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錚
摘 要: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音樂史》便被確立為高校音樂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可見其在音樂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中國音樂史年代久遠,內容復雜,對于學生來說,疏清脈絡,并清晰記憶的難度很大,因此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不足,嚴重影響了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違背了這門課程的設置目的。本文將對筆者在《中國音樂史》這門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嘗試和探索加以闡述。
關鍵詞:中國音樂史;現狀;教學改革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作為伴隨人類社會而生的音樂,也從原始社會發展到當今社會,而已知的中國音樂史的開端是從河南出土的七八千年之前的骨笛開始,而發展進步至今的。
《中國音樂史》是一門輔助音樂專業學生了解中國音樂歷史和文化的知識型課程,通過出土或流傳的音樂物件、文章、曲譜、音樂、影像等材料,縱、橫雙向疏通了中國音樂發展史的脈絡,并對每個歷史時期相對應的音樂家、作品和事件等內容作了詳細介紹,對于音樂專業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專業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傳統的以音樂史知識講授,輔以音樂作品欣賞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導致《中國音樂史》這門課程的發展不是很樂觀,本文將對中國音樂史課程現狀以及改革策略進行分析闡述。
一、中國音樂史課程教學現狀
我國現階段對于中國音樂史這門課程的不重視是從上至下的,臨陣磨槍的死記硬背型考試,導致了單一的“應付考試”型學習目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于課程的開設目的不明確?,F如今,很多學生對音樂史類課程興趣不足,加之不清楚課程對自己的意義,導致了一定程度的厭學情緒,再加上很多高校的《中國音樂史》都是由樂器或聲樂老師兼任的,教師本身,對音樂史的了解就不夠深刻,從課本中劃重點的課程,也便不能上的豐富多彩,造成了本身就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更加盲目。
(二)音樂專業學生對于主專業重視程度過高,而忽略了理論對于技能的支撐。很多學生每天都泡在琴房練技巧,覺得專業技能才是成就自己的唯一途徑,殊不知,對于音樂作品創作背景、風格等與音樂史相關的知識,對于作品的表達,具有著靈魂性作用,不具備藝術修養的學生,是很難鑄就成功的藝術表現的,對于音樂史的忽視,也將限制個人的專業發展。
(三)時間緊、任務重的學習內容安排。中國音樂史的內容貫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可見內容之多,然而很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只安排了一學年,甚至一周的課程,導致課程進度大幅受到了課時的限制,造成了教師不得不選擇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再加上卷面考試的考核形式,最終導致學生“背——考——忘”的學習過程。
二、中國音樂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明確課程重要性,由上至下的提升課程學習重視程度。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明確理論是技能的支撐,音樂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技能,更好的表達音樂作品,高校應該延長音樂史開課時間,并招聘專業的音樂史教師來進行教學;教師則嚴格備課與反思,疏清歷史脈絡,并精彩、有效的進行教學;學生認清音樂史學習的重要性,并按照教師的思路,認真學習音樂史內容。
(二)徹底摒棄死記硬背式教學模式。教師的筆只用于為學生梳理音樂史脈絡,使音樂史知識層次、條理清晰,而更多的則是通過教予學生音樂史學習方法,并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內容,將歷史與音樂(譜例、舞蹈、視頻和音頻等)相結合,使課堂變得生動,使教學更具說服力,不單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富有畫面感的音樂史教學也更方便學生記憶,更有利于學生的專業表達。
(三)發展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將學習主動權交于學生之手。高校學生基本都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教師應該在為課程內容建好框架之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去搜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并對其搜集到的內容加以完善和補充。一方面獨立思考后的內容更方便記憶和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對材料的分析能力也得到提升,最主要的是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容易被激活,對于音樂史的學習具有巨大優勢。
(四)古今音樂史對比結合,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理解。中國古代音樂與現代音樂同、異共存,將兩者相互結合更能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音樂史的發展歷程,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歷史中出現過的音樂,能使學生更清晰的掌握不同時期的音樂與其所屬時代的關系,也更便于掌握這一時期音樂的特點,使音樂史教學更加直觀形象。
(五)通過音樂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的一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一點也是《綱要》中除了對音樂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以外的更重要的一項內容,辯證的看待歷史,既不能“崇洋媚外”,又不能“厚古薄今”,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來樹立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理論課程是音樂專業成就的基礎,《中國音樂史》作為一門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對于學生的意義是重大的,所以學生能夠明確課程學習目的,并通過正確學習過程的學習,將理論聯系實踐,必將對學生的專業發展和人生發展起到積極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個人都應該從內在提起對于《中國音樂史》這門課程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劉茜.淺析音樂院校中國音樂史教學課程應注意的問題[J].音樂時空,2014(1).
[2]常芳.《中國音樂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究[J].黃河之聲,20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