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剛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推進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小實驗的數量逐漸增加,并且小實驗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漸提高。小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和認識物理學概念和原理,也能充分保證學生的實踐活動量,豐富了學生的課堂與課后生活。文本率先剖析了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并對小實驗的實施策略提出幾點個人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實驗;作用;實施策略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實驗器材匱乏以及安全性等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教材中很多大型的精密物理實驗都無法有效展開。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量,培養學生物理實驗能力,小實驗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物理教學中的小實驗普遍易于操作,并且小實驗的內容往往與學生生活實踐和物理教材相互貼合,更有利于學生去掌握籠統復雜的物理概念。想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高效的運用和實施小實驗,我們就必須要先了解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有的放矢地探究實施策略。
一、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
(一)小實驗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直面物理概念
縱觀初中物理教材,不難發現,幾乎每一個章節都會安排一個或多個小實驗以供學生親歷物理知識的發展歷程。小實驗的設備儀器都非常簡單,哪怕是兩本物理書都能充當實驗的教具。比如將兩本書的書頁相互交錯插入,然后試圖拉開他們,學生會發現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而直面摩擦力這一物理概念。可以說,小實驗并不需要多美復雜的設備儀器,也不需要多美精密的操作步驟,它給學生提供的實驗過程遠比大型實驗更加感性與直觀,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時也更加輕松容易。
(二)小實驗為學生提供動手機會,挖掘創造潛力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物理實驗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倡導初中物理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身邊唾手可得的物品和材料去自行設計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小實驗,如此便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密不可分的。另外,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去自制小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創新的習慣。可以說,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和運用小實驗能夠有效拉進學生與物理學科之間的關系,改變物理學科高深莫測的印象,也能夠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小實驗為學生提供思維空間,突破學習難度
每一個小實驗其實都有其對應的物理知識。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和運用小實驗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枷鎖,突破教學難點。比如學生在觀看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因為馬德保半球實驗是一個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實驗過程,所以學生在理解把馬德保半球抽真空,利用馬德保半球內外的氣體壓強差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這一實驗步驟上稍有難度。因此物理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模仿實驗,從而真正理解大氣壓的存在以及壓強差。可以先用一個杯口平滑的玻璃杯,灌滿水,用一張紙蓋在上面,不留縫隙,再用手托住紙,倒轉玻璃杯,由于大氣壓力的存在和作用,這張紙便被貼在了杯子口。通過小實驗,學生用肉眼直觀地去感受了這些物理現象,對突破教學難點,深化理解都有一定的幫助。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小實驗的策略
(一)趣味導入,激活探究欲望
對于初中生來說,物理是一個新鮮而又陌生的學科,大部分的初中生對物理學習都保有著一個矛盾的心理,他們一邊認為物理高深莫測,一邊又覺得物理神奇有趣。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效果,調動課堂氣氛,物理教師便可以利用小實驗進行新課導入。
比如教師可以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牛皮紙盒、水和酒精燈,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猜測是水先沸騰還是牛皮紙先被點燃。用這種故設懸念的方法凝聚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再進行下一步地小實驗,如此學生便會全神貫注地關注小實驗。實驗證明,紙鍋能將水燒至沸騰,是因為在一個標準的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而紙的著火點是183℃,水不斷從紙鍋上吸收熱量,也就是當水沸騰時,水的溫度始終保持在沸點不變,從而保證紙的溫度達不到183℃,因此紙鍋不會燃燒。這樣的小實驗不僅僅激活了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著火點”、“沸點”等多個物理概念,教學效果遠遠大于教師的“一人言,滿堂灌”。
(二)配合習題,當堂演示
在復習課中合理的穿插小實驗,對鞏固知識和激發復習課的興趣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師可以配合復習題,選擇合適的時機穿插一些靈活多樣的隨堂小實驗,使抽象而復雜的習題形象化,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物理知識。
比如這樣一道關于慣性定律的常見習題:在一個礦泉水瓶子里裝滿水,只留下一小部分的空間,水內有一個小氣泡。當使瓶子突然向右運動時,氣泡會發生什么變化?
大部分的學生在做這道題時,往往會機械地挖掘腦海中慣性定律的知識,想當然地認為氣泡會向左運動。為了有效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教師便可以利用小實驗幫助學生“眼見為實”。教師可以利用一個透明的帶蓋水槽、一個乒乓球、一個實心金屬物、兩個吸盤、細線去制作一個慣性定律的小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去觀察慣性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清楚地理解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從而對慣性定律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也能正確地作答這道題。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一件不如體驗,當學生親自體驗題目中描繪的情景后,他們便會對其產生深刻的認知,乃至終身難忘。
三、結束語
實踐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實施小實驗探究性教學模式對物理教學效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小實驗的運用能夠有效激活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全班同學的課堂參與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等等。可以說,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和實施小實驗探究性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物理教師能夠認真探究教材內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去創新自制小實驗,改進小實驗,就一定會為學生長足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李靜.小實驗大課堂——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小實驗[J].湖南中學物理.2013(11)
[2]左芳.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小實驗”[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