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玲
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烈的,教師需要合理地分析學生的特點,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質疑學習,促進學生能夠合理地取得進步。本文從小學數學入手,探究引導學生質疑,從而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策略。
一、小學數學引導質疑的原則
1. 趣味性
2. 層次性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引導質疑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要有相對比較豐富的內涵。要以點帶面,通過問題逐漸的進行深入,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對一個數學問題的分析可以使得自身的相關能力得到提升。這樣一來就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精縮,從而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引導質疑的策略
1. 教給方法,打通敢問善問的通道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就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教師要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指導:(1)對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質疑;(2)對似懂非懂的問題質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細節要質疑。質疑的這“三個層次”可以稱作是:設問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和疑難性質疑。設問性質疑也可稱作是自問自答式的質疑,這類疑問通常是學生自己就可以解決的。為了激發學生設問性質疑的積極性,我要求學生進行新課預習質疑學習,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分享預習收獲,互相交流預習成果。
如:教學正比例關系時,學生提出質疑:圓的面積與半徑為什么不成正比例?那為什么圓的面各與半徑的平方又成正比例呢?在學生質疑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我設計了如下表格:
學生通過計算,從而明白:圓的面積:半徑的平方=圓周率(一定),而圓的面積:半徑的平方=圓周率×半徑(不一定)。所以, 應該說圓的面積與半徑不成正比例。
2. 質疑有術,打通善問求知的通道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或方法。例如有的教師沒有經過充分的準備和思考喜歡直接進行問題的詢問,針對這些現象,教師要教導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問題答案的尋找,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預習的習慣。或者,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這類問題進行“暫時性擱置”,允許學生先存疑,但同時要求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力求解疑。
3. 質疑有法,打通善問樂問的通道
利用游戲來進行質疑引導也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能夠使得小學數學的課堂更加充滿趣味,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比如,在講解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我就分別把計算題1515÷15和結果101和11寫到不同的卡片上,然后發給全班的學生,這樣讓學生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對商101還是11提出質疑時,教者讓學生分別說說找到真正朋友的理由。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無味的除法教學就變得有趣,中間商0的除法教學難點就得以突破。
4. 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
生活經驗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學習。比如,讓學生在理解質量這部分知識點時,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克十分抽象,難免對所填單位名稱質疑,如:填上單位千克或克時,① 4只蘋果約重1( );②一塊橡皮泥約重8( ),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1千克的蘋果和一個電子秤,講授完理論知識,教師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到講臺上來,將準備好的蘋果塞到他們手中,讓學生來進行估計,學生可以根據實際的經驗來判斷出蘋果的重量,當學生判斷完后將蘋果送到電子秤上,讓學生來進行觀看,這樣學生能夠對千克和克的單位進行有效認識,接著教師讓學生用千克、克作為單位來描述自己蘋果的實際重量。最后可以把蘋果獎勵給猜得最準且單位使用正確的學生。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學生們就可以在課堂上真實地體會到“千克與克”的區別于與聯系。
創新型人才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離不開學生的質疑。但愿“質疑教學”能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在教學中切實有效地開展起來,真正幫助學生打開數學學習的通道。
責任編輯 韋英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