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摘要 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本文介紹了騰沖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建議,以期為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化進程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問題;建議;云南騰沖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273-02
1 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1.1 傳統農業產業穩步發展
2017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3萬hm2,總產43.1萬t,居云南省第5位,其中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居全省第1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畜牧業產值22.96億元,肉類總產量達13.65萬t,為全國畜牧生產大縣、生豬調出大縣、奶水牛種源和奶源基地縣,檳榔江水牛養殖系統被列為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油菜種植面積2.1萬hm2,總產4.89萬t,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省第2位,為國家級優質油菜籽基地,依托油菜獲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茶園1萬hm2,古樹茶、高山烏龍茶特色明顯,茶葉總產1.32萬t,農業產值10.68億元,茶總產量居全省第6位;烤煙8 920 hm2,中藥材及香料種植面積1.3萬hm2,水產品總產量1.15萬t。2017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7.66億元,增加值達到35.9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331元。累計流轉耕地6 106.7 hm2,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3.73%。
1.2 突破農業產業培植規模
重點推動了禾順公司萬畝銀杏采葉林示范區、高黎貢山茶業萬畝生態茶園示范區、恒益集團萬畝大馬士革玫瑰種植及精深加工產業綜合開發示范區、華農公司萬畝大蠶豆及“十里荷花”觀光農業示范區、濱鯤中智和阿穆爾集團萬噸高端魚養殖加工示范區5個規模農業示范區。在養殖業上,圍繞養好“三頭牛、兩條魚、一只兔”,正在推進康恩貝集團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檳榔江水牛種群保護基地許家田項目、恒益集團東山牧場和馬家村云嶺牛項目、密森本地牛養殖加工項目;引進了檳榔江三文魚繁殖和深水網箱養殖項目以及荷花鱘魚莊園項目;遷建了優牧康健獺兔養殖基地和加工車間。
1.3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
按照“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組織帶動,能人大戶示范,園區化發展”的思路,把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有效途徑來抓。目前,全市以茶葉、糧食、果蔬、油料、畜牧、糧食、木制品、食用菌、特色經濟林、中藥材、漁業、花卉等傳統產業和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81個,家庭農場181戶,農民專業合作社759個,種植養殖大戶1 940戶。2017年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50.17億元,完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29.78億元、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4.29億元。
2 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低
傳統農業格局仍占主導地位,自給自足的千家萬戶經營方式較普遍,農業的弱質現狀和生產的低、小、散局面仍然存在,集約化程度不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1]。
2.2 組織化程度不高,農產品加工與營銷服務滯后
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處于發展階段,龍頭企業整體規模小、產業鏈條短、農業比較收益低,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多數合作社的內部機制不健全、運行不規范、管理不到位[2]。
2.3 農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不足
本土農業企業的培植和產業項目的招商扶持力度小;合力推動項目的氛圍還不濃厚,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和推動產業項目落地的服務意識還不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模式還處在探索發展階段,廣大農民普遍持有觀望的心態;企業缺乏對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的有效探索,過度重視眼前利益,缺乏戰略眼光和氣魄。
2.4 農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弱
目前尚無著名的品牌產品,有數量優勢的產品在周邊同質化突出,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如紅花茶油、水牛奶、餌絲、果脯)小眾不高端,優質不優價[3]。
2.5 農村經營人才隊伍素質偏低、勞動力缺乏
農業種植比較效益低下,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進城務工或經商,導致農村勞動力數量和質量下降;農民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缺乏市場意識、品牌意識、風險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農技推廣隊伍青黃不接,知識老化,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3 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3.1 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及服務水平
提升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用好農機購置補貼、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全市農業機械化進程。推進農機農藝相結合,扶持和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服務社、服務隊和農機大戶,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努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3.2 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創建一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特色鮮明、發展領先的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園,增強農業園區的帶動能力,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向最適宜區域集中,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莊園,重點建設農產品示范、展示、培育基地,新品種、新技術創新孵化基地,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農業科普教育休閑觀光基地,農產品集散交易基地,促進生產示范、精深加工、倉儲物流融合發展,完善產業鏈條。
3.3 加快農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做好農業產業區域規劃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用地規劃。穩步做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管理和糾紛調處、仲裁體系建設工作,引導土地向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加工大戶轉移,實現農村土地經營權市場化流通,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礎。抓實農業產業項目招商,有針對性地引進產業項目,確保引進企業有基地、有原料、有加工、有研發、有交流投資平臺。通過產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創新等方式,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農業生態保護、觀光休閑、健康養老等多功能、多產業有機整合在一起,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4]。
3.4 不斷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產業帶動力
積極扶持和培育一批生產規模大、帶動范圍廣、競爭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加快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加強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健全內部管理機制,規范運行秩序,努力培育示范性合作社。加強營銷組織建設,努力發展和壯大營銷隊伍,增強營銷能力。把騰沖市建成云南省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生物產業示范基地,重點打造茶葉加工、畜禽(水牛奶)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糧油加工等特色農產品加工和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新興產業。
3.5 突出農產品品牌創建,增強市場競爭力
抓住國際大通道建設和騰沖建設物流園區機遇,把騰沖建成滇西邊境農產品物流樞紐。充分挖掘利用好騰沖地處高黎貢山腹地的生態自然條件優勢,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以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為主攻方向,提升品牌效益和精深加工附加值,開發區域公共品牌,打響高黎貢山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組織全市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各種經貿洽談會、農產品展銷會,實施特色農產品走出去戰略,著力提升全市特色農業品牌影響力,擴大全市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份額。
3.6 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隊伍素質
加大對廣大農民和農技人員的科技文化知識教育、新型農業生產技術與農產品加工和營銷技術的培訓,逐步建成一支新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營人才隊伍,為農業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4 參考文獻
[1] 王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351-353.
[2] 楊振東,楊玲.云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問題及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3(6):6-7.
[3] 陸立軍.定遠鎮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分析[J].甘肅農業,2018(18):33-35.
[4] 馬新明.循化縣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