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爵
《論語·子張》記載:“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為博覽群書,廣泛學習,并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并思考,仁就在其中了。“篤”為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志”表示志向、意志、志氣、志趣。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傳承和弘揚篤志精神,借“篤志”激勵無數學子志士從小立下志向,明理力學,實現夢想。
多年來,我校不斷挖掘和積淀自身獨有的學校文化,圍繞“大元帥府”這一獨特資源和“篤志”的高尚品質,構建出基于“帥文化”的辦學特色、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等學校文化體系。
一、依托“帥文化”定位辦學特色
大元帥府小學現有三個校區,均坐落在珠江南岸,依傍于大元帥府左右。綠樹成蔭的濱江路,奔流不息的珠江水,莊嚴肅穆的元帥府,浸潤著每一位師生的心田。
校名中的“帥”字具有鮮明的獨特文化特征,其文化意蘊具有深刻的教育價值,且具有表率、楷模之意。寓意學校以孫中山精神為引導,培養志向高遠、敢為人先、意志堅定的人才。
學校由三所小學先后合并而成,這三所小學五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和特色項目得以融合保留并傳承。其中,“羽毛球”“咸水歌”特色項目在繼承中不斷發展。羽毛球作為一種體育運動,對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咸水歌中蘊含著豐富的自強不息與頑強生命力精神,通過多種活動對咸水歌學習、唱誦和推廣,弘揚了民間傳統文化。這些特色項目活動跟“帥”文化和“篤志”的品格一脈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學校校長、教師一直有“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辦學為公,教人立志”的教育愿景,大元帥府教育資源和孫中山精神成為了學校教師長期探索的一項課題,“篤志”則成為了學校教育理想的表征,也是開展各項工作的一個切入口。
綜上所述,學校確定把“帥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內涵的重要參照,并把“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敢為人先”“熱愛國家”“天下為公”等精神和品格,融入到學校辦學思想體系之中,成為推動學校發展凝聚力和推動力的核心元素。“篤志教育”寄托著對有志之士的追求和贊美,旨在激勵學生傳承“中山精神”,從小養成高雅的志趣、堅強的意志、進取的志氣和遠大的志向。
二、扎根“帥文化”提煉辦學理念
學校確立了“辦學為公,教人立志”的辦學理念。“為公”二字出自《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作為一所傳承中山精神的小學,我們將從教育的角度踐行其“為公”理想,并把“志”作為教育的主題和抓手,培養新一代具有偉人志氣、遠大志向的人才。
依據以上理念,學校制定了“辦一所傳承中山精神,有責任意識、進取精神的區域品牌學校”的辦學目標,以篤志教育為抓手,努力提升辦學層次,把學校打造成具有豐富內涵、鮮明個性、品質優秀和持續發展的教育品牌。
學校還提出“立志向學,篤行為公”的校訓,從“學”“志”“行”“公”四個方面對師生勸勉和激勵,引導全校師生做到勤健體、敢當擔、勇追求。形成了“精誠團結、敢為人先”的校風,“教養有道,致勵有方”的教風,“兼收眾長,學以致用”的學風,制定了校徽和校歌。
三、圍繞“帥文化”實現辦學目標
學校從師資、課程和環境兩個方面突出教育特色,確保辦學目標得到落實和推進。
(一)以師資為先導,培育“篤志教育”特色
學校重視教師的全員培訓和青年教師的梯隊培養工作,開展過《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研究》的課題研究,在“有效”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發展。構建教學學習共同體,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育“教養有道,致勵有方”的教風,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篤志育人”緊密結合,營造“立志向學,篤行為公”的研修文化。
1. 提出“做一名有氣度的帥師”的目標,引領學校老師放大自己的格局,做到有“四氣”:生活上的大氣(個人修養)、學術上的底氣(知識水平)、指導上的靈氣(教學方法)、待生上的帥氣(師德品味)、。
2. 發揮“大元帥府小學微信群”陣地作用,引導各學科、主管部門做好校園新聞的撰寫和發布,及時將各級科的教育教學動態和成果給予公布、表揚,展示帥小教師博愛為公、善導有方的風采,傳遞正能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良好校本研修文化的培育,促使學校教師團隊不斷走向成熟,教師個體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學會系統思考,學會反思,改善心智模式,實現自我超越。
(二)以課程為抓手,突顯“篤志教育”特色
1. 特色課程搭平臺
承載學校辦學特色的特色課程是特色育人的重要平臺。學校建立了“篤志教育特色課程”,形成了“以篤志育志氣,以活動促行動”的課程理念。同時,將學校的育人目標用到課程當中,明確“篤志教育特色課程”應該達到培養“體魄強健、志趣高雅,品行端正、心懷祖國,意志堅強、志向遠大”的目標。
圍繞課程的目標,我校整合形成了課程“力學”“力行”“勵志”三個系列,以特色課程教材的形式呈現,并將課內課外的相關活動,融入到這三個系列中。
“力學”模塊通過童謠創編活動、咸水歌藝術節、逸仙書香文化節、中山杯創新科技節和傳承傳統文化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立行”模塊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勵志”模塊一方面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遠大的志向。
為此,學校編寫了《羽壇搖籃》和《濱水拾貝》《篤志教育》系列校本教材。《羽壇搖籃》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技能為目標;《濱水拾貝》從學校的地域文化出發,收集了多首咸水歌謠,并介紹了咸水歌的發展起源,讓學生在咸水歌中體會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篤志教育》則將孫中山先生“心懷家國”“百折不撓”和“天下為公”的精神融合到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從小立下遠大的志向,為將來服務社會、報效祖國而奮斗。endprint
2. 特色社團揚個性
孫中山先生提出“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創新”的觀點。學校引導學生認識埋頭學習課本知識是不夠的,要勤以思考,學以致用,才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修養與能力。并挖掘校內外資源,開設各種富有特色的小社團:
如聘請廣東警官學校警官開設的“銳警團小社團,省剪紙高級工藝師開設的“妙剪生花社團”,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開設的“堆金織玉社團”和“雕梁畫棟社團”,省咸水歌傳承人開設的“小杜鵑小社團”,武術散打冠軍開設的“帥武門小社團”,廣州青年陶藝家開設的“陶樂園小社團”,省乞巧工藝大師開設的“巧手坊小社團”,茶藝大師開設的“茗香閣小社團”,大元帥府紀念館講解員開設的“青苗小社團”……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修社團課程,啟迪他們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吸取他人優點,積累豐富的知識,達到了學校“篤志育人”的目標。
3. 多元德育展風采
學校以孫中山精神為引領,堅持立德樹人,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打造“帥府”學子五個一工程,即整頓“一個陣營”,抓好升旗儀式、大課間、早操隊列規范,塑造學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種秩序”,即課堂、課間、集會文明秩序;養成“一種習慣”做到語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有禮,并形成習慣;堅持“一種制度”,衛生責任區的包干保潔制度,確保學校環境整潔優美;樹立“一種觀念,”即遵紀守法、尊老愛幼、講究團結的觀念。
同時,以校訓為抓手開展具有學校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結合孫中山誕辰紀念日、大元帥府紀念日、辛亥革命等重大節日主題活動,培養他們意志堅定、熱愛祖國、堅強樂觀、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品質。
學校構建了一套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教師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為教師提供反饋。終結性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激勵性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參考指標,設置“力學之星”“立行之星”“勵志之星”,對在某個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榮譽稱號,以激勵學生成長。此外,根據星級評審授予學生“帥娃”的稱號,對于教師、家長則授予“帥師”“帥爸”“帥媽”的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