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禮拐
摘 要:根據安徽省“十二五”期間森林經營現狀,該文分析了安徽省森林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森林經營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經營目標和對策措施。
關鍵詞:森林經營;現狀;存在問題;對策措施;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 S7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0-0109-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Management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Liguai
(Anhui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Hefei 230001,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it can be providing the analysis of major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guiding ideology,basic principles,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management.
Key words:Forest management;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Anhui province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4月在安徽調研時強調,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制定了《關于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的意見》,擬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國土綠化攻堅工程、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和綠色產業富民工程,加大中幼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和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力度,通過森林撫育經營示范,以期推進林業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級,促進森林質量提升和林農增收致富。
1 安徽省森林經營現狀
1.1 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森林資源質量明顯提高 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實施推進生態強省建設的意見》,確立主攻丘陵、鞏固山區、提升平原的基本原則,啟動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各地各部門積極響應,加強組織領導,激活經營機制,深化保障措施,強化督查考核,迅速掀起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熱潮。2012—2016年,全省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5.26萬hm2,補植補造2.29萬hm2,封山育林14.00萬hm2,森林培育17.34萬hm2,
超額完成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各項規劃目標。根據安徽省第9次森林資源清查成果,全省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由前期61.97m3增加到71.88m3,森林資源質量明顯提高。
1.2 實施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加強重點工程建設 2010年以來,安徽省持續實施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森林撫育補貼項目45.33萬hm2,國家補貼資金6.8億元。根據國家林業局和財政部要求,省級林業與財政部門密切配合,共同舉辦森林撫育工作座談會、培訓班,省林業廳與市級林業主管部門簽訂責任書,將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完成情況列入年度目標考核重點內容。同時,制定全省森林質量提升行動計劃,以油茶、楊樹、竹林、特色經濟林為重點,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先后啟動實施竹子科技示范園、楊樹產業示范林、油茶產業發展與質量提升、中德財政合作等重點工程項目,為全省森林經營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1.3 建立森林經營專業隊伍,增強從業人員素質 “十二五”期間,通過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森林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特別是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的推動,初步建立起國家、省、縣3級森林經營人才培訓制度,先后舉辦各類營造林、資源管理技術培訓,包括森林撫育補貼項目管理、楊樹修枝、竹子科技示范園建設、林業工作站站長崗位培訓等專題;組織參加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人才開發交流中心和中國林業教育學會森林撫育經營管理專題研討(培訓)班,參加培訓60余期,受訓人員1000余人,提升了森林經營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貯備了一批森林經營管理人才。
1.4 轉變森林撫育經營理念,增加林農就業收入 由于“重造輕管”思想和缺少項目投資帶動,森林撫育歷史欠賬較多,特別是大量人工中幼林未及時撫育間伐,影響了森林質量。隨著安徽省森林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和森林撫育補貼項目的實施,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樹立“三分造七分管”思想和現代森林撫育經營理念,逐步將林業發展方式轉變到森林撫育經營實踐。通過森林撫育間伐,培育了林地地力,經營者獲得了木材銷售收入;同時,開辟了就業增收渠道,增加了林農勞務收入。
2 森林經營主要存在問題
2.1 少數地方存在短期行為,自主經營意識不強 少數地方缺乏森林經營中長期規劃,森林經營存在短期行為,甚至存在以低效林改造名義將天然林改造為人工林和毀林造林的現象,導致森林生態系統退化。“重造輕管”、“重采輕育”思想仍然存在,追求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覆蓋率增長,忽視森林質量和綜合效益。經營主體權責利不夠清晰,自覺經營、自主經營意識不強,“靠天長”現象比較普遍。
2.2 森林經營政策不配套,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實施范圍有限,撫育對象、采伐限額限制嚴格,項目實施存在不到位或偷工減料現象。公益林撫育采伐強度要求偏低,森林撫育效果受到影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投入標準低,地方財政森林撫育補貼政策跟進不足,林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緩慢,社會資本和社會主體參與森林經營的機制尚待完善,國有林場、林農森林撫育資金缺口較大。
2.3 森林經營體制不順,集約化程度不高 森林經營涉及面廣,周期相對較長,現行經營管理體制普遍存在管理過死、過多等問題,部門與單位之間溝通協調不夠,難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形成一山多戶、一戶多山,戶均山場面積偏小,導致經營分散,組織困難,管理水平低,監管成本高。
2.4 森林經營技術規程滯后,基層技術力量薄弱 現行森林經營理論大都停留在以生產木材為中心的理論體系,缺乏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可持續分類經營理論體系,省級森林撫育有關技術規程亟待更新。林區道路等森林經營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林區路網、作業道密度小、等級低。地方林業主管部門尤其是基層林業站技術力量較為薄弱,少數地方森林經營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甚至斷檔。
3 森林經營對策措施
3.1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構建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借鑒“近自然”、多功能、可持續森林經營理念,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實施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森林經營,突出森林撫育,推進林業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著力提升林業生態服務功能,為建設創新型生態強省、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作出貢獻。
3.2 基本原則
3.2.1 分類經營,生態優先 按照區域主體功能、生態區位及森林類型,科學制定森林經營方向、經營目標、經營策略。堅持生態優先的林業發展戰略,引入多功能經營理念,實現多功能經營,多效益統籌。
3.2.2 統籌規劃,保育結合 森林經營規劃應與林業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相銜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先急后緩,穩步推進。堅持保護和培育相結合,造林和撫育兩手抓,重點加強森林撫育,努力減少森林撫育歷史欠賬,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質量。
3.2.3 政府主導,自主經營 強化政府主導,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政策,加大森林經營投入力度。積極引入市場機制,鼓勵多元化社會投資主體參與森林經營。推進森林資源管理改革,落實權責利,放活經營權,促進經營主體自覺、自主開展森林經營。
3.3 經營目標 截至2020年,通過森林經營管理,實現以下目標:(1)全省完成森林經營面積1989290.32hm2。其中,未成林地撫育管護500614.82hm2,中幼林撫育719515.47公頃(含木材戰略儲備基地項目80791.42hm2),退化林修復200011.67hm2,經濟林培育291452.95hm2,竹林經營277695.41hm2。(2)全省喬木林蓄積量達到90m3/hm2,比“十二五”末增加18.15m3/hm2;低產低效林林地產出率提高20%以上;油茶、山核桃等特色經濟林單位面積產量提高50%以上;竹林單位面積產量提高20%以上;森林碳儲量達到1.38億t以上;(3)建設森林經營示范點。全省建立森林經營示范點184個。其中,新造林地撫育管護示范點60個,未成林地撫育管護示范點20個,退化林修復示范點35個,中幼林撫育示范點25個,經濟林培育示范點30個,竹林經營示范點14個;(4)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林木綠化率達到35%以上;森林總蓄積量達到2.7億m3以上,年均增加森林蓄積1000萬m3;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林業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農民林業綜合性收入年均增長10%。
3.4 對策措施
3.4.1 完善政策體系,強化經營措施 建立省、市、縣3級森林經營規劃體系,依據森林經營規劃制定森林經營方案。完善公共財政扶持政策,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保障森林經營主體和投資者的收益權。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健全現代金融支持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廣泛參與。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提高防控經營風險的能力。深化森林資源管理改革,建立寬嚴相濟、管放結合的采伐管理制度。圍繞全面提升天然林質量、增強天然林生態功能,制定科學合理的天然林經營政策。
3.4.2 科技示范帶動,推進科學經營 強化森林經營基礎理論研究、實用技術創新,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完善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補貼政策,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提升森林經營科技水平。及時制定修訂森林經營技術規程,建立以全國性技術標準為指導,地方標準為主體的森林經營技術標準體系,推行不同區域、不同森林類型的森林經營典型模式。加快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實施種苗良種化、規模化、基地化生產。穩定基層森林經營管理隊伍,建立常態化人才培訓制度,推行森林經營技術責任制,強化森林經營技術支撐。
3.4.3 加強基礎建設,提升經營能力 加快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林區道路網密度,改善林區生產條件,降低森林經營成本。加大森林經營機械設備推廣使用支持力度,推進便攜式森林撫育設備研發與應用,不斷提高森林經營機械化水平。推進森林經營數表體系建設,改進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傳輸儀器設備。建立森林經營檔案管理制度,健全基礎數據庫和業務運行系統,實現森林經營活動空間數字化管理。
3.4.4 落實目標責任,規范經營管理 地方各級政府增強森林經營責任主體意識,把森林經營納入發展規劃,列入政府目標責任約束性考核指標;林業主管部門落實森林經營規劃編制、執行監管責任,履行行業管理職能,做好技術指導、協調服務和督促檢查;發展改革、財稅等部門提供政策支持,共同推進森林經營。借鑒世界銀行貸款(五期)項目、中德合作林業項目先進管理理念,引入第3方機制以及招投標、監理、竣工驗收等制度,施行質量責任制、倒查問責制,規范管理森林經營活動。
3.4.5 廣泛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環境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微信等多種媒體,廣泛開展宣傳引導,加大社會公眾宣傳,及時解讀相關政策,讓社會各界和森林經營主體了解國家和地方關于森林經營的政策要求,營造全社會參與愛林護林、建設生態文明的良好環境。大力宣傳報道森林經營典型經驗、成功做法,以榜樣激勵、帶動森林經營。充分發揮各種協會(學會)等社會力量在森林經營中的作用,鼓勵社會團體、不同經營主體多元化方式積極參與森林經營。
參考文獻
[1]安徽省林業廳.安徽省森林經營“十三五”規劃[R].2017.
[2]安徽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安徽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總核查驗收成果匯編[R].201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