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古詩詞的教學地位越來越重要,新教材的編撰,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然而,古詩詞與通俗讀物不同,如果教學方法陳舊,容易讓學生失去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了古詩詞形象化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期能以“圖”入詩,借“圖”入境,以“畫”悟情,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形象化;圖畫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深深積淀的體現。然而,就初中生的閱讀現狀來看,他們比較喜歡一些通俗讀物,如卡通漫畫、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等,對古詩詞普遍閱讀興趣不高,生澀難懂的古詩詞已經不再是抒情表意的“寵兒”,雖說讀得朗朗上口,卻讀不出其中的韻味,雖說得頭頭是道,卻描繪不出其中的語境,并未真正做到批情入文,享受到古詩詞的精神盛宴。為此,我們不妨可以通過形象的圖畫營造靈動的意境,給學生形象真實的學習體驗,使古詩詞教學充滿生機,切實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一、以“圖”入詩,解讀文本
插圖不是一種擺設或點綴,它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教師應努力開發和積極利用好教材中的這一課程資源,做到圖為文用,以圖入詩,讓課文的現有插圖發揮其自身獨特的作用,增加讀者的興趣,補助文字之所不及,延伸文字內容,從而使古詩詞教學內容變得具體而形象。
例如杜甫的《春望》,全文以“望”字統攝,道盡了“國破山河在”的憂傷和“家書抵萬金”的思念。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上呈現的插圖引導學生細細體會“望”字,準確理解詩詞所透露的情感。首先,將教材中的插圖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說一說圖片上的人物動作,他在做什么,看什么,眼光望向哪里,表情又是怎樣,心里又會在想什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學生模仿詩人做出“望”的動作,想象一下自己的所看所想,身臨其境般的理解詩詞情感。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呈現了多幅背影圖片,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的提示,說出這些背影分別在傳遞著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望”字所蘊含的情懷,也為下一環節詩詞的解析和有效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礎。
可見,依托插圖,可以生動形象地創設與詩詞相呼應的語言情境,以圖入詩,成為“點晴”之效的教學資源,通過視覺體驗可以更好的解讀文本。
二、借“圖”入境,體味情感
古詩詞語言凝練,情趣盎然,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盡享其精神美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圖畫作為意境背景,喚醒古詩詞審美的意會,在圖片的動態體驗中既能欣賞到詩詞中的不同風景,又能在欣賞內容美的同時自然生成對古詩詞的理解和體味,感受詩詞內在的真情實感。
例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我在教學前為學生制作了《水調歌頭》的視頻畫面,配上歌手王菲所唱的溫婉動聽的歌曲,襯托著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動態畫面,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月亮轉動、對月起舞、清影隨人、雕花門窗,在浮想聯翩中,仿佛置身天上,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共同品味這千年傳頌的經典詠月詩。視頻一呈現,學生就一下子被帶入了對皎潔的月亮所產生的遐思中,無需老師強調情感,甚至有不少學生還跟著音樂輕聲而忘情地哼唱起來。在隨后的分解教學中,我再結合教學內容將視頻中的圖畫分解出來,以“明月”貫穿,通過形象的圖片“說”詩句,感受作者詠月兼懷親人的創作手法,體會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在教學中,借“畫”入境,理解詞意,感受詩詞的情感,理解作者對人生的感慨,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古詩詞,也能使得古詩詞教學變得充滿情趣、水到渠成。
三、以“畫”悟情,理解主題
古詩詞都是追求不一般的境界,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縱觀我們的初中語文教材,往往是將古詩詞與書法作品、水墨畫、山水畫相結合,盡現詩情畫意。在教學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古詩詞的特點創作作品,或是繪畫,或是書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詩詞主題,也能在比較、聯想的潑墨揮毫中采摘到詩詞獨特的美。
例如學習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一文后,有不少學生都想著要學古人那樣的“高尚情懷”,以一幅水墨作品、一首小詩詞來裝飾自己的“個性小天地”,表達自己“為人處世的不羈情懷。”考慮到現在的初中學生大多數都有自己獨立的起居臥室,或是相對獨立的學習與讀書的“小書房”,為此,我布置了一項別開生面的課后探究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互相拜訪、“圖片參觀”等形式,分享自己的“陋室”,然后展開小組討論,為自己的“小天地”設計一幅作品,比如蓮花、梅花、竹子、高山等水墨畫、山水畫或是書法作品,再配上自己的“座右銘”,確定好主題后,利用課余時間揮毫潑墨,將自己對“陋室銘”的真實領悟躍然于紙上。
將美術學科中的水墨畫、山水畫等與校本課程中的書法課程融入古詩詞教學中,開展具有開放性、實踐性與整合性的探究活動,對于強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培養審美情趣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古詩詞教學中,借助圖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作者、解讀文本、理解主題。教師應充分挖掘圖片的功能和作用,積極探索使之成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課程資源,以圖畫構建意境,誘發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大膽想象,體味情感,做到“圖為文用”,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參考文獻】
[1]黃冬玲.初中語文教材中插圖的妙用[J].考試周刊,2010.7:62
[2]吳丹.初中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17.5:38-39
[3]李小娟.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J].文學教育,2013.23: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