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祥
摘 要:學生由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是學習過程的大轉折,事實說明,部分學生在物理學的學習上不能順利地完成這個轉折,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掌握物理概念時遇到了困難,因此,研究概念教學方法和規(guī)律是初中物理教師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學生
一般來說,初中的學生已具備了比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對周圍世界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形成一個模糊的整體認識,也能對與物理現(xiàn)象相關聯(lián)的各種條件做膚淺分析。在此認識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出較強的心理積極性,這是一個積極因素。但在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抽象時,學生心理上的主觀能動性往往不夠,這是一個消極的心理因素。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心理因素的積極方面,克服消極方面,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注意到以下幾點,肯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視從實踐中引入概念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引入概念,因為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尤其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xiàn)象是學生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教師利用好這些生活素材布置學生觀察或動手實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簡單機械的學習中,課前布置學生找找生活中杠桿、輪軸的實例以及它們的作用。再如,在壓強的學習中,課前布置學生完成兩個實驗:①一個較胖的同學和一個較瘦的同學同時站在沙坑中,觀察腳陷入的情況?②同一個人穿平底鞋和穿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觀察腳陷入的情況?這樣,使學生對壓強大小的決定因素先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這樣能為壓強概念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強烈欲望,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課堂演示實驗的作用。對于初中學生,尤其要講究實驗形象、鮮明、生動。例如,在講摩擦起電這一內容時,當教師手托一塊事先使之帶電的泡沫塑料走進課堂,并將它放在一個同學頭上摩擦后吸引該同學頭發(fā),可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繼續(xù)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在講授新概念之前,教師千方百計要從形象入手,若一開始就在黑板上抄寫定義的方法,是不會收到較好教學效果的。
二、通過應用,對物理概念加深認識
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認識上,沒有深入的層次性。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從正面、反面、側面全方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對于物理實驗中的各種物理現(xiàn)象,初中學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觀察,只停留在物理現(xiàn)象的個別特征上,這樣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到善于觀察物理事實方面,不僅要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的個別特征,還要發(fā)現(xiàn)各特征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沸騰概念的學習為例,對于水燒開的過程,學生往往只注意冒氣泡這一現(xiàn)象,而忽略了其變化,這樣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沸騰、汽化的概念。這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水燒開的全過程:加熱前有無氣泡?在加熱過程中,氣泡的部位如何?氣泡怎么變化?劇烈程度如何?溫度是否繼續(xù)上升等,從而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到正確的軌道上。
三、合理運用概念,分析概念間的相互聯(lián)系
運用物理概念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既是深化認識的過程,又是檢驗學生對概念認識是否正確的主要標志。必須對概念規(guī)律的內在聯(lián)系加以挖掘,有些學生對每節(jié)課的單個概念予以理解,卻不善于把這些概念有機聯(lián)系起來。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僅在于它是具體物理現(xiàn)象的概括和抽象,還在于它與其他概念有聯(lián)系。例如:在復習“電功、電功率”內容時,學生比較電功和電熱計算公式時,發(fā)現(xiàn)有時公式形式是相同的,這時就應引導學生分析:電流做功的實質是什么?兩個物理量形式上達到統(tǒng)一蘊藏著一條什么規(guī)律?使學生聯(lián)想到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進一步分析:何時Q=W,何時Q≠W。這樣使學生的知識更系統(tǒng)化。
四、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注意教法的多樣化
(一)從錯誤中強化學生對概念的認識
物理概念的學習重在理解。以一個力學中的典型問題為例:一木塊沿斜面下滑,問下滑過程中木塊受幾個力?很多學生會回答為重力、支持力、下滑力。無形之中就多了一個下滑力,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死記硬背概念,沒有理解力產生的條件,即必須是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可見,概念的記憶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通過分析錯誤,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豐富學生對概念內涵的認識,也有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應用類比法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電阻等,在定義的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即通過兩個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體本身的某種屬性。通過類比這些概念,使學生能夠達到融會貫通。例如:把電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電壓比做水壓,從而可使學生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電類比成實實在在的水,從而理解了電流和電壓的實質。
(三)把相似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進行對比教學
物理學中有許多概念名稱相似,如向下的壓力和重力、熱量和熱能、做功與功率等對這些概念加以歸納,指出它們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靈活多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