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嘯
摘 要:在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一個清醒認識”“兩個深刻認識”,闡述黨所面臨的問題和風險,強調加強作風建設、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本文從四個維度、三種模式、三個標準等三個層面,深入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如何進一步抓好企業和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對于廣大企業從嚴治黨、轉變作風,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工作指導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作風建設;解放思想;落實
在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一個清醒認識”“兩個深刻認識”,闡述黨所面臨的問題和風險,強調加強作風建設、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在認識上準確把握“四個維度”,在工作中切實改進“三種模式”,在實踐中嚴格落實“三個標準”,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推動各項工作的新發展。
一、加強作風建設,在認識上要準確把握“四個維度”
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必須從對象維度、過程維度、規律維度、方法維度深入把握。
(一)從“對象維度”來看,既要總體部署,又要分類指導
作風改進的對象主要是黨員領導干部,其行為具有共同的性質和特點,但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領導干部,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加強作風建設方面,既要落實共性要求,總體部署推進,又要堅持分類指導,把握不同層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二)從“過程維度”來看,既要要求從嚴,又要落實從嚴
八項規定條條深入人心、句句彰顯民意。但規定和要求不能僅將它掛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關鍵還在于抓好落實。轉變作風不是“一陣風”,也不是“耳旁風”,而是要吹“四季風”,更不能上緊下松、裝模作樣。防止精神懈怠、意志衰退,必須一以貫之,常抓不懈。要重實際不圖虛名,鼓實勁不尚虛榮,求實效不務虛功,說了算、定了干、干必成,兌現承諾,不放空炮。要振臂一呼喊到底,一氣呵成干到底,一鼓作氣改到底,確保每日都有新進步,每月都有新變化。
(三)從“規律維度”來看,既要注重“言傳”,又要注重“身教”
只說不干,不但轉變不了作風,還會敗壞作風。領導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作風問題之所以得不到根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少數人把紀律規定當成“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把上級要求變成“口頭禪”,光說不練賣弄把式。堅持領導帶頭,關鍵就是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在作風建設上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解決問題好一籌,才能為黨員干部做好示范。
(四)從“方法維度”來看,既要整體推進,又要重點突破
作風建設既要放眼長遠,整體推進,又要立足當前,抓住重點。整體推進是作風建設的頂層設計,又是各領域各環節的全覆蓋,必須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但整體推進又不是平均用力、齊頭并進,重點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大局;重要環節“一子落而滿盤活”,事關成效。以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為突破口,可以對加強作風建設起到牽引和推動作用。因此,整體推進,才能統籌協調,把握作風建設大局;重點突破,才能以點帶面,激發作風改進動力,必須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
二、加強作風建設,在工作中要切實改進“三種模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實踐是理論的落地。掌握了作風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認真貫徹落實,才能實現作風真改進、效果正精進的預期目標。
(一)實現工作安排模式由會場型向現場型轉變
會風、文風是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八項規定精神,堅持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力戒空話、套話、大話。其中,領導干部也要扮演好引導者和行動者的角色,認真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改進管理方式,擺脫文山會海,集中精力,集中時間,深入實地搞好調查研究,貼近生產、貼近職工、貼近基層,踐行“一線工作法”,認認真真推動工作,扎扎實實攻堅克難。
(二)實現工作推進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
各級黨組織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主動為企業分憂解難,積極推廣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小改小革,以最少的投入求得最大的產出,以最小的成本謀取最大的收益。領導干部在履行職務、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既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防止決策失誤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損失,又要堅持厲行節約,精細算、嚴把關,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大事,不搞虛榮做秀的“形象工程”,不搞鋪張浪費的“政績工程”,把有限的資金資源用在“刀刃”上。
(三)實現工作考核模式由事后型向預控型轉變
作風建設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抓好過程控制。我們要把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來抓,把各項要求和責任落實到日常工作之中,對違反規定的要責令整改,對情節嚴重的要嚴肅處理。要建立健全作風建設的常態化機制,既要及時總結、著力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又要著眼長遠、建章立制,把作風情況作為管理人員績效考核和推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用制度約束、引導干部行為。要暢通職工民意表達渠道,建立健全職工群眾訴求表達和回應機制,自覺接受職工群眾評議和監督,使作風問題真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三、加強作風建設,在實踐中要嚴格落實“三個標準”
作風好壞必須以干部形象、安全發展、職工滿意“三個標準”為要求,持續改進落實提升。
(一)以干部形象為視角,審視作風改進的力度大小
俗語說,“老大難,老大出馬就不難”。轉變作風要善于發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領導干部帶了頭,作風就轉得快,改得徹底,堅持得下去,再頑固的積弊,也能扭轉。然而作風的轉變,不只在形式的變化,關鍵還要有真內容。是在形式上打轉還是在內容上深化,是轉作風還是作作秀,往往取決于“一把手”的態度。如果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只是“僅此一回”;密切聯系群眾,只是“串一個門”;解決實際問題,只是“搞個示范”,那么各級干部也只會“照貓畫虎”虛應,最終會讓人心涼了、民心傷了。領導干部帶頭真抓真做,改作風才有勁頭,樹新風才有干頭。
(二)以安全發展為刻度,檢驗作風改進的成效多少
改進作風不能自說自話,自我評價,要以成效來檢驗。煤礦企業,安全重于泰山。如果我們到現場只是漫不經心的“走一走”、敷衍了事的“過一過”,斷然找不到問題的關鍵,肯定抓不住安全的“真兇”。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持“六個從嚴”,將辦公室搬到基層,將身影留在一線,將汗水灑在前沿,自覺規范行為,嚴格監督檢查,既要查設備、查設施,更要查思想、查行為,以消除隱患為榮,以安全達標為榮,努力成為安全工作的先知先覺者,真正做到以高標準促進高安全、以大安全保障大發展。
(三)以職工滿意為標尺,衡量作風改進的標準高低
作風好不好,職工是主考,能否符合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是檢驗作風建設得失成敗的重要標準。以職工滿意為標尺,就是要突出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傾聽民生之盼,善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把改進作風與幸福家園建設結合起來,與幫困扶貧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與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讓職工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感受到真真切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