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衍東
【摘 要】本文主要從構圖角度選擇為主要出發點,同時針對藝術類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特點進行講述。在一定程度上講,只有以學生的視覺心理特點為核心,才能更好地進行攝影構圖教學。
【關鍵詞】藝術類教學;攝影構圖;具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83-01
對于攝影而言,主要是將技術以及構圖結合起來的一種技能。構圖是將圖像構思以及圖像結合的一種應用方法,具有一定的邏輯規則以及相關的結構方式。就整體而言,以下幾種因素對構圖方式具有重要的影響。第一,構圖知識;第二,構圖能力;第三,構圖意愿。攝影構圖知識主要是對攝影專業學生而言的,攝影是一門技術較強的學科,利用畫面將形象展示出來,將畫面主題內容更好地表現出來。
一、攝影構圖教學中針對角度的具體應用
拍攝角度,主要是指相機以及被攝體之間形成的一種角度。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主要是運用眼睛去觀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角度。相對而言,角度選擇能夠將人們的行為習慣以及心理特征全部表現出來。因此,拍攝角度選擇與人們生活習慣具有緊密的聯系。從一定程度上說,角度選擇也代表著事物的出發點,在具體選擇上能夠將攝影師的心理反映出來,代表著攝影師對事物的認知及觀點。
角度具有一定的個性,能夠將事物表現出來,同時還能淡化事物的具體表現。在攝影藝術中,具有不同的表達主題,同時在角度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角度而言,具有復雜多變的特征,針對一種事物可以在四周拍攝點進行選擇。將這些拍攝點進行科學運用,進而找出其中的拍攝角度,是學生應該掌握的。
二、攝影構圖教學中對視覺心理的有效利用
(一)視覺直觀性。藝術類學生在視覺觀察中具有一定的觀察特點,同時也遵循著一定的觀察順序。據不完全統計,在攝影專業中,針對一幅作品進行欣賞時,最先關注的是畫面主體,最后觀察的才是攝影作品自身的寓意。對于藝術類學生而言,欣賞攝影作品是從表面開始的,因此具有著較強的視覺直觀性特征。
對于藝術類專業學生而言,在作品審視中具有著視覺直觀性,因此在作品拍攝過程中,不應單單追求畫面均衡,而應在均衡中能夠找到相關的變化。例如,在畫面中,其構圖元素在比例上具有著一定的對比,同時主體比例也存在著懸殊。一些作品對構圖元素進行了邊緣化處理,進而達到一定的創作意圖,能夠將情感以及情緒氛圍表達出來。這樣的處理能夠將創作者的藝術智慧表現出來,同時也能讓觀眾對構圖元素具有深刻印象。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運用視覺直觀這樣的審美特點,在構圖學習以及實際應用中,將構圖均衡進行有效利用,能夠將攝影作品構圖元素進行系統安排,進而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
(二)藝術敏感性。相對而言,學生具有一定審美習慣以及相關的思維方式,因此藝術類學生針對攝影作品進行分析時,會受到專業訓練思維方式的影響,進而構思一副攝影作品。藝術類學生在欣賞一些攝影作品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不規律以及跳躍性的移動。當對作品欣賞形成固定的興趣方式時,經常會選用自身感興趣的構圖模式對攝影作品進行創作。大多數教育者在實際教學中會根據教材以及攝影經驗進行全面教學。相對而言,統一化的形式會使學生缺乏創作性。在攝影構圖教學中,應采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三、攝影構圖教學藝術類學生學習特征
(一)文化水平應全面提高,進行實踐操作。藝術類學生與文化生相比,成績較低,同時學習主動性較差。但藝術類學生更傾向于實踐操作,而攝影偏向于實踐,進而對藝術類學生具有著一定的吸引力。在攝影藝術領域中,攝影構圖是其專業知識,學生應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據不完全統計,當前藝術類學生還是側重于實踐學習,這樣的方式能夠利于攝影構圖知識的全面掌握。因此,老師在傳授攝影構圖知識時,應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應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進而在攝影構圖中具有一定的創意。
(二)具有開闊的思維,同時善于探索。藝術類學生具有開闊的思維,想法較為獨特,有利于藝術創作。在攝影構圖中應善于變化,敢于追求自身的藝術風格,進而積極探索出具有特色化的藝術作品。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能夠運用藝術的眼光對攝影作品進行審視,運用藝術思維進行作品創作,進而保證作品具有獨特性。
總而言之,作為教育者,應將學生的開拓精神和探索性精神結合起來,進而拍攝出具有創意性的作品,能夠真正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相對而言,不同的攝影類型在構圖原則上也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能夠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作用,同時還能發揮特長,在真正意義上將攝影構圖知識融入實踐之中。
參考文獻:
[1]曲阜貴,何燕真,張子廣,涂保銘.關于攝影構圖在高職院校藝術類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藝術科技,2015,2811:241+270.
[2]朵天林,張合斌,毛文.基于VRML的虛擬攝影構圖教學研究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2):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