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鵬
摘 要:我校地處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大橋鄉,學生都來自農村,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厭學,甚至逃學,加之物理學科說理嚴密,數學知識多,單位復雜等,學習難以入門,出現了大批后進生。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應了解后進生。分析后進生厭學的心理成因,使后進生對物理感興趣,在物理課中“動”起來。本文就分析后理生厭學的心理成因及在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物理;后進生;厭學
在近些年的物理教學中,發現約占35%的學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績上不去的現象,尤其是我們這個農村初中,這個比例更要大些。在崇尚教育公平化的今天,物理教學者應該積極探索以適應新教材的要求、社會的需要,積極探討農村差生成績上不去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差生的物理成績。
一、我認為差生的形成有以下幾種原因:
1.1、農村部分學生進城造成農村初中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多數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家庭,家庭經濟條件稍好的學生多數轉到了辦學條件好的城鎮學校,而留下來的學生,一部分是智力正常學習成績略好的所謂“優等生”,一部分是連書上漢字都認識很少的頑皮型“差等生”,還有一部分各學科極不均衡的偏科型學生,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家庭經濟差而留下來的“良生”。在這些同學中,一心想學習的學生是少而又少,即使那部分“良生”,由于與自己同等的或者比自己還不如的同學都離開了農村,心中的失落感必將導致他們心理的失衡,在學業的追求上不得不放棄更高、更好欲望,動力下。
1.2、家長的重視程度:農村初中能留下來的學生家長們,基本是由于經濟原因,不得已背井離鄉,將小孩留在了鄉下,對子女學習成績的關懷和關注的比城鎮的家長少許多,很大家長甚至就是在等孩子初中畢業,然后送去技術學校學一門技術,成年了外出打工。更何況社會也需要一大批技術工人,或粗壯勞動力。受這些家長的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可以想象,厭學的普遍性必然高于城鎮中學。
1.3、學校設施配備簡陋:由于目前物理新教材多數教學內容是采取師生共同進行實驗探究的模式,在農村初中,實驗探究所需器材寥寥無幾,絕大多數實驗無法開展,讓學生感興趣的直觀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又只能變成空洞的說教模式。更談不上差生的興趣培養和技能培養,必然導致學生在學習的興趣上低于城鎮中學,差生率變大。
1.4、教師的教法單一:農村初中的教師,由于大環境的影響,教師教學缺乏層次性,主動探求與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強烈,傳統的說教模式仍在“橫行”,將學生學習的要求與興趣扼殺。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不但在物理學科方面有較高的造詣,在相關學科,甚至文學藝術領域也要達到較高的水平,這樣講課時才能左右逢源,深入淺出,學生才有可能輕松愉快地接受物理知識。教師應做學生的貼心人,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向應全面關心。同時對差生教學法應通俗、簡單、富有吸引力和藝術性。
二、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轉化后進生的幾點體會
2.1幫助后進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有些后進生成績差,并不是因為智力先天不足,相反,有些后進生的智商很高,他們之所以“差”,大多是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他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于是對學習不感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應適時做好后進生的思想轉變工作。
2.2組建物理合作小組,協同進步
組建學習小組,主動參與學習讓成績好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幫助后進生學習,使后進生取得進步。在日常的教學中,筆者把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中成績優秀的學生當組長,把后進生被分在不同的小組中,他們建立固定的學習伙伴關系。他們在組內優先帶領下,共同完成每周的學習任務,成員之間每天進行強有力的溝通,學習頻率更快了,學習效果更好了。在小組學習中,由于學習者積極地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得學習過程不只是習得知識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合作過程。讓后進生能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被優秀的同學關愛,同時也展示 出他們的學習潛力。他們帶著愉快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往往能取得到較大進步。
2.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舉一反三思維
俗話說:“興趣是成功的秘訣”,當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家布魯納在回答教師“怎樣教”這個問題時指出:“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皬拈L期的目標出發,在應用知識、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對學科的興趣”。它告訴我們:教學要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首先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物理學科在實際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學好物理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極為重要。
教學中,以一些新奇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讓學生討論、發表見解,教師以適當的點撥指導。出人意料的結果使學生感到驚奇,從而激發對新知識的渴望。
2.4 教師要創造愉悅的情感氛圍
教師對待這些厭學的學生的情感態度,不但是這些學生最敏感的,而且還影響到其他學生對待后進生的態度。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上有效地使全體學生展開智力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能適當地引導厭學的學生去思考,有時這些學生的一些獨特思考能得到師生的肯定,一股情感的熱流就會伴隨著師生的喜悅撒向后進生的心田。要實現這一點,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為主,控制和調節教學微觀因素的教學觀。
總而言之,差生的轉化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要廣大教學同仁不段努力和交流,差生的轉化才會得到提高,進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國梁主編的《中學物理教學法》
[2]閻金鐸主編的《中學物理教學概論》
[3]魏日升主編的《中學物理教材教法》
[3]郭亨杰主編的《心理學——學習與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