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校醫學類本科專業醫用物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醫用物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以及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醫用物理學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醫用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它將現代物理學概念、原理和方法應用于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當中,是高等學校醫學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開設這門課程,可以使醫學專業類學生學習系統的物理知識,使之能夠應用現代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解釋生命現象,為進一步學習后續醫學專業課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礎,同時,學習這門課程有助培養醫學專業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使之具備高級醫學人才所應有的科學素養。我校在醫學院影像和臨床兩個專業開設了醫用物理學這門課程,結合我校醫用物理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和本人多年的教學體會,就醫用物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作出以下探討。
1醫用物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醫用物理學教學面臨內容多而學時少的矛盾。就我校影像和臨床兩個專業情況來看,醫用物理學理論教學從80學時壓縮到了64學時,需要講授力學、流體力學、振動與波動、電磁學以及光學等部分知識,內容多而學時少,為了趕進度有些內容只能一帶而過,而有些與醫學領域相關的拓展知識也來不及介紹,學生覺得知識點繁多,抓不住頭緒,不能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則是過于看重了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完整和內部的邏輯嚴密性,而忽視了醫學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物理學和醫學的有機結合。
在學生方面,同學們普遍對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這門課程和自己的專業關系不大,學習積極性不高。而醫用物理學涉及比較抽象和深奧的物理概念,需要比較多的高等數學知識,同學們對有些內容難以理解和消化,逐漸對這門課程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有些同學產生了放棄的思想。
在教師方面,醫用物理學主講教師大都從事物理專業,具有比較深厚的物理專業知識但醫學相關領域的知識相對缺乏,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做到物理學和醫學的有機結合,過于重視物理公式推證的嚴密性而忽視了物理學原理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老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多,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醫用物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針對以上問題,近年來我們在我校醫用物理學教學改革中進行了以下探索:
2.1教學內容的改革
我校醫用物理學課程是采用梁路光主編的《醫用物理學》作為教材,該教材適合70—110學時的教學,在計劃學時被壓縮的情況下,就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整合,在保證物理理論體系基本完整的前提下,放棄了一些和高中物理重復的內容,例如質點力學、幾何光學等;放棄了一些和醫學領域關系不大、所需數學知識較多和學生覺得比較深奧和難以理解的知識,例如相對論、量子力學基礎等;對一些公式的推導過程簡單從略,例如去掉了泊肅葉定律、高斯定理、安培環路定理等理論公式的推導過程。另一方面,加強了物理學原理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知識講授,特別是物理學和現代醫學診斷和治療手段相結合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加強,例如加強了超聲診斷儀的物理原理、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質、毛細壓強、氣體栓塞現象、心電向量環、體表心電的形成以及對心電圖的辨識和理解、電流對人體的作用、磁場的生物效應、磁共振成像(MRI)、激光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等這些知識的講授。
2.2教學模式的改革
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整堂課從頭講到尾,學生處在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樣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近年我們嘗試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教學模式,PBL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切入點的討論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首先是老師提出問題,要求每位同學通過自主思考、閱讀教材、查閱參考文獻、課堂討論等方式來尋找答案,最后老師對同學們的討論結果進行課堂總結,得到最終的正確結論。例如,在講超聲波通過介質薄層時,老師首先提出問題:為何醫生在做B超檢查時,要在人體表面檢查部位涂上一層果凍狀物質?引導同學們通過閱讀、思考和討論得到聲阻抗耦合的概念,然后通過透射系數的計算得到阻抗耦合條件,最后簡要介紹聲阻抗耦合劑的基本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通過一連串的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主動地去尋找答案,提高了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集體討論,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判斷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2.3教學手段的改革
在教學手段上,改變了過去那種傳統的板書形式,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方式,再輔以一定數量的課堂演示小實驗。多媒體課件的信息量大,通過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多種方式把物理現象和規律生動地呈現在同學們面前。但完全用多媒體課件授課也有弊端,同學們不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上課有走馬觀花之感,因此在重要概念分析、公式推導、例題講解等方面,采用板書能夠把問題說的更透徹、更有條理,有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2.4實驗教學環節的改革
我們改革了實驗教學。過去的實驗教學把驗證性、原理性的實驗內容安排較多,對測量數據精度和誤差分析的要求較高,而對物理思想、實驗方法、動手能力等方面重視不夠,開放性、設計性實驗內容較少,同時涉及物理學和醫學領域交叉結合的實驗內容也較少,不能適應醫用物理學的教學需要?,F在我們精簡了一些驗證性實驗,增加了一些開放性和設計性實驗,并且在這些實驗中增加了和醫學領域相關的內容。例如,在薄透鏡的焦距研究實驗中,我們增加了模擬人眼屈光不正以及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物理矯正等實驗內容,使同學們通過這些開放性、設計性實驗培養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結
針對醫用物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教學等環節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變了同學們認為醫用物理學難學而無用的觀念,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梁路光.醫用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楊華哲,趙里昂,洪洋.中國醫科大學物理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6,26(01):83-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