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本文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首先分析了農業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現狀、問題,然后以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農業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論述,提出了以誠信為基礎的財稅信息一體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最后針對這一目標提出了實現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一、引言
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專業的指南,是指導性文件,其中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中之重,因為它決定著課程設置、校企合作等。國發〔2014〕19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職業教育要創新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人才培養目標由高端技能型人才轉變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一變動對會計專業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將這一目標具體化,并根據具體化的目標進行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是擺在會計專業面前的新課題。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現狀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是培養目標的確立,培養目標是構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依據,是實施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教育的前提,是社會對所需要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質量的總體要求。只有培養目標確定了,培養方向、培養內容、培養方法等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綜觀全國農業類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在農業類高職院校開設會計專業,如何去定位,如何才能有特色,是非常關鍵的。縱觀現在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一目標與教育部文件是相吻合的,但多數院校沒有將這一目標具體化。
(二)沒有突顯農業院校特色
農業類高職院校設置會計專業,應該與當地產業相對接,與學校類型相對接。筆者認為,農業類高職院校應培養面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新型經營組織如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織的財務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突顯農業院校特色。
存在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歸結于沒有進行認真的專業調研。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搞好專業調研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起點,沒有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就是無源之水。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及實現路徑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農業類高職院校,2005年設立會計專業,經過10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條具有農業職業院校特色的會計專業人才建設之路。
(一)專業調研
經過走訪調研,運城市有13個(區)縣、149個鄉鎮、3197個行政村。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人員的現狀。現在運城市農村會計管理模式均實行了村賬鄉管模式,即只在各村設1個報賬員,賬簿、資金管理由鄉農經站進行代管。從調研數據得知,運城市農村會計人員女性比例僅占13.33%,男性占86.67%;從年齡結構來看,50歲以上農村會計人員占比為65.88%,41-50歲所占比例為25.1%;從學歷來看,大專以上占4.71%,而初中以下占63.53%。整體來說,目前運城市農村會計人員隊伍現狀可以概括為年齡結構老化、隊伍不穩定、學歷較低、持證人員少。鄉農經站代理記帳,雖然很大程度上規范了農村會計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人員較少,多是1人代管全鄉各村的賬,少則15個,多則近30個。工作人員壓力很大。
2.農村新型經營組織現狀。運城市現注冊農村合作社達10851個,其中,種植業6308個、養殖業1409個、從事農業生產資料購買494個、技術信息服務215個、農產品銷售146個,其他行業2304個,而且新型經營組織也在呈不斷上升趨勢,而現在農村合作社會計大多是職業農民在做,他們沒有會計知識,沒有稅務知識,調研中發現很多農村合作社賬簿還是空白的,有的平時就不記賬,有的在不規范的筆記本上記,多數農村合作社負責人因沒有稅務知識,多次被稅務局罰款。
(二)初步確定目標
通過對調研情況分析,該院會計專業初步確定培養的會計人才應立足運城,面向黃河金三角,為中小企業特別是農村新型經營組織、農村集體組織培養具有財稅信息一體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這一目標的優勢一是將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細化為財稅信息一體化人才,即畢業生既具有利用軟件記賬的能力,也具有利用網絡進行納稅的能力;二是突顯農業院校特色,農業院校培養的人才應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此培養目標面向的區域是廣大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新型經營組織,能夠彰顯農業院校的特色;三是和崗位能力相對接,會計崗位的最基本技能就是做賬與納稅,這也是小微企業(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會計人員的要求。
(三)專家論證
目標初步確定好后,適時召開了專家論證會。專家論證會上,很多專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如專業目標如何體現職業道德?專業目標上如何更好地體現“五個對接”等問題。
(四)確定目標
在專家論證的基礎上,該院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再次進行了調整,立足運城,面向黃河金三角,為中小企業特別是農村新型經營組織、農村集體組織培養以誠信為基礎的財稅信息一體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較之初步目標,多了具有“以誠信為基礎”幾個字,這幾個字充實了目標,強調了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另一方面可以與運城當地的“德孝文化”、“關公文化”相結合。
(五)實現路徑
為了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 該院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課程體系建設
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和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觀,在突出職業崗位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同時,強調以應用為目的和 “必需、夠用”的原則。為此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該院對課程體系做了較大改革,將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課程由第二學期調整為第一學期,讓學生為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做好準備;為了體現誠信為本,該院每年會舉辦會計文化節,會計文化節既有專業技能比賽,也有職業素養講座,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也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為了體現財稅信息一體化,該院將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企業納稅實務三門課程均由學期課程調整為學年課,較好的保證了學生的專業理論功底;為了體現農業院校特色,在課程中新增了“三農”會計,內容主要是農村合作社會計制度講解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講解;為了讓學生畢業后在專業上能有所發展,在課程中設置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相關課程;為了使學生將來具備發展潛力, 具有較寬的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 能夠運用相關知識指導本專業工作, 適應崗位變換, 以及必要的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具備基本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本專業還開設了市場營銷、統計學、公關禮儀等課程 , 以增強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
2.實踐教學建設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的特色。為了體現實踐教學,該院堅持技能競賽常態化、實訓室建設重點化、校企合作突破化。
在技能競賽方面,本專業大一進行會計基本技能訓練,包括點鈔及點鈔機的使用、珠算、小鍵盤的練習,并進行比賽;大二進行會計崗位技能單項訓練,如成本會計崗位單項訓練、財務會計崗位單項訓練、出納崗位單項訓練等;大三進行會計崗位綜合實訓,會計崗位綜合實訓由手工綜合實訓、信息化綜合實訓、分崗綜合實訓相結合。
在實訓室建設方面,本專業現有實訓室2個,一個手工實訓室,一個財稅一體化實訓室,配有網中網軟件、用友軟件,為了體現財稅信息一體化目標,又安裝了稅友軟件,滿足學生學習網上納稅的技能。
在校企合作方面,該專業與多家企業進行了合作,有山西凱盛集團、山西粟海集團、山西忠民集團、山西巨龍風機集團,并與多家農村合作社進行了合作。
3.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強不強,關鍵看師資。為了提高師資力量,本專業采取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措施,鼓勵教師考取學歷職稱,每年要求參加國培和省培項目,要求教師每年至少發表一篇論文,實現教學與科研結合;鼓勵教師考取相關會計職稱證書;鼓勵教師利用假期到企業和農村調研。對于專業相關課程教師,本專業采取“引進來”的措施,外聘教師的要求必須有企業實踐經驗。
(六)相關成果
專業建設成果,既有教師方面的,也有學生方面的,主要體現在技能大賽方面、會計從業資格證通過率、教師發表論文方面等。
1.技能大賽方面:在近5年的山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該院榮獲二等獎兩次,三等獎2次。
2.會計從業資格證通過率方面:會計從業資格證通過率經過統計,2015年為60%,這一比率是以通過人數除以參加人數而得,有少數人取得初級會計師,這對于一個農業類院校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3.教師科研發面:專業教師已在不同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論文,教師科研意識、科研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四、結語
專業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終點。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農業類院校,一直在探索會計專業的建設,經過幾年的探索,在專業建設上有點小成績,確立了農業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以誠信為基礎的財稅信息一體化財務人才。
參考文獻:
[1]郝曉燕.淺談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6).
[2]黃弢.中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比較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03).
[3]李莉.淺議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
[4]張首楠:社會需求視角下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財會通訊,2012(01).
[5]王明軒.淺談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7).
[6]周強,張小紅.略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實現途徑[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