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珊
摘 要: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進行計劃、設計和組織的專門活動。如何寓教育于活動中,如何保證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質量等是幼兒園關注的問題。幼兒的工作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簡單,只是看看孩子,會跳舞、唱歌就行了,要做好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事業心、愛心及責任心。在幼兒園階段就應讓幼兒們掌握、學習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幼兒園期間的教育應多樣化、開放化,給幼兒們創造親子動手、動腦的機會。因此作者結合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反思,認為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做到五大點,即“備”“主”“變”“放”“思”“學”,這樣才能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活動;認識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3-0114-02
“人生在勤,不索何求。”只有不斷努力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才能無愧于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
在幼兒園工作的這幾年里,我聽過許多名師的講課,也參加過區里、幼兒園舉辦的大大小小的推門課、優質課活動,如何寓教育于活動中,如何保證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質量,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在學習的。結合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反思,我認為我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做到五大點,即“備”“主”“變”“放”“思”“學”。
一、有“備”而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要想活動“出彩”,備課是很重要的一環。所謂備課,就是指掌握教學內容,領會編者意圖,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準備教具、學具等課堂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備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自己對本班幼兒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清楚,怎樣根據幼兒的需求設置教學內容,這些都是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之前需要考慮和準備的,通過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了解,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創設出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
例如,我在進行小班社會“講禮貌”這節活動時,考慮到我班幼兒已經能夠主動對老師說“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等禮貌用語,我對活動進行了一些補充,將“輕輕地”“微笑著”等禮貌行為和禮貌表情對幼兒進行了強化,讓幼兒分組進行表演,小熊去小兔子家做客“輕輕地”敲門,小兔子“微笑著”開門迎接小熊,在幼兒表演過程中筆者進行適當的指導,幼兒在這種輕松愉快的表演氛圍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教師應該重視每一次教學活動,對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認真細致地思考,做到“十備”,即備教材、備幼兒、備導入、備層次、備提問、備小結、備教具、備學具、備語言、備感情,仔細地推敲每一個細節,包括問題設計的適宜性、幼兒反應的多樣性、回答問題的多變性等,真正做到有準備。
二、雙“主”教學
“生為主體,師為主導。”《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活動,是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但是做到這一點沒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年輕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只顧自己眉飛色舞地盡情表演,把知識一股腦地全部灌輸給幼兒,而把幼兒的興趣、態度置之度外,最后常常是教師情緒飽滿,幼兒的積極性始終沒有被調動起來。因此教師要時刻銘記: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時,可以讓幼兒參與其中,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和交流,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更好地投入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指導時,不應過多地對幼兒進行干預,留給幼兒充足的想象空間,在幼兒的活動中要做到主動參與,給予幼兒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避免他們產生不良的情緒,從而失去近一步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和動機。
三、隨機應“變”
虞永平教授在《過程意識和經驗指向》中談到:“幼兒的知識是自己動手、自己操作、自己獲得的,而不是教師簡單的說教給予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能只拘泥于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內容,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順應大多數幼兒的興趣,隨時對教學內容做出改變,滿足幼兒的認知需求。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錦屏幼兒園在一個小區里,經常有清理垃圾的垃圾車從幼兒園經過,每次看到垃圾車幼兒們都很興奮,興趣十分高漲。基于他們的興趣點,我創設了關于車的主題活動,其中包括語言活動“說說我認識的車”、音樂活動“汽車開來了”、社會活動“認識不同的車”、科學活動“玩具車輛分類”和美術活動“裝扮我的車”等。有一次在準備一節美術活動的時候,一輛垃圾車停在幼兒園門口,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垃圾車吸引了過去,看到這一幕,我靈機一動,何不利用這輛垃圾車來進行一節不一樣的美術活動呢!要進行的這節美術活動課的目標是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大膽創作的能力。我可以讓他們觀察垃圾車,并大膽設計垃圾車并進行裝扮,這樣同樣可以達到目標。說改就改,說變就變!我帶幼兒們到教室外詳細地觀察垃圾車,并告訴他們可以自己設計垃圾車,幼兒們一聽要設計垃圾車,興趣一下子就提了起來,紛紛開始畫起來。活動結束后我對幼兒們的作品進行了展示與點評,又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垃圾車的用途,并提出問題:“清潔員叔叔每天那么辛苦,我們怎么做能替他們分擔呢?”幼兒們各抒己見,氣氛非常活躍,在這種一問一答的輕松氛圍中幼兒對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們各抒己見,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發展,獲得了新的經驗和情感體驗,我認為這樣的活動過程遠遠比事先設計好的活動過程更加有靈氣。
四、有的“放”矢
“兒童在前,教師在后。”幼兒的知識是自己動手、自己操作、自己獲得,而不是教師簡單的說教能給予的。所謂教的過程其實是幼兒主動去探索的過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次手工活動,我們打算讓幼兒用各種形狀的泡沫做一些手工藝品,在活動開始前我準備得非常“充分”,就是讓他們做小青蛙,但擔心幼兒用剪刀會有危險,擔心他們做得不好看,我不停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準備材料,到了最后就變成了一節幼兒臨摹我作品的活動。我不知道這樣的半成品發到幼兒手里會是什么樣子的,我要感謝我的園長和主任,她們及時發現了問題,并告訴我:“一個好的活動不是你幫他們去做,更不是他們去臨摹你的成品,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想、自己去動手、自己去發現,做自己喜歡的作品,你只需要給他們提供最原始的材料就可以了。”聽了園長和主任的話,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丟掉了做好的半成品,給幼兒提供了更加豐富、更加簡單的原材料,作品也不局限在動物了,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東西。活動開始前,我把準備好的材料分組發下去,對幼兒說:“你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幼兒們一聽自己想做啥就做啥,高興壞了:“我要做蛋糕”“我要做皇冠”“我要做棒棒糖”……每個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從來沒有見他們那么興奮過,我想這就是真正的喜歡吧!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涂色、剪圓圈、分割泡沫球、拼插,這些在我看來他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他們都獨立動手完成了,做出來的東西豐富多彩,有小雪人、毛毛蟲、瓢蟲、蜘蛛、蜜蜂,還有圣誕樹、蛋糕、皇冠、冰淇淋、棒棒糖……他們拿著自己的作品愛不釋手,不停地向我展示,看到幼兒們的這些作品,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原來他們可以這么厲害,原來他們的動手能力這么強,原來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的魅力這么大。活動結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很多時候我擔心幼兒做不好,擔心他們使用剪刀會發生危險,而去幫他們完成,殊不知這樣是害了他們,放開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動手,結果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五、集“思”廣益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只有不斷反思,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反思是一個進步的過程,是對學過的東西進行一次總結,我們要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園里,無論是公開課還是推門課,園領導和其他教師都會跟著一起聽課,并在課后對教師的活動環節、語態教態及時進行點評,教師們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一起討論對這節課的認識,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學習,不好的地方提出改進的措施,根據其他教師們提出的建議,重新對活動進行改進,進行改進后的二次聽課。這樣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們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幫助別人的過程也是自己進步和成長的過程。在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后我都會寫課后教學反思,對教學活動前的計劃和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分析幼兒的行為,找出教學過程的優點和不足,對于優點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進行借鑒,對于不足之處找到解決的辦法,并在以后的活動中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在反思中,教師能夠了解幼兒,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
六、“學”無止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再聰明,如果不學習,終究是沒有什么大的作為。1965年,法國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爾·朗格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成人教育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他是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終身教育引論》。他主張教育“是在人類存在的所有部門進行的”,為了促進社會發展及人格的完善,人的一生要把教育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工作一年以來,筆者參加過很多的培訓,豐富了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開闊了眼界,每次培訓都有不同的收獲,但是如果不用心去學,培訓再多再好也是徒勞的。因此,每次培訓我都認真對待,及時記錄自己的感悟,并進行反思,自己在教學的時候出現過哪些問題,專家名師是怎么克服的,通過他人對比自己,很快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通過學習,教師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把學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改善教學行為,從而使教學設計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通過撰寫教學隨筆和教學個案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改進和提高,最終實現跨越式成長。“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做學習型的教師,才能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
有準備、重主體、巧變通、會放手、勤思考、多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