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福
摘 要:學校提出了培養胸懷經緯、求真務實、品高學優、工勤業精的創新性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目標,通過強化品高學優的人才培養、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凝練專業方向、健全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等措施,塑造了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 內涵 強化措施
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加強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將培養“胸懷經緯、求真務實、品高學優、工勤業精的創新性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寫入《天津工業大學章程》,形成了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
一、人才培養特色內涵
“胸懷經緯”有兩層含義,一是學校以紡織學科專業立校,現代紡織是學校的辦學特色;二是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求真務實”是指培養的學生踏實能干、拒絕浮躁,在崗位上始終能夠將“嚴謹、嚴格、求實、求是”的校訓作為基本遵循。“品高學優”是指品格高尚、學業優秀,這和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完全一致。“工勤業精”將“天津工業大學”的基本元素和“業精于勤”二者綜合起來,培養的學生要工作勤奮、業務精良,具備工匠精神。
二、人才培養特色強化措施
堅持立德樹人,強化品高學優的人才培養。在學校事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中,在人才培養上強調“1個根本”“2個加強”“3方聯動”“4項內容”。“1個根本”:堅持立德樹人是學校事業發展的根本任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2個加強”:進一步加強教風建設,實施“師德建設計劃”;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實施“學生素質提升計劃”,努力營造“教師愛教,學生樂學”的教育氛圍。“3方聯動”:進一步強化招生、培養、就業的聯動,建立內部協調、外部統一的一體化機制。“4項內容”: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
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強化以工為主的學科專業特色。從適應國家和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優先發展天津市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結合學科發展及學生就業等情況,調整、改造、撤銷、合并辦學狀況不良的專業。“十二五”期間,新增復合材料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等專業。2017年增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十三五”期間撤銷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調整后的工科類專業將達到30個、理科類5個、文科類25個。通過整合優質教學資源,不斷加強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鞏固以應用科學類專業為主體、以人文和自然科學類專業為支撐、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的專業體系,為培養“工勤業精”的大國工匠奠定專業基礎。
凝練專業方向,強化現代紡織特色。學校紡織學科具有百年歷史積淀,是我國紡織高等教育的開創者和產業用紡織品的引領者,形成了胸懷經緯、工勤業精的工大品格,被譽為中國紡織人才的搖籃。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二,工程、材料、化學和數學等4個關聯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按照“強化優勢學科專業、彰顯紡織特色”的原則,明確思路、凝練方向、集中資源,積極修訂與紡織類專業相關專業的特色方向,逐漸形成了以紡織類優勢學科專業為核心,以關聯專業為支撐,以其他專業為補充的多學科交叉融合覆蓋紡織全產業鏈的特色專業和具有紡織特色的專業群。學校在全國率先設置了“非織造材料與工程”本科專業,紡織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在紡織類專業的輻射引領下,學校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市級品牌特色專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21個。紡織類專業以及以紡織為特色方向的專業在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中占到5個,在市級品牌專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中所占比例超過了60%。2016年自動化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7年的紡織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在全校公選課中開設了“紡織與現代生活”“紡織與現代科技”“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紡織材料鑒別”“民族服飾”等與紡織相關的課程;在留學生中開設了“旗袍”等課程。不少學院如藝術與服裝學院、材料學院、環化學院、機械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等在全院選修課中也開設了紡織特色課程。
健全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學生求真務實、工勤業精的實踐能力。學校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先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管理者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優秀經濟類人才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國際交流開放計劃”“卓越創業人才培養計劃”,著力構建融“認知—體驗—實踐”的知識傳授和“基礎—綜合—創新” 的能力培養于一體,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分層次、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正在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一是打造一條涵蓋優質生源培養到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創業就業等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鏈條,二是打造專業對接創業的鏈條,將體現辦學特色的如紡織、材料、服裝類,易于創業的如計算機、軟件、設計類,適合創業服務的如廣告、工商、法律、傳播、會計等專業盡可能地對接學校創業實踐的各個環節。學校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12個。學校有9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校創客空間通過國家首批眾創空間認定。學校獲首批50所“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學校大力拓展對外合作辦學的領域和層次,各類在校留學生人次位居天津市屬高校前列,出國交流學生的規模增長迅速,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持續增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學校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北卡州立大學、英國利茲大學等80多所國際著名高校和研究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在合作辦學、科學研究、師生互換、學歷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交流合作成果。紡織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平臺被德國下萊茵應用科技大學采用。學校建有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擁有國家級、市級、校級的全英文授課專業和品牌課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紡織人才的培養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