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艷
摘要:公共體育課可展現一個院校的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并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公共體育課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后,本文提出一些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鼓勵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相關興趣,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健全人格。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
我國高職院校辦學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但目前存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院校學生日益提高的知識理論水平和落后的身心健康、綜合素質缺乏,并形成了鮮明對比。近幾年來,教育部、財政部出臺相關職業院校建設政策,要求院校必須以學生導向,實行教學結構性改革,改變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開設多種多樣的高職體育教育,使學生的個性與才能得到充分發展。良好的高職體育教育對學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及審美形成和未來發展具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培養其堅韌、勇敢、頑強的性情,對促進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健全人格具有極大幫助。
一、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現狀
據調查結果表明,針對公共體育課,現今高職院校均普遍存在教學制度不完善、教學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施缺乏及教學場地不完善等問題;院校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課發展,忽視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提高,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進行資金投入時,會不自覺的減少對體育設施的金額分配。而這樣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使得公共體育課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無法培養學生的興趣,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和特性發展的需求。公共體育程與其他文化課程不同,體育課程包含了繁多內容,需要各類的體育課程老師,如今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要求高,這些客觀原因導致了公共體育課成為了高職院校課程的短板,而學生成了“受害者”。
通過走訪和調查各個高職院校,發現其公開體育課主要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可以滿足學生最基本的興趣和需求,但是課程通常流于形式,僅僅教學基本內容和技術,由于場地、器材和師資資源的缺乏,學生無法對體育課程產生真正認識,無法培養興趣;選修課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和興趣的發展與培養,但是高職院校對選修課程往往是單純完成教學任務,未能從根本上引導學生興趣,課程指導不專業不到位,教學場地、設備落后甚至缺乏;即使有些高職院校擁有優厚的體育教學條件,但是場地設施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這些客觀原因都導致了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亟待提高。
二、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存在問題
造成高職院校忽視公共體育課程教育的客觀因素有很多,如受我國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我國大多院校片面注重文化課程,而忽略了學生身體素質、個人修養的培養;加上我國教育人口較多,優良教育資源有限,院校錄取基本以分數為考核標準,加劇了學生之間的競爭,使學生形成僅僅追求好成績的內需;除此之外,傳統的教學方式和陳舊的教學內容也造成了現在公共體育課容易被忽視的事實,造成了現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出現諸多問題。
(一)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呆板、流于形式
教學內容不充分主要表現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開設的種類不多,很多體育項目如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仰臥起坐、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等,在初中、高中時期學生就已經接觸過,但是在高職院校仍然保留著這些課程,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無從談起;除此之外,老師在講解某一體育課程時,僅僅介紹基本內容和基本技術,學生若課外未對該體育項目有過了解,無法切身體會體育運動的快樂,甚至放棄體育運動。
(二)院校不夠重視公共體育課程,投入不夠
很多高職院校片面追求學校的升學率和招生率,不以為學生個人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為立足點;公共體育課程資金投入嚴重缺乏,很多體育項目課程開設僅僅是為了應對檢查,而非真正落到實處;對教育部要求的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政策方針落實不足。這些所有的客觀原因造成了現今高職公共體育課不受重視的現狀。
三、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改革方法
(一)轉變體育教學觀念,樹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學觀念
必須擺脫傳統為追求分數、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院校建設理念,轉變現有的體育教學觀念。加強培養學生興趣、注重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其提高“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能力、素質、素養。
(二)使課程形式更為活潑,充實、豐富課程內容
轉變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活躍輕快的教學氛圍能夠在一定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其對體育的熱情和激情。公共體育課程也可以運用現在教學手段,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讓學生自由討論比賽,進一步培養學生興趣;教學老師充分備課,因材施教,讓課程不再流于形式,課程老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并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三)完善院校制度,增加公共體育課程資金投入
完善的院校制度,充足的公共體育課程資金投入,是高職院校推行教學模式改革,落實教育部人才培養政策的基石和前提。院校完整的教學制度,能夠保證體育教學改革能夠充分實施;資金充足保證了后期制度的執行有足夠保證,提高體育課程教育費用在院校經費中的比例,涉及到的體育場地、設施、服裝都該得到保證。
四、結束語
想要改善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育狀況,提高其課程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轉變授課方式,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建立相關教學改革制度,增加高職院校中的公共體育教育經費比率。優質的體育課程對提高學生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加以重視,合理開設體育公共課,為社會發展提供優質、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緬.“第五媒介”與“95后”大學生價值觀的新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2:119-120.
[2]盧玉紅,候艷,劉川.我國碎片化閱讀研究文獻4進展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6):50.
[3]張瀟文.基于傳播學視角的意識學形態建設[J].江蘇社會科學,2015(3):233.
(作者單位:荊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