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玲
摘 要:網絡公共選修課成為高職院校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開設網絡公共選修課具有很多優勢,打破了教學時空限制,緩解了師資不足問題,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互動交流,豐富了授課教學內容,解決了學習進度問題。本文以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所開設的網絡選修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了若干網絡課程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公共選修課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來開發建設課程,完成作業、資料、測驗、答疑、討論等互動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本文立足于學院網絡公共選修課的基本情況,對目前新開設的課程現狀進行了總結,相比較傳統授課而言,概括了網絡公共選修課的優勢,總結出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加強網絡選修課建設的措施。
一、高職院校開設網絡公共選修課的優勢
公共選修課是高校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全國的高校都在實行教學改革,探索最佳的人才培養模式。”[1]與傳統授課方式相比,網絡公共選修課具有很多優勢。
(一)打破了教學時空限制
學校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選修公共課,以往公共選修課的班容量很大,多數在150人左右,部分熱門課程還要分成很多班。學生上課的時間往往在下午最后兩節課,學習時間還要受到學校各種活動的影響,再加上學校多媒體教室嚴重不足,課程的正常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很大限制。公共選修課的網絡化,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學習,可以在宿舍、圖書館和教室等地方學習,有效地彌補了學生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足。
(二)緩解了師資不足問題
學校教師在完成日常教學之余,還要完成科研任務,教師的工作量比較大。以前的公共選修課需要教師在教室面對面授課,特別是一些熱門課程,選課的學生人數很多,需要配備很多教師來保證教學的有序進行,授課教師的嚴重不足會影響到課程的開設、教學和建設。網絡公共選修課的開設,教師可以承擔一門或者多門選修課,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有效地緩解了師資不足的問題。
(三)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選擇公共選修課,不能單純是為了修學分,而是要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人文素養和理論知識水平。傳統的授課方式較為單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備受質疑,公共選修課的網絡化,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去自主的選課、自由的學習,避免了過去被動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四)加強了師生互動交流
以往選擇公共選修課的學生人數很多,教師在大教室授課中很難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課后學生與教師也交流甚少。網絡課程的開設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有問題可以留言,教師及時給以解答,對于一些疑難問題,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發表帖子,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隨時互動交流。教師還可以有效利用網絡平臺來監控學生學習和課程考核,科學合理的評定成績。
(五)豐富了授課教學內容
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利用文本、圖片、動畫和影視等多媒體素材來豐富教學內容。針對于不同的專業,要有與之配套的授課素材,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多樣化,摒棄過去教科書式的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完成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保證每門課程能夠學有所得。
二、高職院校網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校開設網絡公共選修課已成為大勢所趨,各學校都在積極地探索課程的建設。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共開設了42門公共選修課,分為綜合、網絡課、藝術審美類、科學文化、職業規劃等五大類別,其中23門是網絡選修課。課程開設以來,總體運行情況良好,但是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學生選課隨意性大,自主學習能力較弱
高職學生非常重視專業課,對公共選修課缺乏了解,對課程內容、性質等知之甚少,相當數量的學生認為只要湊夠學分,就算完成了任務。因此,學生在選課時往往會選擇分值多和容易過的課程,選課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功利性,違背了學校開設公共選修課的初衷。高職學生學習成績不高,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隨意地選擇了一些公共選修課,難免會出現逃課、厭學和不合格等現象。
(二)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環節受限
雖然網絡公共選修課打破了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但是一定要重視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些教師把課程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后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只是通過網絡觀看視頻,查閱相關學習資料,師生之間很少在互動平臺上討論問題,即便學生偶爾提出一些問題,教師不能及時給以答疑解惑,師生之間仍然會有距離感。
(三)教學內容較為陳舊,網絡資源更新緩慢
知識在不斷地創新,教學內容也應該及時更新,很多課程在投入使用之后缺乏管理和建設,教學資源陳舊老化,網絡平臺更新緩慢,這樣會極大地影響課程的學習,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課程的教學質量。網絡資源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要多樣化,積極借助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四)網絡教學硬件落后,網絡教學平臺缺乏
由于受到客觀條件限制,學生很少使用電腦,主要是利用手機來完成學習,校園網網速較慢,很少有學生去校內網絡教室和機房學習網絡課。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主要有爾雅、泛雅教學平臺和校內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平臺,網絡平臺還不夠多。教師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還不熟練,學生對網絡學習平臺還比較陌生,需要有一個逐步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五)網絡學習監控缺失,考核評價流于形式
教師團隊要建設好網絡公共選修課,對學生的選課、學習時間、作業、發帖數量和考核等要有完善的監控體系。“由于公共選修課的開課形式多種多樣,課程靈活多變,從而使教學管理部門難以對其教學效果和質量進行有效地評價,再加上上課時間和課程性質的關系,使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更加難以衡量。”[2]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和教師的實時監控對學生的考核評價至關重要,如果平臺有瑕疵和漏洞,教師疏于管理和監控,學生極易發生片面點擊視頻、文本和圖片等網絡資源。endprint
三、加強網絡選修課建設的措施
雖然學校已經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推行了網絡公共課,但是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嘗試時間不長,教師和學生對新的網絡教學平臺還比較陌生,存在的問題很多,需要在長期實踐教學中發現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引導學生精準選課,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存在著選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學校要利用校園網、微信、校刊等媒體進行日常宣傳,教務處要規范學生選課程序,精心建設網絡課程平臺,及時地把選課指南、課程簡介、學分、課程要求、授課方式和考核辦法等內容發布在校園網站或者是選課系統上,堅決避免盲選、漏選等現象發生。各系部還要對選課事宜向學生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學生提前知曉了選課事項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需求和自身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有利于自己長期發展的課程,做到精準選課,
(一)轉變教師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環節
網絡選修課打破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課件、微課等形式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教師要積極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把現代教育手段應用到實踐教學當中來。傳統的授課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面對面的言傳身教,但是面對選課人數多、班容量大等情況時很難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師要利用好網絡教學平臺,在平臺上可以留作業、討論問題、發表帖子和考核評價,師生之間可以隨時交流互動,做到教學相長。
(三)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更新網絡教學資源
教學團隊和課程負責人要將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案、教學視頻和試卷等教學內容上傳至網絡綜合應用平臺。其中,試題庫建設要求上傳100道以上客觀題,以備學生日常作業和考試之需,教學視頻不宜過長,時長以10-20分鐘為宜。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地更新,在選取網絡教學資源時,可以把本校已經建成的相關精品課程和優質核心課程資源利用起來,也可以引進和購買兄弟院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名家名師的授課視頻資源。
(四)完善網絡教學硬件,搭建網絡教學平臺
學校要繼續完善網絡教學硬件,建設一批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和電子閱覽室,提高校園網wifi網速,保證學生能夠在網絡環境下愉快的、輕松的完成學習任務。網絡教學平臺是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是網絡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學校已經自主開發了校內網絡資源建設平臺,引進了爾雅、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教師通過該平臺能夠建設網絡課程,完成作業、資料、測驗、答疑、討論等互動教學活動,完成基本的教學統計和教學任務。
(五)健全質量監控體系,完善考核評價制度
學生在完成選課程序后,要仔細觀看教學視頻,認真完成作業,學完后要進行線上考核。教師在建成網絡教學課程后,要對選課的學生進行實時監控,首次上課要求教師面對面授課,把課程簡介、課程要求和考核評價等內容給學生講解清楚,平時要對學生的作業、提問情況、觀看視頻情況、在線時間等要有監督,考核形式可以采用寫論文、答題等形式進行,教師還要在最后一次課上把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考核評價情況進行總結,最后,網絡公共選修課的考核材料還要歸檔,教師要認真完成考核評價任務。
參考文獻:
[1]游麗霞.關于大學開設網絡課程的探索與研究[J].科技文匯,2014 (11).
[2]夏能權.高職人文素質類網絡選修課開設芻議[J].職業教育,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