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中國的玉石文化兼具物質美與精神美,是我國文化的精粹,如何讓這門藝術以持續的生命力傳承下去?從現代玉雕設計中的題材設計意識的演變及其必然性,以及如何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到玉雕設計中,這一應用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通過玉雕也實現了現代人與自然和歷史的對話,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符號。
關鍵詞:玉石;玉雕;傳統文化
一、玉雕藝術進步的必然趨勢
作為中古國代另一個思想流派,道教的用玉思想則是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玉的崇拜和信仰,敬畏之心多于賞玩的姿態。儒家愛玉以德,道家愛玉以仙靈。古來的文學家們則隨意了不少,作為他們心目中的可愛之物,少不了對他們進行一番描摹嗟嘆。
玉石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部分,但是她又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國人性格的。溫吞,謙遜,沉默,持重卻不乏風雅。她伴隨著華夏文明一路至今,滿身都是時間的沁色,讓每個華夏兒女的血液中,或多或少地流淌著她的清越之聲。
中國的琢玉工藝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以精湛的技藝著稱于世,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享有“東方藝術”的美稱。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勤勞的祖先借助于多種工藝美術形式,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等寓意吉祥的圖案。這些吉祥圖案融合了勞動人民的欣賞習慣,反映了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了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古人的玉雕工藝為后人所驚嘆,有的作品其設計的完美、技術的精湛,就是采用當今的現代高科技也無法復制。它們確實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是高品位的東西,是道德的化身。
玉器雕琢的傳統題材設計十分廣泛,其題材有民間傳說歷史典故,宗教故事;有山月,花木,飛禽走獸等等。每件玉雕作品,無論是掛件,還是擺件,都有一定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寓意。在近代的玉雕作品中,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食品也成為玉雕的題材登上了大雅之堂,或進人了百姓之家,如玉雕白菜、南瓜、葫蘆、黃瓜等。取極為平常的蔬菜作為玉雕題材,借助于諧音,來表達雕玉人或購玉人的某種愿望、追求、寄托、愛好、希望和向往。
其次,玉雕創作要反映生活,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但在程度、形式和表現手法上作為一種工藝美術都與繪畫等藝術有所區別。玉雕的題材是構成玉雕作品外在形式的重要條件。一件作品最打動人的、第一進人眼簾的就是它的題材。玉雕應以充分暴露外形的特征來刺激視覺,打動心靈,要靠召喚和觸動,而不是靠敘述和情節。設計創作應遵循其特有的藝術規律和表現手法,也就是題材設計中所體現的“形式美”,這樣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創作水平,克服設計上的盲目性。
最后,玉雕作為藝術品,表現要重修養,才能明心境,僅有技巧是無法刻畫意蘊天然意趣的,所謂功夫在玉外,就是這個道理。傳統中的精華繼承下來,運用得活,這是一層創作;依據具體的環境和情況設計,又是一層創作。
二、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玉雕藝術之所以長盛不衰在于它始終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不論是具體的吉祥題材還是抽象的傳統文化題材,現代玉雕藝術發展的著眼點就在于如何更深入地發掘出傳統文化的抽象美學內涵,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在玉雕的設計過程中如何既繼承和發揚傳統又不僅僅拘泥于傳統的形式;如何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除那些與現代文明不和諧的因素,并且加入一些與傳統文化并不沖突的時代元素。
如今玉雕已進入藝術殿堂,中國玉雕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玉雕藝術就是人們利用玉石這種特殊的雕刻材料,借以表達創作者對世界對人生的感悟的藝術。并且由于中國有幾千年的玉石文化傳承,從原古人類對玉圖騰的崇拜,到儒家文化“以玉比德”的推崇,再到封建統治者將玉石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文人墨客對玉石文化的青睞、賦予玉雕藝術以文化的品味。由玉所產生的玉石文化與精神一直凝結在玉雕藝術中,并且影響、感動著后世子孫。如何將抽象的傳統文化以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是玉雕擔負著的歷史使命。玉雕的題材只有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才能體現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所以現代玉石的題材設計照樣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母體,它們必須具有豐厚的內涵、自身優美的特性和人們賦予它們的獨特品質。由此看來玉雕藝術的創作過程實際就是設計師同玉石對話的過程,是最大限度地發掘材料美的過程;同時,也是設計者與中國幾千年的玉石傳統文化對話的過程。
三、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人類生存空間的建設的發展,我們的玉雕設計也要伴隨時代的腳步而不斷創新。玉雕設計中那些被舊觀念所束縛而墨守成規的腐朽思想,自然被時代所淘汰。因為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沒有創新就沒有設計。運用現代科技知識與技能,既要滿足功能要求的物化設計,又要以人性化設計為宗旨,從而給人們創造出更為優美的玉雕。
而當我面對一塊玉料時,首先是造型設計,要綜合其各種優劣的品質,分析研究后要知道它適合做什么,就要在傳統中、現實中愛是尋找靈感,研究應該怎么做是一件作品創新的開始,也是給它下基調的步驟。造型舒適、流暢和受人喜愛,一件作品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經過多次的設計修正,使作品的優點完全的體現出來,讓不足之處從最大程度上的改正或消減。
經常聽到人們談論君子時,說溫和的像玉一樣。將自己對理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追求,比附于玉之精美簡潔;將高尚人格的砥勵磨練,寓之于美玉的琢磨精雕。這樣一來,玉也成為了君子規范道德、約束行為的一種標志。由于玉的美是一種天賦的自然之美,是由內向外慢慢透射的、蘊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無窮的美,因此,玉能產生一種特殊的審美理念,其外表溫和柔軟,本質卻堅剛無限。
玉雕設計凝固著人的生活,凝固著他們的需要、感情、審美和追求。玉雕設計創新要尊重傳統的民族文化,把這些傳統的民族文化傳達給一代又一代的人,滲透到他們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在藝術的創作實踐中利用玉這種特殊的雕刻材料通過琢、磨等藝術手法,呈現數有特定的形態、動作的人或物,每一塊玉都有自己特有定性,有自己的大小、形狀、顏色、透明度、裂綹、雜質等特征,這都是沒有經過人工雕琢的自然景物。當我們接觸到這一自然景物時,要發現其中的美點,要從不同的方向反復審視它,通過心靈的加工,來構思和布局,表達出自己內心對人生的藝術感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