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申
摘 要 本文基于目前高職院校專業的發展現狀,搜索了近年來國內有關高職課程群相關文獻,探討了課程群建設的內涵,應以“專業課為核心”進行課程群建設,以“選課學分制”為制度平臺,教師是課程群建設的關鍵,激勵機制是長效保障。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課程群建設 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全國高等學校數量逐年增加,與此趨勢相一致,高職院校數量也逐年增加,但是與之相反的是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數總量在逐年下降,很多高職院校都出現了招生難的現象。與此相對應的是相關專業的取消以至因此導致的“大學老師應該怎么辦”的問題。面對此種狀況,各高職院校都在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以期提高育人質量,加強內涵建設。而高職專業課程群的建設和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通過中國知網文獻數據庫有關“高職課程群”為主題詞的搜索,總共有204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和學位論文等。2005年全年有5篇,2006年5篇,到2013年有28篇,2016年則達到了35篇。這說明了高職課程群建設已經開始逐漸被高職院校重視,并開始成為高職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熱點話題。然而,課程群建設在我國開展時間比較短,對課程群建設還普遍缺乏深入認識,課程群建設還存在很大盲目性、效率低下、效果不甚理想等問題。因此,本文將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對課程群及其理論和實踐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1課程群的基本內涵
一直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基本都是圍繞“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中心。但是,面對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逐漸提高。為此,教育部先后出臺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標準(試行)》等一系列文件,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在兼顧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同時,要增強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服務經濟轉型需要,促進個人全面發展。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也要與時俱進,路徑和方法也要有所創新。應著力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具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改革和完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目標。而課程群的提出,則是對高職院校課程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等進行改革和研究的必然結果。
潘懋元先生將“專業”視作“課程的一種組織形式”,彼此對照,這里的“專業群”似乎也就是圍繞相近專業展開的課程開發活動和以課程建設為核心的專業建設活動。羅勇武等研究者們所提出的“專業群”可以是以共同的人才發展資源為紐帶,有一些或者工程對象相同或技術基礎相同、或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的“資源集合”。課程指的是單一的某一課程,是課程體系中的科目,是教學實施的基本單位。相對于單一課程而言,課程群是若干單一課程的集合,是課程模塊;相對于課程體系而言,課程群是次級的課程體系,是課程體系的下位概念。而本研究中的課程群是指圍繞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專業培養目標中的知識、方法、能力等諸多方面有邏輯聯系的若干課程重新整合,構建成相關課程的有機體,形成新的、系統的、相關聯的一個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的整體。通過課程群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系統的、合理的掌握專業知識體系,提高專業綜合能力。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2高職課程群建設
2.1以“專業課為核心”
對于高職課程群建設,一些學者指出,要打破傳統的由專業和課程構成的課程體系,根據課程的內容、性質、相關度和現有師資等因素,將所有課程按照課程群進行重組,形成由專業、課程群、課程組成的三層構架,一個專業需要開設的專業課可以由幾個課程群完成,而一個課程群可以同時為幾個專業服務。一些學者認為應該使同屬于某一學科的所有課程都融入到課程群中來,進行整合。這種完全打破課程體系,重新組建課程群需要更加漫長的過程,對于頂層設計者的水平要求也極高,較為難以實現。以我院為例,專業分別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電子商務、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物流管理。雖然主要專業與貿易、語言和管理相關聯,但是如果對諸多專業進行課程群整合優化,難度較大。因此,完全可以以某一個專業主干課程或核心課程為主,結合其他幾門相關課程先行建設,再逐漸將相關課程容納進來。
如我院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主要與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國際經濟等學科相關聯,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的運用英語進行商務貿易、商務談判和企業管理的綜合能力,適應現代各類經貿活動要求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從專業的課程設置上看,各課程彼此孤立,內容重復,教學內容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重復授課既浪費學時又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在課程群的建設上要根據課程群教學目標把專業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素質培養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刪除交叉重復的內容,精選經典的內容,補充新的前沿的知識,使之融合,突出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圍繞核心課程《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視聽》、《商務英語筆譯》、《國際商務函電》設置以下課程群:語言知識與技能課程群,包括英語語音、英語口語、綜合英語、英語精讀、口譯、筆譯、演講與口才;商務知識與技能課程群,包括國際商務函電、市場營銷、跨境電商創業和圖片處理;跨文化交際課程群,包括跨文化交際和商務禮儀與溝通;人文素養課程群,包括歐美文化簡史等。在課程群講授的時候,要精選、精講重要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用較少的授課時間實現知識覆蓋面的最大化,提高教學質量。 (下轉第118頁)(上接第103頁)
2.2以“選課學分制”為制度平臺
高職院校必須探索并逐漸從以“專業”向課程轉換轉向以“選課學分制”為特征的體制。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教師要對學校教學資源進行不斷優化和豐富,并將此作為“專業課程群”建設的直接目標。某高職學院今年嘗試實行專業群大類招生,按照方案,2017級新生在入學后,將不再受具體專業的限制,在修完公共課和專業群平臺課程后,可在專業群范圍內自主選擇具體專業。第一學年不分具體專業,按專業群學習公共平臺課程組合專業群平臺課程組課程。第二學期后,學生可在專業群中選擇一個具體的專業;在第四學期的后期,學校將再次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和個性化需要,自主選擇專業方向課程組中的一組課程,在第五學期繼續學習。從此例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應該逐步重視將自身專業課程和實踐性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常態性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結合起來。此選課制,正是對人才培養從“專業”向“課程”的邏輯轉換。在專業選擇和課程選修的基礎上,高職院校應將“選課學分制”作為專業課程運行的基本體制,從而為高職課程體系的長遠發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2.3課程群建設的主體和關鍵
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是課程群建設的設計、實施和優化者,是課程群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素。課程群的建設需要教師必須有能力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實施中要縮小與設計之間的差距。同時,要想發揮課程群的優勢,課程群的建設還需要教師的廣泛參與,而不是幾個學科帶頭人的工作。根據課程群建設的需要,對師資進行有效的整合,教師之間應該相互協作,協同教學。最為理想的狀態就能夠形成課程群教學團隊,各自發揮所長,老中青相結合,進行資源的共享。
在建設課程群的過程中,學校和院系、管理部門的支持、協調以及激勵制度將為課程群建設提供長遠保障。
綜上,高職院校課程群建設首先要明確建設目標,要以“專業課為核心”,對課程進行整合優化;以“選課學分制”為制度平臺,對人才培養從“專業”向“課程”進行轉換;教師是課程群建設的關鍵因素,要形成課程群教學團隊;長效的激勵機制是發揮教師關鍵作用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羅勇武等.高職院校專業群研究現狀評述[J].職教論壇,2008(11):19-20.
[2] 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2009-12-15.
[3] 王立非,李琳.商務外語學科內涵與發展路徑分析[J].外語界,2011(06):6-13.
[4] 張景森等.高校課程群建設理論與實踐中的幾個問題[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