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瑩 李冰 劉媛媛
摘要: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活動是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的有機載體。本文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入手,探討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對高校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能力培養等的重要意義:以競賽促德育、以競賽促學風、以競賽促能力、以競賽促模式、以競賽促人格。
關鍵詞:大學生;科技競賽;提升;意義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轉型,政府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在此大形勢下,對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的大學生科技競賽的創新與改革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及其現狀
近年來,社會對實踐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探索創新型、應用型、操作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成為重點。培養“理論性、實踐性、創新性”的人才成為當前高等院校和院系思考的重要問題,創新創業教育逐漸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國外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典型模式主要有:“強化意識” 模式、“注重經驗”模式、“系統思考”模式 ,他們自成體系,且有較好的成效。相比之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形式比較單一,而且相應的機制不夠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尚存在問題,未上升到理論學科層面;創新創業教育的產學研結合度還有待進一步加深,創新成果的轉化率不夠高,學生、學校和社會多贏有效協調的工作格局未能建立。除此之外,大學生科技競賽的影響力研究相對滯后。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對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加強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型精英、應用人才的重要且及其有效的途徑。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成功為高校搭建第二課堂,培養了學生實踐的能力,是提升大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支撐,成為學生進行素質拓展的資源依托,對于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等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培養創新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務。
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的開展,是實施“以人為本、加強基礎、拓寬面向、突出能力、注重素質、因材施教”人才培養方針的關鍵保障。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成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手段與載體,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理念,能通過認識、導向、陶冶、激勵、規范、示范和同化等功能影響學生的科技創新觀念、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品質的形成。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是促進當前高校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生培養數量與質量的協調發展的根本保證。
(一)以競賽促德育
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不僅需要學生有扎實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能夠分工協作,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這就要求他們應該具有良好的組織與溝通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多交流,善協調,勤溝通,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進步,這樣才能營造積極、和諧、融洽的氛圍,才能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共同把競賽項目完成。
(二)以競賽促學風
良好的學風是高校培養優秀拔尖人才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良好的學風下學生才可能把專業技能掌握牢固,同時鍛煉和提升其他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不僅能建立和開展系列化的學科競賽活動并形成科學、規范和系統化的競賽及管理機制,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廣泛、踴躍地參與到相關學科競賽活動中去,學生擺脫了原有學習的束縛,取而代之的是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融入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為學生創新活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讓高校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濃厚的學術氛圍,使高校的學風建設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三)以競賽促能力
學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對象,學生能力的提高是培養方案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是目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快捷且有效的手段。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有效地促進了高校相對應的學科建設和課程改革,而且能積極引導高校在教學改革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協作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訓練等方面的培養,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均有顯著的提高。
(四)以競賽促模式
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在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和能力培養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生科技創新的平臺也在此基礎上搭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得以構建。通過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可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創新,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大大增強,也促進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質性改革和發展。
(五)以競賽促人格
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競賽”變為“主動競賽”,無需老師在班級中過多宣傳,他們也意識到科技競賽活動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引導,學生創新型人格在此過程中的逐漸形成。
三、結語
總之,通過科技競賽反映出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進各高校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推進課程教學改革,著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科技競賽歸根結底考察的就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要從課堂學,更要從實踐中學,要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參考文獻:
[1]劉蕓.論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及其機制創新[J] .教育探索,2008(12).
[2]張劍英,回婭冬.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J].中國成人育,2007(2):25-26.
[3]高曉杰,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新時代事業的開拓者[J].中國高教研究,2007(7):91-93.
[4]付雄, 陳春玲.以科技競賽為載體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 計算機教育 ,2011,(3):29-31.
[6]蔡勤生.“賽教結合,寓學于賽,以賽促改”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6).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視野下大學生科技競賽創新研究(編號:JXJG-15-70-5)
作者簡介:曾瑩(1986-),女,江西吉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職教育研究,現工作于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高教研究與評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