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義
【摘 要】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存在: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化、互聯網信用業務、互聯網支付清算以及網絡貨幣等四大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是依靠互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進行延伸與創新,表現出極強的社會影響力,對社會大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
【關鍵詞】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通過將互聯網技術融入進傳統金融來實現。從生活層面上,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極大的便捷了社會大眾的生活,提升了我國金融業服務的網絡化與便捷化水平。
一、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最貼近社會大眾生活的一種互聯網金融模式,隨著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普及,社會大眾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從隨身攜帶現金,到隨身攜帶銀行卡、信用卡,再到如今的隨身攜帶手機,減輕了人們的負擔,人們的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常見的第三方支付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就是將消費者的資金放入第三方支付機構中進行儲存保管。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很好地達到一個雙向監督的作用。以網上購物為例:首先買方在網上選擇貨物,在選定貨物以后,與交易平臺達成一個交易意愿。與賣家進行交流,然后買方將貨款支付給交易平臺,交易平臺將支付記錄展示給賣家查看,賣家按照既定貨物金額進行安排發貨,當買方確認購置物品已經送達時,交易平臺(也就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就會將資金轉給賣家,從而完成一整輪的交易。
(二)線上眾籌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崛起,為創業者提供了許多的機遇,例如線上眾籌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眾籌,將自己的理念、產品展示給社會大眾,讓更多的網民了解到,從而選擇自己認為合理的項目進行投資,然后項目會根據每個投資人的投資規模,適當的進行讓利,從而使得大家互惠共贏。
(三)P2P信用貸款模式
P2P信用貸款的運營模式是基于一個賬戶的個人信息進行采集處理,根據賬戶個人的資金使用情況來進行評分定級,從而根據用戶類型不同提供不同程度的貸款業務。例如:螞蟻花唄、螞蟻借唄等,P2P信用貸作為一種新型的貸款模式,其普及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好評,不同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從P2P信用貸中尋求貸款業務,從而解決自己短時間內的資金需求。在我國P2P信用貸款的大部分是面向大學生這個受眾群體,使得大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金來支撐自己的創意想法得到實施,或者購買自己所需的東西。從而可以更好地利用大學生群體更強的創造能力來體現其價值[1]。
(四)互聯網理財模式
傳統理財模式都是在線下進行的,選擇空間少,對于小額投資更是沒有太多項目可以進行選擇。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使得更多的社會群眾可以才遇到理財中來,不再受以往金額小的限制,可以集合大眾的資金進行統一理財,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意識到互聯網理財帶來的便利性,從而提高國民整體的理財意識。
二、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的影響
(一)對于金融體系的創新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也使得許多傳統金融進行了創新,例如P2P信用貸款模式、線上理財、互聯網選購保險等。種類豐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為社會大眾的現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善。對于傳統金融體系的發展有著極強的推動作用。
(二)降低融資成本
就目前我國的創業環境來說,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許多人都加入到了創業的大軍中。創業中最基礎的一點就是融資,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進行傳統的融資是一項費時費力而且成功率極低的方式。但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出現,傳統的融資方式也得到了改善,互聯網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這個大平臺來進行大范圍的企業融資,可以有效地降低融資成本,使得中小型企業的融資變得切實可行,從而得到更多的運營資金[2]。
(三)便捷消費者的生活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使得消費者有了更強的理財意識,將限制的資金通過選擇合理的理財項目,進而幫助實現財富的增長,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從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從消費者出行方面來說,實現了從現金——信用卡、銀行卡——手機的轉變,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P2P信貸業務同時也側面的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使得消費者無時無刻都可以選擇購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三、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本質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就是利用互聯網的高時效性、廣泛性來實現線上金融,從而改變傳統金融的模式,是一種創新性的金融服務方式,具備比以往更強的金融服務能力,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金融服務。1、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更多的開放性的社會資源,讓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信息,從而有更多的選擇性。2、互聯網金融具有集成化的特性,可以將社會資本合理的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成本。3、互聯網金融具有廣泛的傳播渠道,使消費者能了解到更多的資訊,提供了更多的理財渠道,使得社會財務可以得到很好地提升[3]。
(二)互聯網金融的本質
不論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服務,不過是在傳統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創新了許多金融服務渠道以及服務方式,對傳統金融產品進行了完善,有效地彌補了傳統金融的不足,完美的適應了我國的經濟轉型發展需求。
四、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一)資金安全風險
為了方便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第三方支付普遍自由程度較高,隨著用戶在第三方支付機構存放的金額逐漸增多,許多不法分子也將目光鎖定在了第三方支付平臺上,利用黑客技術、騙子技術等可以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盜取用戶的支付信息,從而將財產進行了轉移。
(二)法律風險
由于互聯網金融出現較晚,是近些年才產生的新型金融,所以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制定不到位,一些違法違規的非法集資活動也會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進行違法活動。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會披著法律的外衣進行詐騙活動。而互聯網的數據較大,對于有關部門進行網絡執法也造成了極大的阻礙,使得不法分子越發猖狂[4]。
五、總結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盡管存在著一些瑕疵與問題,但是隨著政府重視程度的加深,社會大眾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將會是更加積極向上的,可以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向映宏.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研究[J].金融經濟,2018(16):73-74.
[2]吳洪珍.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評《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J].統計與決策,2018,34(08):2+189.
[3]賈楠. 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度量、監管博弈與監管效率研究[D].吉林大學,2017.
[4]高銘.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