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波+趙霞
摘 要:該文針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新要求和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需求的動物生理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使該課程滿足國家雙創人才培養的需要。
關鍵詞:動物生理學;創新創業能力;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4-0139-03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the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animal physiology,we explored the optimized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examinations scoring,which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make the course really meet the demand of cultivate innovation talents.
Key words:Animal physiolog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Teaching reform
創新創業能力是反映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大學生是國家創新創業的生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度重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意見和辦法。教育部科技部等單位先后啟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挑戰杯”競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等項目。各高校也積極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盡管通過各種創新創業計劃和挑戰賽提升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和能力,但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養成。當前教育教學方式,尤其是專業課程教育與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脫節,急需改善專業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和知識體系,使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并為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服務。如何構建適應專業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課程教學體系,搭建起適合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平臺,是高校和教師教學改革面臨的新課題[2]。
動物生理學是生物與醫學及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類專業的一門傳統基礎性學科,如何將生理學中深奧難懂的生理現象和錯綜復雜的生理調控機制,轉變為形象易懂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課程教學方式和內容重構尤為關鍵[3,4]。結合當前“雙創”人才培養的方向指標,構建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新型動物生理學的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此,本文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開展了以優化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現有的教學方式方法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 拓展和優化動物生理學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創新興趣[5]
《動物生理學》內容涵蓋了細胞基本功能、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泌尿、神經和感覺器官、內分泌、生殖生理等內容。各部分內容相互聯系,既有共同點,又有相對獨立性。在教材選擇上,我們選擇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王玢、左明雪主編)。要在有限的學時中(32學時)將繁雜生疏的生理學基本概念和生理學機制讓學生掌握的同時,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必須優化教學內容,并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和拓展思維能力培養。
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簡化教材內容,突出關鍵和難點章節,將課堂講授與課外自學相結合,以此找到學生的興趣和課程教學的結合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比如,將細胞物質跨膜轉運、細胞電生理基礎與信號轉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細胞生理進行整合,作為細胞基本功能一章內容進行講授。在內容講授上,對于偏記憶性的和簡單的內容,我們安排學生自學,對于原理和機制性方面的難點內容,我們通過課堂進行重點講解。同時,我們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和社會關注的醫藥健康熱點問題為切入點,適量引入生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應用成果,使學生在了解到專業學科發展的最前沿理論、成果及技術基礎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每一章節都增加了相關領域的最新理論成果、技術方法及應用思路,啟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創造力。總之,通過教學內容的重構,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動物生理學的重要原理和發現的具體過程以及思維方法,以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
為了提升動物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使學生能夠盡快將所學的動物生理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和工作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具體做法如下:
2.1 聯系生活實際,采用案例法教學 動物生理學是與動物和人類自身健康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對于所講授的知識,應盡量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習慣和疾病聯系起來,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有較好的效果。如在講到血液循環生理過程中,筆者會舉例講解血壓計的測定原理、心音產生和意義等;而在講到泌尿生理和消化與吸收生理功能時,舉例說明為什么糖尿病人會有“三多一少癥”,以及為何大量飲用清水和喝甜味飲料均可使尿液量增加等離子,使學生更生動形象的認識生理學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并引導學生的生理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將這些生活中例子與案例和動物生理學知識的結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endprint
2.2 引入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互聯網海量的信息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及大的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選出部分難易適中的一部分教學內容,以作業的形式安排學生在業余時間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源,查閱文獻,進行課前準備;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后設計教學方案,在課堂上根據教學時間,隨機選擇3~5位同學進行匯報和講解,根據講解表現給出等級,并計入平時成績,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6]。
2.3 開展小組討論,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筆者提出一個與日常生活或疾病機密相關的針對性問題,預留5~10min給同學分小組討論,每個小組5~6個同學,然后隨機抽取1~2位同學進行小組發言,最后根據小組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例如,在講解神經遞質與受體的作用時,以“有機磷農藥中毒為何具有抽搐、流涎、上吐下瀉等癥狀?”展開討論,而在講述泌尿生理功能調節時“以為何緊張情緒和長跑運動能減少尿液量產生?”開展了課堂討論。這種分小組討論的為形式的部分引入以學生為中心和傳統的“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較好的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育了學生的創新思維[7]。
2.4 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將晦澀難懂的抽象知識形象化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動畫和視頻資源,及優化課件資源,與教材配合,利用大量的圖片、動畫和流程圖的方式,將內在的生理活動過程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到物質跨膜轉運過程,使用了大量的動畫;在講到神經肌肉接頭信號傳導,利用流程圖結合動畫幫助學生理解等。這不僅啟發了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2.5 追蹤學術前沿,開闊學生課程的學習視野 動物生理學課程是與生物和醫學緊密相關的學科,教學中,嘗試將前沿高水平研究動態引進了動物生理學的課堂。尤其是以每年與生理學緊密相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重大發現及發表在Nature、Science等頂尖學術期刊上并在社會上引起重大反響的發現為切入點,介紹最新的動物生理學研究動態和技術,不僅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使學生們的思維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3 創新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往往通過筆試、課堂表現以分數或等級形式給學生一個直觀評價,考試考核形式固定化,大多只追求一個結果,忽視了結果的引導功能、激勵功能和反饋功能。這種評價方式不僅造成了學生只愿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也養成了學生課堂不愿思考,考試突擊復習,甚至要分數和爭分數的不良學習習慣。圍繞評價和考核方式改革存在這些問題和不足,在生理學考核過程中,我們一方面我們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由30%提高至40%,并豐富平時成績來源的多樣性,如通過根據學生課堂討論、參與式教學的表現記入平時成績;同時,部分重要章節安排課程小論文,并將其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這種切合學生實際表現、靈活多樣的考核和評價模式較好的激發了學生平時的學習積極性。
4 結語
在生理學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通過以上環節培養和訓練,不僅使學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識框架體系,訓練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也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深造和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妮,劉春俠,張軍林,等.基于“雙創”背景下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7,3(13):103-104.
[2]余曉紅,梁彗星,劉飛,等. “卓越計劃”背景下地方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09):159-161.
[3]霍書英,武現軍,李玉榮.動物生理學“立體”教學模式探索與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3,2(15):49-51.
[4]王丙云,陳勝鋒,雷歷,等.動物生理學課程特點與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1(27):58-60.
[5]張慧輝,楊雪峰,寧紅梅.基于素質教育的《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3,01,142-143.
[6]仝倩倩,張科貴,李亞亮,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酵工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1):176-177.
[7]王菊花,孟秀麗,丁建平,等.參與式教學法在《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37(8):75-7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