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 要 在技術的不斷發展中,數字時代來臨,廣播電視傳播方式愈發現代化,廣播電視又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發展過程。新媒體加強了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競爭意識,也未廣播電視發展帶來了機遇。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0-0039-02
新媒體時代的提升不但加快了廣播電視的普及,并且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又令廣播電視的發展遇到阻力。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被自身的不足所局限,又需要接受源自外界的挑戰,廣播電視已經和新媒體相結合。
1 新媒體廣播電視的類型與特點
新媒體時代通過其循序漸進的發展方法,持續更新的內容走入我們生活。只有媒體的基本因素與傳統媒體不同,才可以稱作新媒體。新媒體還表現在互動式數字化符合媒體方面,新媒體成為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產生的傳播方法。新媒體在內容方面包含了移動媒體、數字電視以及寬帶互聯網。廣播電視新媒體具備了數字化、個性化、網絡化、交互性以及多媒體的特征,拓寬了廣播電視的服務范疇與功能,展現出不同的形態。
首先,廣播電視新媒體的聲音圖像質量提升,節目內容更符合生活。新媒體為廣播電視的內容資源給予了全新的傳播途徑,融合這一渠道的傳播特點,生產出更適合用戶所需的節目內容,構成自身特有的核心競爭力。新媒體與廣播電視的融合,強化并展現廣播電視的特點,提高了廣播電視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廣播電視新媒體給予不同層次、更加多樣、更為專業、更加個性的服務,有效滿足的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所需。廣播電視的公共服務于個性化服務成為截然不同的服務方法。新媒體將傳播媒介由廣播、電視拓展到電腦和手機,將傳播的途徑由無線、有線網拓展至衛星與互聯網,并展現出與廣播電視具有較大差異的傳播方法,技術的改變,令消費者能夠依照時間、心情、喜好、價值取向挑選節目。
最后,廣播電視新媒體轉變了盈利方式,研發出全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人們的生活品質獲得了顯著的提升。廣播電視通過長期經營,這方面的市場潛能已經獲得了有效的開發,上升空間較小。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產生,為廣播電視打開了全新的經濟增長點與較大的增長空間。廣播電視新媒體為產業化發展添加了全新的生命,給予了良好的服務方式,令廣播電視持續邁向社會,更加開放,更為融合[ 1 ]。
2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發展的挑戰
廣播電視是聲影融合并極具美感的藝術方式,近些年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尋持續提升,這一藝術方式的領域也獲得了不斷拓展,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所需,為了順應廣大廣播電視受眾的期盼,并且也豐富國家的文化內涵與中外文化溝通做出貢獻。可是近些年由于媒體競爭的激烈,廣播電視在新媒體時代的運用占有比例不斷縮減,諸多行業對其的信賴感持續降低,這則需持續改進和創新。當前處在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時代,因此,應當將這一時期的標準滲透至所有廣播電視行業中,為發展給予良好的動力。
可是,當前因為傳統廣播電視的視聽新媒體終端、保存,乃至渠道等不同層面的原因,距離新興媒介的實力還具有較長的距離。長久以來,我國的電視廣播行業執行的是雙重制度,也就是事業編制,企業經營。國家最初如此實施是為了不但可以有效管制新聞媒體廣播電視,確保了輿論宣傳,還有利于媒體完成經營性收入而提升自己。可是通過事實不難發現,廣播媒體的雙重身份,不能形成期盼的收益,卻形成諸多不足,而其中一個則為對于市場的搖擺不定。令廣播電視企業的后勁不足,效益大受打擊[ 2 ]。
3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發展的新途徑
3.1 注重傳播載體構筑和延伸
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結合,應當先加強傳播載體的構筑和延伸,則為打造一個全媒體平臺。以往的廣播電臺通常僅可運用實體電臺,透過不同載體傳播新聞資訊,傳播載體受阻,令聽眾范圍縮短。
所以,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展現優勢下,融合新媒體的特點,建造一個與新媒體互為通融的全媒體平臺。在這一平臺中,通過新媒體的特點能夠將新聞等信息及時進行傳播,還可以與廣大用戶給予溝通。通過廣播電視的特點與新聞給予深入分析,令用戶真正掌握新聞背后的內容,并且還能夠通過廣播電臺對大型活動進行播放。
3.2 通過全媒體鞏固傳統媒體的權威性
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需真正了解媒體的特點,意識到新媒體的欠缺。例如微博、微信等全新媒體被大量使用,越來越多的流言、謠言產生在這一全新媒體平臺中,甚至優于新媒體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在意見領袖的領導下,原本無關痛癢的事件則會被大量渲染,造成受眾的懷疑、恐慌。
3.3 創新報道方式,構成立體傳播效應
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結合,則需創新報道方法,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及方法給予新聞報道,構成立體的傳播效應。例如在播報時政新聞時,以往的廣播電視雖然較為權威,可是也具有延時、欠缺互動的現象。
為了保障廣大用戶能夠及時獲得有效的時政新聞信息,能夠運用本廣播電視所屬的新媒體平臺給予預先發布。可是在發布時,必須注重此時政新聞的正確性,而且需依照新媒體的特征,提煉新聞信息。并且,為了構成立體的傳播效果,在播報某些新聞時,可以融合不同的報道方式。
3.4 運用全媒體傳播特征,指引用戶參與
依照全媒體的傳播特征,不但將新聞內容傳播至用戶當中,還應當令用戶參與其中。通過互動,提升傳播的有效性,激發用戶的情緒,令用戶想要積極關注本臺與所屬的新媒體平臺,積極提出自身的觀點。通過引導用戶的參與,廣播電臺能夠在制作與播放節目前,將能夠引發爭議的話題放置于網上,讓網民各抒己見。還可以創建微信、網站留言區,在一次新聞節目播報完成后,讓網民進行流言評論,之后依照網民的建議進行改進。
3.5 轉變傳統理念,與新媒體接軌
廣播電視在創新中,應當改變理念,必須由受眾出發,所以單向傳播方式已經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當前的受眾需要迅速、簡單、完善的新聞,因此廣播電視需通過新媒體方式,例如開通官方微博、完成網站與廣播電視同步傳播,填補廣播電視曇花一現的不足,而且還能夠與受眾給予互動。
3.6 控制技術
云技術對于廣播電視的控制技術則為整合圖像、聲音、文字、影響相結合的綜合實踐運用,這成為將人工操控與職能操控相融合的最簡單的方式,在這一方式的使用中,可以將傳達的指令,透過云技術的融合正確體現到接收端口,而靈活性與精準度均十分可靠。
控制系統和監測系統的融合,能夠令電視廣播更加具備競爭力,將各種新興文化更好的體現在節目中,并且降低工作中的錯誤率,整合出適合傳統文化習慣與觀眾喜好的發展所需,也未豐富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乃至為中外文化溝通給予貢獻,廣播電視的發展對所有國家均十分關鍵,一個國家假如廣播電視的發展程度較高,則意味這個國家在文化建設中投入了較大的經濟與財力,身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積極改變廣播電視的方式,進行自主創新,分析與改進,令我國基礎文化建設與綜合國力不斷提高[ 3 ]。
4 結論
綜上所述,對廣播電視新媒體需規范準則、完善體制、勇于競爭、不斷發展、強化管理,保障廣播電視新媒體傳播的先進性,有效符合人們的精神文化所需。
參考文獻
[1]馬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發展新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2):70-72.
[2]倪琦珺.當下地縣城市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9):10-13.
[3]秦芹.新媒體時代我國城市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戰略研究[J].視聽,2015(10):1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