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松
摘 要:學生管理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中高職銜接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文從中職學生特點出發,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同時針對中高職銜接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積極合理的建議,以求達到對中高職銜接學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學生管理 方法
一、中職學生的特點
相比于普通高中學生,中職學生由于其家庭、個人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其明顯的特點:
1、自我信心不高。目前中職學生生源是從中考學生中分流而來,分數高的選擇讀高中,分數低的要么直接去打工,要么就進入中職學校就讀。一定程度上,從一開始就給這些學生套上了自卑的陰影。這些世俗的眼光,讓本來中考沒有考好的同學的自信心更加受到挫傷,于是自暴自棄,不想學習。
2、家庭教育缺失。大多數中職“問題”學生來自農村地區的留守少年。有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沒有時間來管教他們;有些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缺少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因而心理上脆弱、性格上孤僻怪異,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容易走上極端。
3、法紀意識淡薄。中職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自己的行為甚至是沖動、錯誤的行為都不加以判別。一味地任憑自己的性子做事,法律意識淡漠,約束力不夠,自制力不強,因而經常地發生打架等事件。
4、學習興趣不高。很多中職學生就是社會所公認的“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就去讀中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幾乎沒有。
5、自我管理能力低。自覺性較差,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沒有養成比較完善的行為習慣,自由散漫,個性十足,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班級凝聚力不強。
6、叛逆心理強。由于家庭原因,導致個別學生心理方面存在問題。另外,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差生”,他們也有了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有一定的叛逆心理。
二、做好對中高職銜接學生的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1、深入了解學生,優化管理方法。中高職銜接學生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生源類型,分析這些學生的特點,考慮他們的個性、需求和成長背景,了解以前學校的管理方式,告訴他們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管理形式和校園文化特點,讓他們知曉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以學生的期待和需求為切入點,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著力點,合理調整管理方法,因材施教、靈活育人
2、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管理能力。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需要圍繞思想引領、安全穩定、常規管理、職業素養等內容展開,不能以學生不出問題、完成事務性工作為目標,中高職銜接學生的特點決定了輔導員的管理能力需要不斷完善和提升。輔導員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核心能力,要加強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和交流,注意對各類案例的積累和反思,針對不同原因產生的問題形成處理流程。
3、深化服務理念,開拓管理思維。在與學生相處、管理的過程中要體現尊重和民主,樹立服務意識,既要講原則,還要注意理順師生關系。盡量少一些大道理,多一些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真實案例,以此提升學生的認同感。不斷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不再是被管理的對象,而是班級、系部或者學校管理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4、多鼓勵少批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要尊重其特點,善于發現其優點,并將其優點不斷擴大,重點督促和提醒自覺性差的學生,關心和幫助自信心弱的學生,為那些在文藝、體育或者專業技能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逐步形成良性循環。
5、加強溝通,形成育人合力。不論學生是繼續學習還是直接去企業就業,注重與高職學校和企業的有效溝通,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作用,這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是很有作用的。
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明晰中高職銜接學生的特點,研究適合這部分學生的管理方法,開拓思路、不斷創新、持續努力。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現代職教體系的不斷推進,中高職銜接學生將成為我國生產制造業的重要技能型人才,只有增強其管理的實效性,才能提升其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實現職業教育所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為國家富強、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周大農.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的設計與思考[J].職教論壇,2013,(3).
[2]龍德毅.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之路[J]中國職業教育,2001,(08).
[3]王玲,周志剛.中、高職教育銜接問題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1,(25).
[4]劉志國,劉志峰.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