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要:舞蹈是人類肢體語言的表現形式,它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人們表達情感最古老最直接的形式之一,與此同時,舞蹈也是一種集合了多種美術色彩,豐富的音樂節奏等多重元素的藝術表現形式。大眾形式的舞蹈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進一步來講,也可以對人的身體、審美、氣質等進行美化,而舞蹈教育則是通過專業、全面、有針對性的舞蹈訓練來實現的,也能夠作為中小學階段的德、智、體、美、勞的有力補充形式之一,有效地舞蹈教育可以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舞蹈 肢體語言 藝術形式 身心發展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3-0147-03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更多的學校、培訓機構以及學生家長們漸漸覺察到孩子們如果從小就接受美德教育和熏陶對于其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而舞蹈就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學習,其性格、品德、思想、智力也都會不斷地成長,舞蹈素質教育的實施,使學生在互相嬉戲、跳躍、玩耍和互相配合交流中,通過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舞蹈動作,潛移默化地起到美育功能,給中小學生未來更高級的教育打下基礎。一方面,提高中小學生的生理機能,強身健體,促進骨骼生長;另一方面,增強中小學生的意志力,塑造健康的心理,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追求真善美的美育境界。
一、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身體發展的積極影響
舞蹈訓練對中小學生形體美的塑造。針對中小學生群體來說,存在家長溺愛,自身貪吃愛玩的普遍共性,很多小孩子身體發福、肥胖、缺乏鍛煉等問題時常出現。通過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例如最基本的站姿訓練,從腳下至頭頂,大腿內側肌肉夾緊,臀部收緊上提,腹部收緊,后背直立,雙肩打開,脖子拉長,可以改變修正學生們坐姿、站姿、行姿的不良習慣,如彎腰、駝背、身體松弛等。通過不同角度和空間來表現不同的形態,可以燃燒脂肪,達到塑造形體的目的。不同的舞蹈風格會使人的氣質不同,不同方面的舞蹈會使學生的氣質得以全面發展和提高。例如,舒緩的舞蹈組合,會培養學生們溫婉美好的氣質;歡快的舞蹈組合,會培養學生們大方樂觀自信的氣質。
其次還可以促進中小學生的成長發育。中小學時期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通過舞蹈訓練,可以增加關節的靈活性,促進骨骼的成長,肌肉的發育,強身健體。例如,在舞蹈訓練中最最基礎的站姿訓練,正確而良好的站姿是一切舞蹈動作的基礎,也是形成良好姿態的前提,初步訓練時會要求學生雙手扶把,雙肩下沉,眼睛平視前方,頸部拉長,尤其要注意后背的挺拔。由于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常常會在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形成彎腰駝背等不良姿態,所以這里強調的后背挺拔就顯得尤為重要,會對處在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的孩子們起到塑形的重要作用。其次也要注意雙腿加緊,雙腳平鋪于地面,這樣才能保持重心垂直于地面,達到身體的平衡。再如,在芭蕾基訓和古典舞基訓中都會涉及的“擦地”“蹲”這兩個基本動作,它們可以有效地鍛煉到腿部肌肉的線條和力量,同時也可以加強踝關節的柔韌度、靈活性。在做這兩個動作的時候要注意身體的重心要時刻垂直于地面,膝關節盡量外開,保持髖關節的穩定性。這兩個基本動作要求先在把上完成,再脫離把桿在地面獨立完成,良好的掌握這兩個基本動作會對今后大幅度的把下跳躍動作和控制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后,適當的舞蹈訓練還能有效促進中小學生智力的發展。舞蹈動作通過大腦支配身體手腳的協調,促進大腦的思維能力以及靈敏性,培養學生們的創造力。現如今,很多中小學生在做舞蹈動作時,會出現很多手腳不協調的狀況,大腦支配不了自己的手腳,明明想的是正確的,動作做出來卻有所不同。舞蹈是動感的藝術,學生們學習時需要親身去感受音樂的節奏,身體的律動,肢體的運動,在進行舞蹈訓練一段時間后,學生們的大腦對身體的協調能力會顯著提高。又如,舞蹈即興,尤其是少兒的舞蹈即興,給出一個題材,讓學生們自己發揮想象力,各抒所長,再加上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獲得美感的體驗,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支配自己的身體,鍛煉大腦的靈活性。
二、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積極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一個明確和全面的定義:“健康是指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都完美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在現如今的社會,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而中學作為每個孩子重要的成長階段來講,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是漸漸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時期,所以需要老師和家長,甚至社會的正確引導和良好教育,這樣才能夠使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健康的成長。而舞蹈教育作為現如今普及教育之一,會對學生們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比如可以加強孩子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加強孩子們的抗壓能力、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等。
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一方面對中小學生道德規范起到的積極作用。學習舞蹈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一句俗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見舞蹈基本功和舞蹈表演功力是日積月累,長期堅持的結果。在普及性的舞蹈教育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并沒有對專業性舞蹈學生那樣要求嚴格,能堅持每個動作都認真的完成,這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舞蹈基本功訓練時,比如簡單的壓腿動作,有些意志力不強的學生會堅持不了,怕疼、怕苦,沒有學習的毅力,尤其是現如今的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受父母寵愛,更是吃不了一點點苦頭。但是通過老師的不斷地激勵,孩子只要慢慢堅持,學會忍耐,長此以往意志力慢慢就磨練出來了。學習舞蹈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和交際能力,因為在舞蹈訓練中,會有集體性舞蹈,特別是需要兩人或者多人配合的協調一致、整齊劃一。不難發現,舞蹈教育可以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這一意識更應該從中小學生階段開始培養,在平時的舞蹈課堂中可以多多設置一些互相交流、互相協作的小練習,這樣的練習對于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的成長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促進孩子們對人際關系掌握的能力,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在學生們舞蹈配合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開朗、樂觀、自信的健康個性,同時還潛移默化地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團結意識。endprint
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舞蹈教育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是進行美育教育最直觀的、最形象的手段和方式之一,外在美重要,內在美更重要,舞蹈教育使學生形成內外美的統一,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健康自信的心理狀態。不但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和再現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而且有助于學生愉悅身心,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通過舞蹈教育使學生領略到各民族的魅力。呂藝生教授說:“普及性舞蹈教育制度,是一種舞蹈教育滲透在普通教育制度中的制度,他與普通教育制度同步進行,教育覆蓋面很寬,這種制度對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藝術創造力,對于開發青少年對智力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通過以上的陳述,舞蹈教育在對中小學生的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不難發現,舞蹈教育作為當今社會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環,能夠更好地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不斷豐富學生們對藝術的創造力、想象力,同時也使其藝術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現如今,在我國舞蹈界有許多優秀的舞蹈家,他們對舞蹈事業的貢獻是十分卓著的,從舞蹈視頻資料到舞蹈文獻資料、以及各種文章、著作等,都為廣大的業余舞蹈愛好者以及專業的舞蹈學習者提供了良好的資料,極大程度上推動了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即使在發展勢頭很好的今天,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使我們不容忽視,舞蹈教育在中小學的素質中普及的程度還略顯欠缺,而這項工作就需要專業的舞蹈學習者去普及、去傳承。
從點滴做起,首先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包括理論和實踐水平,心里也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并且側重對中小學的美育教育加以研究,這樣就能更好地對舞蹈教育事業做到傳承和發揚,讓舞蹈教育實實在在的落實到每一個中小學生身上。
參考文獻:
[1]于平.深化舞蹈教改 推進素質教育——舞蹈教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9,(03):1-9.
[2]王麗娜,林佳龍.校園集體舞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新西部(下月刊),2008,(05):230.
[3]孫磊.淺談普及舞蹈教育對幼兒及青少年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上月刊),2013,(06):68-89+72.
[4]劉薇.從“舞蹈熱”看當今青少年舞蹈教育[J].藝術教育,2008,(01):93.
[5]臧琳佳.淺談舞蹈教育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J].大舞臺,2009,(05):80-81.
[6]衛靖如.淺析中學藝術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大眾文藝,2010,(16):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