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
摘 要 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首先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然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遵循的改革新路徑,以期能夠提高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時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資料參考。
關鍵詞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現(xiàn)狀 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素質教育提出了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要求,并成為了高校教育發(fā)展的主流方向。跟其他教學科目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視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是弘揚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會有明顯的提升。然而,縱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整體,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的客觀問題較多,走改革發(fā)展道路勢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的現(xiàn)狀
根據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全面完成國家所賦予的教育事業(yè)工作任務。首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面的問題來看,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教學內容前后存在著不一致甚至完全不協(xié)調的情況,不僅僅浪費了教育資源,并且給學生提供了相互駁斥的學習內容,對學生有一定的誤導作用;其次,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依舊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法,在時代不斷進步的今天,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雖然有些高校已經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并不明顯;最后,大多數的高校都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導致思想政治課程體系不完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途徑
2.1增強馬克思主義在高校中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指明了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反映和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基礎。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我們只有把它作為推進其改革的理論前提,才能把握好思政理論教育的性質和方向,才能順利地推動高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和繁榮,因此,必須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在高校中的指導地位。
2.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學習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較強的抽象性,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擾,進而影響其行為實踐。因此,高校教師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優(yōu)化知識構成,降低理解難度,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以引導他們更好地應用于生活實踐。具體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重新整合資源,設計虛擬教學情景,將學生引入到真實的生活案例當中,兩者結合組織學生開展協(xié)作討論活動,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辨別能力等。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根本。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還應注重實踐教學,為學生搭建應用平臺,檢驗他們學習成果的同時,加深其理解與掌握。在此過程中,高校可定期開展文化實踐活動,如敬老院慰問、文藝性競賽等,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學習生活,還能讓其感知美好事物,并督促他們將這些美德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2.3提高學生積極性
教師要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學習成績好壞、能力層次高下,都給予他們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性嘗試的機會,要鼓勵和稱贊學生富于創(chuàng)意、別出新裁的念頭和思想。要學會以“正信息”激勵學生,使學生意識和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從老師的肯定中體驗到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樂趣,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充滿興趣。
2.4課程設置與網絡技術相結合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般是課本里或者老師選擇的內容,難以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相一致。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的影響下,高校學生能夠獲得大量信息,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就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為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陳舊無聊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一致,利用網絡文化和技術更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5打造“互聯(lián)網+思政”平臺
首先要由省教育廳帶頭領起,下發(fā)文件,組織在全省范圍內的各大高校進行推廣試點。實施之初,可先選擇省內部分高校進行試點,最后再推廣到各大高校;其次,各大高校以“互聯(lián)網+思政”平臺為主體,以“大數據”為核心,開設“微校園”APP,“微風校園”公眾號、“微言校園”網站等思想政治教育板塊,打造數字化的“互聯(lián)網+”微校園;最后,各個院系依托學校的網絡系統(tǒng),組建院系的網絡文化建設團隊,組織學生進行實名注冊,讓學生真正成為互聯(lián)網文化陣地的主人翁,從而形成省教育廳——各大高校——各院系的三級聯(lián)動機制。
3結語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國家和學校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高校必須在堅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的前提下,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以保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翟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7(06):247-248.
[2] 高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7(07):126.
[3] 佘璐.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與路徑創(chuàng)新[J].新西部(理論版),2017(12):126-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