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看法,它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和追求方向。歷史課程的特性之一是“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歷史教學中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每一位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價值觀;歷史教學
《中國歷史》(2016版)相對于舊版教材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也是教師發現問題、思考探索的過程。在進行七年級上冊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的教學中就遇到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學習“西晉的短暫統一”時,教材選取了《錢神論》的片段,尖銳地諷刺了錢能通神使鬼,主宰一切的作用,反映了西晉社會對金錢的狂熱追求。之后提出問題:“這則材料說明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風氣”?材料雖有部分內容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但整體內容簡單生動。所以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還是七嘴八舌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說明當時社會上很看重錢,錢很重要。”
“一切向錢看”……
孩子們的答案雖然與標準答案還是有一段距離,但基本觀點已經說出來了,我繼續循循善誘:“你們看,凡今之人,唯錢而已!為什么一切事物以錢多少為標準,不是以法律為依據、不是以道德為標準,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因為當時從統治者開始,就追求享樂,所以其他人也跟著學了,喪失了道德標準。”不錯,和標準答案差不離了,趕緊小結一下繼續下面內容的學習,于是我說:“這則材料充分說明,當時在大地主大貴族們統治之下,享樂之風盛行,社會上下道德淪喪,唯利是圖。”
話音剛落,坐在前排的一個男生說了一句話,聲音不高卻很清晰:“現在社會不也是這樣!”之前大家自由發言的時候,他也提到了錢的重要性。我不由自主的看向他,他淡定的看著我,眼里透出“洞悉一切”的光芒,又說了一句:“本來就是這樣。”
剛安靜下來的同學們又開始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我覺得也是這樣,我父母經常講,有錢好辦事。”
“是的,過年親戚聚在一起的時候,有個親戚給壓歲錢是最多的,我們都喜歡他。我覺得做生意能賺大錢,以后我也要跟他學做生意。”
“暑假的時候我騎我爸的摩托車,在路口被交警攔下來了,把我車子沒收了,我爸爸有認識的人,后來請他們吃飯,就把車子還給我們了。”
“我有個姐姐,經常在網絡上直播,有人給她打賞,有時候錢還蠻多的呢!也不用上班,蠻舒服的!”
面對孩子們的議論紛紛,說的都是身邊的事,有理有據的,似乎達成了一致的認識:現代社會也是“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我知道這些現象的確是部分存在的,但這又似乎和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和歷史課進行的價值觀教育有沖突。無限制的探討下去,學習任務完成不了,只好打斷他們的議論,說:“你們說的現象只是部分存在的,不能代表整個社會,后面的學習中有時間我們再探討。”
很顯然,孩子們的價值觀出現了偏差。
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看法,它決定人的自我認識,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和追求方向。七年級的學生的價值觀正處于發展的階段,由于他們的身心條件、年齡閱歷、教育狀況的限制,這種不成熟的價值觀主要是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逐漸形成的。這次問題討論中出現的答案雖然只是他們不成熟價值觀的一部分,但很能說明問題。
我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價值觀也紛繁復雜。學生形成有偏差的價值觀可以理解,但任由這種價值觀持續下去對他們的人生發展,對社會發展來說是及其不利的。學校教育對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非常重要。歷史課程在其中又有怎樣的重任呢?
歷史課程的特性之一是“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見,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每一位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該怎樣做呢?
首先,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歷史課程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重要作用。歷史課并不是僅僅要求學生知道幾個歷史人物,記住幾個歷史事件,而是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這些人物、事件背后所蘊含的信息:這個人物對歷史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他們的哪些情感和觀念能夠讓我們產生共鳴;這些事件對歷史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給予我們怎樣的認識和啟發等等。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堅持這樣的理念與過程,必能達到相應的目的。
其次,適時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學生的價值觀偏差,僅僅依靠幾節課是難以糾正過來的,強行告訴他們這種行為正確,那種觀念不對,學生可能潛意識中抵觸,我們在教學中遇到合適的機會就要進行價值觀滲透。如學到張騫即便兩次被匈奴人抓住,依舊不忘使命;讀到岳飛所言“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感受到他的廉潔正直;文天祥面對高官厚祿的誘惑不低頭;戚繼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追求個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愛國情懷。歷史教學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每一個例子都是我們進行價值觀滲透的良好機會,我們在教學中決不能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
第三,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利于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在這樣身心放松的氛圍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接受者,更是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學生對老師充滿信任感,他們會覺得受到的價值觀教育更具有說服力,從而逐漸產生思想上的升華。
當然,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過程中,更需要教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給學生傳遞積極的人生觀念、健康的生活理念。相信在我們的影響下,隨著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終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品質。
【參考文獻】
[1]《歷史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