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昆燕
摘 要 分析了黔西南州主要的地質、地貌條件和可以開展野外實習的地質景觀,結合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自然地理學綜合實習的要求,探討了興義市地質地貌野外實習的路線及內容。
關鍵詞 地質地貌 野外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地學專業的野外實習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完成野外實習任務的基本條件和保證。興義民族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面要廣,特別是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等學科的基本規律有系統認識,還要掌握地球科學分析的一些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手段,課程實踐性較強,課時安排較為緊張。因此選擇良好的實習基地,開展與課程緊密聯系的野外實習,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學目標的實現和緩解教學課時不足的矛盾。
1黔西南州的地質構造條件
黔西南州位于貴州西南部,地處云貴高原山地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黔桂臺向斜之黔西南凹陷的主體部分,蓋層沉積厚,出露地層以三疊系和二疊系為主。為淺海相碳酸鹽巖建造和海陸交替相的含煤建造組成,其中,三疊系碳酸鹽地層分布最廣,占全州總面積的50%,上二疊系的玄武巖在西部有一定面積分布。區內構造以短軸背斜向斜為主,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斷裂以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陡傾角正斷層為主,且常互切,構成菱形、棋盤狀,深刻影響著本區地貌發育。
2黔西南州地質地貌資源特色
黔西南州大部分地區介于南、北盤江兩條深切河谷之間,地貌主要為侵蝕地貌和溶蝕地貌。由于南、北盤江是本區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排泄(侵蝕)基準面,加之碳酸鹽巖地層出露面積達70%以上,因而境內巖溶強烈發育,地形起伏大,地貌類型多,過渡性顯著,使水文、土壤、植被具有復雜性,內部差異明顯。
2.1獨特的地貌形態
黔西南州地貌的基本骨架形成于強烈的燕山運動時期,后經歷了高原期、石林期、南盤期的不斷作用,形成了境內西高東低、地勢起伏、河谷深切、灰巖廣布、溶蝕嚴重、差異明顯的4種地貌特征。全州地貌山地占70.8%,丘陵占23.4%,盆地占5.8%。西部為中高山丘陵山地,北部和中部為低中山巖溶山地及丘陵盆地,東南部為峰叢峰林山地,南部為低山河谷侵蝕山地。全州可分為五個不同地貌區:
(1)低山侵蝕山地峽谷區:分布在南北盤江河谷地帶,地表切割破碎、坡度大,水網密布。
(2)巖溶高原槽壩區:分布在興義——安龍一帶,一般海拔1200米~1400米,灰巖廣布,發育峰叢曹谷巖溶高原,地勢平坦,多槽壩,是糧食的主產區
(3)巖溶侵蝕高原區:分布在興仁、貞豐龍場和普安青山一帶,區內石灰巖廣布,形成陡坡,加之河流切割,地形起伏大。
(4)巖溶侵蝕山地區:分布在普安和晴隆一帶,巖溶山地海拔多為1000米~1500米之間。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下切強,造成了坡度大,水低田高,田土零星分散的特點。
(5)侵蝕山地河谷區:分布在望謨至桑郎一帶,地勢北高南低,河谷盆地開闊,山地廣泛分布,中山、低山、丘陵占總面積的85%以上。
2.2地質遺跡多樣
由于黔西南州地處特殊構造部位并經歷了地質歷史時期發生的多種地質事件,形成境內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跡資源,包括各種巖溶地質地貌景觀、古生物化石、礦產等。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典型地質遺跡遍布全州各地,如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貞豐雙乳峰、泥凼石林等巖溶景觀;馬嶺河峽谷鈣化瀑布群、萬峰湖、男北盤江等水體地貌景觀;貴州龍化石、南北盤江的龍湖石等奇石景觀;遍布全州的石漠化等地質災害景觀等。這些豐富的地質遺跡資源不僅具有極強的科普價值和審美價值,還是我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把握自然的屬性及其發展規律的重要科學依據。
3黔西南州市地質地貌野外實習路線及內容
在對黔西南州地質地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實習路線:
3.1馬嶺河峽谷——萬峰林景區
(1)馬嶺河峽谷三疊紀碳酸鹽巖、地下暗河、溶洞、天生橋;
(2)馬嶺河峽谷鈣化瀑布群、險灘;
(3)馬嶺河峽谷沿岸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及珍稀動物;
(4)地質構造與河流侵蝕切割作用對馬嶺河峽谷的作用,地下喀斯特發育的不同階段及特點;
(5)萬峰林錐狀喀斯特田園風光、峰叢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
(6)桔山、下午屯大型溶蝕盆地。
3.2貴州龍化石——鄭屯間歇泉——坡崗巖溶生態區——泥凼石林
(1)頂校上三疊統竹桿坡組的貴州龍動物群化石;
(2)鄭屯喀斯特峰林、盆地、石峰、石柱、石芽、石筍及間歇泉;
(3)坡崗巖溶峰叢洼地、漏斗、泉等巖溶生態景觀;
(4)泥凼峰叢洼地、錐狀和葉片狀石林景觀。
3.3冊亨者樓——貞豐三岔河——南盤江天生橋水庫——雷公灘
(1)冊亨者樓河水侵蝕地貌、河流階地;
(2)貞豐北盤江峰叢峽谷、河流階地地貌;
(3)南盤江天生橋——雷公灘河流階地及河流侵蝕地貌;
(4)南盤江低海拔河谷地區南亞熱帶經濟作物及水果。
3.4晴隆碧痕營——興仁龍頭山
(1)晚三疊——侏羅紀砂巖;
(2)斷層及向斜構造;
(3)谷地第四紀及湖泊相沉積;
(4)流水侵蝕、重力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參考文獻
[1] 武國輝等.貴州地質遺跡資源[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2] 貴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貴州省志·地理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3] 王勝業.貴州國土資源·黔西南州卷[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4] 陳建庚.貴州地貌環境與旅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