業的基礎課程以材料科學基礎為主,這已成為師生的共識和考研的需要。借助互聯網資源打造學習平臺可以擴充到海量的材料學知識庫,而且在線課程的優勢在于可以隨時隨地為同學們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這雖然滿足了一部分求學者,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沒有具備如何篩選信息的能力,這反而給初學者帶來更多困惑。這一問題解決的方法,是要逐步實現材料學課程教學的線上教學與線下輔導相結合的互補,其中包括定向課程內容閱讀和定向習題解答,只有完全掌握了在線教師指定內容的學習者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3.2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實現材料學課程教學信息內涵共享以促進共同提升
在教育資源大數據開發背景下,教學團隊的共同愿望不僅僅是教材編寫和課程內容開發的相互協作,而應該是如何實現在線資源的內涵共享。在團隊中的資深教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對于網絡的信息共享只是停留在文字層面,如何讓年青的教師把老教師的豐富教學經驗融入到在線課堂中去,這就需要團隊成員線下深入的探討和線上互助。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強材料學課程教學信息內涵共享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加快團隊的發展速度。例如,材料學課程中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金屬材料學、金屬熱處理等課程可以共享晶體結構分析這一基礎部分內容。
3.3建立網絡材料學課程教學的質量保障系統
在線教學效果的評價是在線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建立網絡材料學課程教學的質量保障系統需要進行配置性,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作為主講教師和答疑教師是評價的倡導者,而網絡課程學習的學生則是評價的主體,材料學專業課程的網絡評價包括材料類課程的設置和主要材料類網絡課件和資源的評價。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需要在教務網絡服務系統中做到如下要素的記錄,這其中包括在線時長、提問次數、瀏覽次數、課程視頻進度、作業完成情況及分數、下載數據量和在線測試分數。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在線提問數和發言次數及發言時間來給出平時成績。當然及時更新網絡教學內容,比如網絡課件和在線題庫,更能體現信息化技術與教育教學相互滲透。
總之,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信息化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能力。由于材料學專業教育的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綜合性,借助信息化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辦學實力和水平。
基金項目: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基于材料學研究生聯合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研究”(2017 X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