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作為教育的一種存在形態,生命化教育是一種價值追求,能點燃學生心靈深處對生活美好向往的激情。文章針對小學英語課堂生命化教育,從教學目標的整體性、教學過程的生成性、教學活動的主體性以及教學評價的人文性四個方面進行探析,旨在為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命化教育;整體性;生成性;主體性;人文性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3-0090-01
生命化教育是指在教育過程中以生命為教育基礎點,強調教育過程中遵循學習者的生命特性并不斷為學習者的生命成長營造良好的條件的教育理念[1]。生命化教育理念應用于英語課堂生命化教育理論中,在完勝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促進小學生生命的完善,提高生命價值,為達到自我超越的境界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基于整個社會都關注人文生命學背景下,分析小學英語課堂生命化教育關鍵點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需重視整體性
生命化教育能成全健全生命的教育。教師在設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時,需結合單元目標、階段目標、學科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制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體性教學目標。例如,譯林版三年級英語上冊Unit 4“My family”一課,教師可以“My family”為主題,讓學生學會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人。因此,教師根據相關目標以及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后制定本課課堂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me、family、mother等相關家庭成員的詞匯,掌握句型“This is ...”介紹家庭成員;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練習、理解等熟練掌握以上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介紹家庭成員的同時表達出對家庭成員的情感態度。
教師在設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的整體性,讓學生理解知識,提升能力,掌握學習方式與知識技能。另外,將情感色彩融入文本以及知識中,是對知識的藝術加工形式,將知識精美呈現,從而升華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需重視生成性
生命化教育是一種跟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生命自然的教育。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重視學生的生成性、教學內容的生成性以及教學過程的生成性[2]。例如,譯林版三年級英語下冊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一課,教師講解時需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評論,多以正面贊揚為主,不能打擊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并可提問“在‘Is this your pencil?句子中除了應用‘pencil這個詞語,還能應用其他的單詞或詞匯嗎?”學生:“Is this your pen?”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拓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生成性,可充分挖掘生命化教育價值。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需重視主體性
生命化教育從某個角度而言是一種個性化教育。新課標強調將課堂還給學生,即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為課堂主導,加之每一位學生具備不同的個性特征,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時需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例如,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上冊Unit 7“How much?”一課,在課堂剩余時間,教師組織課堂活動。此時教師可讓學生自主設計課堂活動,學生就會設計:某位學生作為銷售員,負責銷售各種商品,而其他學生作為顧客,去購買商品。在進行活動時會涉及所學知識,如“How much?/Can I help you?”等。 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對課堂知識進行自我內化,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知。
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需重視人文性
生命化教育是一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靈覺悟的教育,要求在小學英語課堂生命化教育中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結合人文性才能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下冊Unit 1“Our school subjects”一課,教師提問:“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學生回答:“I like Chinese and Maths,but I don't like English.”此時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不應為批評,應該寬容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并予以正面引導,使其在學習中體驗樂趣,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關注每一位學習者生命個體的成長是生命化教育最明顯的特征。在生命化教育理論下,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需注重整體性、生成性、主體性以及人文性的特點,還要懷揣慈悲之心,關注每一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更需細致地關注每一位小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穆姝含.小學英語課堂中的生命化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42.
[2]王 芳.“生命化”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15(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