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 孫明娜 褚玥 朱培蕾 劉才宇 王梅 肖青青 段勁生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安徽省產地韭菜中風險因子驗證結果,結合生產基地調研情況,從安全生產實際出發,提出了安徽省韭菜安全生產管控技術要點,包括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整地施肥、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及采后管理等方面內容,并提出了安全生產監管建議,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韭菜;安全生產;管控技術;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 S63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071-02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 of Chinese leek in Anhui
DONG Xu 1,2 SUN Ming-na 1,2 CHU Yue 1,2 ZHU Pei-lei 3 LIU Cai-yu 3 WANG Mei 1,2 XIAO Qing-qing 4
DUAN Jin-sheng 1,2 *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Agro-Products Safety,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Anhui 230031; 2 Key Laboratory of Agro-Product Safety Risk Evaluation(Hefei),Ministry of Agriculture; 3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al,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4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hinese leek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n vegetable production,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key points for th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Chinese leek in Anhui Province,including the producing environment,variety selection,site preparation and fertilization,planting,management,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harvesting and management after harvesting etc.,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prod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armers.
Key words Chinese leek;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Anhui Province
蔬菜是人類日常攝入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每日推薦攝入量應為300~500 g。因此,如何提高蔬菜安全生產水平,生產高品質的蔬菜產品,確保蔬菜產品消費安全,已成為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的熱點問題。
韭菜作為我國居民較喜愛的一種蔬菜,其主要功能性營養成分包括VC、V■、V■、V■、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此外,還含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性成分,如含硫化合物,其中包括烯丙基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和甲基硫代磺酸甲酯,具有促進食欲、消炎殺菌等功效[1]。韭菜中纖維素含量豐富,為1.5 g/100 g,食用韭菜可以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和預防結直腸癌。
然而,在生產過程中,因防治韭菜病蟲害造成的農藥殘留超標,長期困擾廣大農戶與消費者。本文通過分析安徽省產地韭菜中風險因子驗證結果,結合生產基地調研情況,從安全生產實際出發,提出了安徽省韭菜安全生產管控技術要點及安全生產監管建議。
1 產地環境
蔬菜是生物體,產地環境安全是蔬菜生產最重要的基礎,安全生產離不開優質的生態環境和土壤條件。根據本次風險因子驗證結果,發現安徽省韭菜產地部分韭菜樣品和土壤樣品中檢出鎘、鉛等元素,存在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因此,在種植基地選擇上,應首先符合《無公害農產品 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T 5010)中相關指標要求,有條件的可將環境樣品送至有認定資質的單位開展相關指標檢測。
2 品種選擇
種植戶應根據自身條件和氣候分布選擇適合的品種,要以抗病蟲、抗低溫、耐高溫、分株能力強、外觀和內在質量好的品種為基礎。連續生產的秋冬季日光溫室種植模式中,應選擇休眠期短的品種。
3 整地施肥
苗床應選擇排灌方便的砂質土壤,酸堿度值應在7.5以下,播種前耕翻、施肥,并在翻耕后細耙,然后整平做畦。肥料應合理施用,在保證環境和產品安全前提下考慮產量,應選用正規企業生產的肥料,盡量減少化學氮肥的使用,基肥品種選擇經過無害化處理的優質有機肥、普通化肥、復合肥等,并深翻入土[2]。
4 定植
定植時應盡量為幼苗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環境和適宜的生長環境,高溫高濕季節不利于韭菜緩苗生長,應避開這一時段。春播苗,夏至后定植;夏播苗,大暑前后定植;秋播苗,在翌年清明前后定植。
定植韭苗時,起出后剪去須根,留2~3 cm長;為保持根部吸收與葉面蒸騰之間的平衡,應再剪去葉子先端一段。畦內行距18~20 cm、穴距10 cm,每穴栽苗8~10株,栽培深度不應超過分蘗節。
5 定植后管理
5.1 露地生長階段管理
5.1.1 水分管理。定植后應注意土壤水分保持,灌溉2次,蹲苗鋤劃2~3次以促進新根生長,此時土壤應保持漸濕狀態;雨季期間應經常觀察地塊土壤狀態,做好隨時排澇準備。韭菜適宜生長溫度為12~24 ℃,當最高環境溫度降至12 ℃以下時,應相應減少灌溉水量和頻次,保持土壤表面不干,防止出現爛苗情況。
5.1.2 施肥管理。施肥依據韭菜長勢、環境條件,如天氣、土壤干濕度,選擇施肥量和施肥頻次。苗高35 cm以下,施用10%~20%腐熟有機肥7.5 t/hm2;苗高35 cm以上,施用30%腐熟有機肥12 t/hm2。另外,合理加施尿素75~150 kg/hm2,或加施復合肥75 kg/hm2,干旱時應增大稀釋比例,避免局部施用濃度過高導致燒苗。
5.2 棚室生產階段管理
若韭菜主要收獲葉片,可在秋季或冬季扣膜并轉入溫室種植;如果以收獲韭薹為主,則無需扣膜,韭菜必須經歷低溫才會抽薹。扣膜前,需除凈韭菜枯葉,并疏松表面土壤。對于休眠期較長的品種,為打破韭菜休眠期,保證春節前上市,可在溫室南側搭建風障,人為制造溫室地面寒冷小氣候;當地表封凍10 cm時,撤除風障扣上薄膜,采取保溫措施。休眠期短的品種,應在霜凍前覆蓋薄膜,并采取保溫措施。
6 病蟲害防治
在韭菜種植過程中,蟲害主要有韭蛆、潛葉蠅、薊馬,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等。韭菜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基礎,配合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化學防治藥劑,是韭菜安全生產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6.1 農業防治
根據本地情況,選擇抗病蟲的韭菜品種,采取正確的栽培方式,培育壯苗,提高韭菜的抗病蟲能力,以減少病蟲害發生。
6.2 物理防治
利用糖醋液誘殺(按糖∶醋∶酒∶水∶90%敵百蟲晶體=3.0∶3.0∶1.0∶10.0∶0.6的比例配成溶液),均勻放置15~45盆/hm2,能夠誘殺多種蠅類害蟲。
6.3 生物農藥防治
使用已經登記的生物農藥防治韭菜病蟲害。例如,撒施 150億個孢子/g球孢白僵菌1 125~1 350 g/hm2,可以防治韭蛆。
6.4 化學藥劑防治
堅決禁止使用國家規定的在蔬菜上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學農藥。在根據田間病蟲實際發生情況,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按照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表1)進行使用,合理混用、輪換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或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藥劑,克服或推遲病蟲害可能產生的抗藥性。用藥時要嚴格按照藥劑使用說明中規定的安全間隔期進行采收,確保韭菜產品安全。
7 采收及采后管理
定植第1年,不建議收獲,以生根壯苗為主,生長時期需及時摘除出現的韭菜花。春季和秋季為主要收割季節,但秋季為了使韭菜養根過冬,應收割1~2次;夏季環境溫度超過韭菜適宜生長的最高溫度,此時韭菜品質比較差,一般不建議收割。韭菜收獲時選擇清晨無雨時,將刀口距地面 2~4 cm收割,切口呈黃色為宜,且應整齊一致;留茬不宜過低,否則會影響韭菜分蘗。2次收獲時間間隔應該保持在30 d左右。每次收獲后,不能立即澆水,需把韭菜茬撓1遍,2~3 d待韭菜傷口愈合、新葉快出時進行澆水、追施肥料,施腐熟有機肥4 500~6 000 kg/hm2,同時加施尿素150~225 kg/hm2、復合肥150~225 kg/hm2。為防止韭菜出現跳根,應從第2年開始,每年培土1次。
8 安全生產監管建議
8.1 加強對高毒農藥的監管
從實地調查及驗證檢測中發現,韭菜生產中暫未發現違規使用高毒農藥的情況。建議當地農業主管部門,繼續加強監管,同時加大對農藥安全生產使用及危害程度的宣傳。同時,需要加強對農藥質量的監督抽查,嚴厲打擊隱性添加等非法行為。
8.2 加強韭菜生產的技術指導
建議加強韭菜農藥安全合理使用技術研究,在調研中發現存在農藥超范圍使用的情況,望有關單位盡快增加登記使用的農藥品種,并提供能保證韭菜安全生產的農藥合理使用技術規范。加強對韭菜生產者尤其是散戶和當地農技推廣人員進行科學選藥、安全用藥知識培訓,包括相關植保經驗的交流,提高種植戶和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引導農民進行綜合防治,在病蟲害可控范圍內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3-4]。
8.3 盡快制定韭菜上常用藥劑的限量值
調研和樣品驗證發現,很多大量用于韭菜生產的農藥都沒有限量值,如三唑磷、嘧菌酯等,這給韭菜的日常監管及風險隱患評判帶來很多困擾。為了科學合理地指導生產,保證韭菜的消費安全,建議有關部門加快相關農藥在韭菜中的殘留限量制定工作,盡快制定相關的限量值。
8.4 鎳元素殘留限量制定
重金屬風險因子中鎳元素部分樣品檢出,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并無鎳在蔬菜上的最大殘留限量規定,給風險隱患評判帶來很多困擾,建議有關部門加快鎳元素的殘留限量制定工作。
9 參考文獻
[1] 徐超,譚亮,陳曉輝,等.GC法同時測定韭菜中3中硫化物的含量[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0,27(9):719-723.
[2] 王建忠,郭春景.韭菜安全生產管控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2016(19):105.
[3] 姚祥坦,顧衛紅,徐素琴,等.中國蔬菜安全生產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11):294-297.
[4] 趙激,張戰弘,歐陽嫻,等.我國蔬菜安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3(1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