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花
摘 要 為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中職學校必須行動起來。如何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提高該專業學生的素養,引導學生走向大國工匠之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結合現狀,作出了以下分析。
關鍵詞 “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 創新 中職教學 電子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1“工匠精神”的內涵及時代意義
“工匠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專研自己的產品,他們將工藝不斷改善。成為本行最優質的產品是“工匠精神”的目標。企業應注重產品的品質,因此只有具備了“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憑借信念、信仰,不斷改進產品,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脫穎而出。
2中職學校的責任與中職生的特點
中職學校的責任:中職學校目前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中職學校的責任就是要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如我校的辦學方向:德育為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林業,面向農村、面向林農、面向林區,堅持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綠色海峽西岸建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我校的校訓為:“厚德、篤行、精技”。 據我的觀察各個中職學校的辦學宗旨都體現了德育與技能。
中職生的特點 中職學校的教學目的非常明確,那么是否達到了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呢?據統企業和社會的反應,我們的畢業生稱得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數量非常少。大部分學校比較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在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高的形式下,中職畢業生就業后,卻呈現出:浮躁,工作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等不良現象。我們對三明市往屆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畢業后的3年內的工作進行了跟蹤調研,選取100名于2015年畢業的學生作為調研對象。他們是對口就業,且就業的企業均為正規,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同時企業給予學生的福利待遇為中等偏上水平。發現學生換工作的頻率較高,且企業對畢業生的綜合評價不高。畢業時就業率達到98.97%,就業崗位對口率90.03%。選取100名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為:電子產品售后技術員、電子產品銷售員、檢測技術員、電路調試技術員、繪圖員等崗位。
在跟蹤調研中發現,有近20%的學生在三年內換過了10次左右的工作,有部分學生三年后在從事KTV、服裝店的服務員工作。三年后扔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人數約占32%,他們不忘初心,堅持用心專研技術的學生,基本被企業重視,成為企業技術骨干。由此可見,中職畢業的部分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缺乏吃苦耐勞、責任心、嚴謹性以及專研的精神,遇到問題逃避、容易放棄,這制約了他們技能的提升。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提高“工匠精神”的意識,那么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他的競爭力也會比別人強,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和發展。
3弘揚“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教學
中職教師有責任弘揚“工匠精神”,引導學生走向大國工匠的道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導,融入相關理念。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包含了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以及、通信技術于,該專業的目的是要培養電子產品制造技術與維修技術的技術型人才。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認真執著、嚴謹的態度;不斷創新的能力。我校的電子信息技術專業開設了文化課程、專業課程,從多方面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
3.1弘揚“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中職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要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學校首先要營造出這樣的學習氛圍。學校積極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如:開展演講活動;開設主題班會;組織畫報展;觀看具有“工匠精神”的榜樣事跡等。讓學生親臨現場,帶領學生到重視“工匠精神”的企業參觀、學習,并邀請周邊企業中制造與技藝精湛的企業技術骨干到校開設講座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來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不斷地使“工匠精神”滲透到學生的內心、行動上來。
3.2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學生學會了某項技能,但不可能成為一位大國工匠。大國工匠需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以及創新。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就要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以高標準來要求學生。例如:學生在學習電路板焊接過程中,要求學生不僅要把元件焊正確,而且要力求焊得美觀;不僅要順利完成作品,而且要在練習過程中找到簡單、迅速、效果又好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繪制PCB電路時,要求學生嚴謹對待每一條線,電路板的結構設計要合理、美觀。繪制的PCB板不僅要準確無誤,還要力求完美,每一條導線應用最合適的寬度,線的走向不能有電信號干擾產生。編寫程序時,思路要清晰,為了理清其中的邏輯關系,教師會講解一些技巧,同學們在遵循規則的基礎上,設計出自己的創新。學生運用流程圖的方式,甚至借助思維導圖來幫助完成編程。我們教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將任務做到最完美。教師將精益求精與創新帶入每一堂課,每一個項目,讓我們的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逐步意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技能固然重要,有一顆細心專研的心才能將技術、工藝不斷完善,在前進的路上不斷改革與創新,開辟出新天地,我們中職老師責無旁貸。
“工匠精神”是繼承、是創新,它應該深深刻入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老師要教育好學生,必須自己先提高素養,我們應先于學生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專研、不斷創新。在學生面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讓“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校園;讓“工匠精神”助力中職生實現中國夢,邁向新時代。
參考文獻
[1] 李進.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27-30.
[2] 李夢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養:訴求、價值與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6(11):66-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