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璐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進入疲軟狀態。很多國家為了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經濟模式,我國同樣為了實現經濟增長,在新常態下嘗試對經濟進行轉型,但這也對傳統經濟和金融學理論構成了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對新常態下的經濟和金融學理論進行分析,探討相應的創新方式,旨在為我國的經濟轉型和發展服務。
【關鍵詞】新常態;經濟和金融學;理論創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加深了世界各國之間經濟聯系,提高了不同國家間貿易往來的頻率。這也就導致一旦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經濟危機,就會波及更多國家和地區,造成更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下,不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國家經濟體都會遭受經濟危機。因此,應在新常態下加強對經濟和金融學理論的研究,為實現經濟良好運行提供了創新性理論基礎。
一、“新常態”簡述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粗放式經濟模式已經難以在經濟發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這就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對原本應用的經濟模式進行轉變,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以此來保證我國經濟的平穩和快速運行。同時還需要加強對經濟和金融學的研究,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并對其進行科學的理論創新,優化調整期對經濟建設發展的影響。現階段,部分國家金融體系帶來的泡沫經濟,已經對實體經濟的正常發展和運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為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國家經濟的增長,必須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研究和建設,依靠貨幣和信用等形式,實現金融體系和經濟的綜合配置發展,借助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1]。
二、“新常態”下經濟與金融關系
在世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為實現經濟的穩定發展,必須認識到金融和經濟的本質,掌握相關理論和兩者間的關系,以此為基礎對經濟與金融學理論進行創新。現階段,已經可以從世界經濟新常態中看出經濟和金融的本質問題,首先,金融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金融本身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也必須圍繞實體經濟進行,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更好的促進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發展。其次,貨幣和信用等金融要素對實現金融體系的完善與經濟資源的配置有著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金融體系本身并不具備生產事物的能力,只是以一種媒介的形式存在,通過對各種經濟資源和金融要素的調整,以此來控制經濟發展的方向,進而促進市場經濟的平穩發展運行。再次,經濟和金融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動態關系,也就是說,樹立正確的金融發展觀,可以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就需要在新常態經濟下,加強對經濟和金融間的關系、本質的了解,并構建新的經濟和金融學理論。最后,“泡沫經濟”下的金融體系的會對實體經濟的正常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加強對金融體系的控制和調整,創新經濟和金融理論,使其為經濟與金融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新常態”下經濟和金融理論的創新
從理論方面來說,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綜合統一理論框架構建,需要在傳統經濟和金融理論的基礎上,實施系統重建,這樣既有助于創新經濟和金融理論,又可以對金融和實體經濟理論框架進行統一刻畫。這也有利于探究傳統經濟和金融理論中長期存在的問題,甚至可以對經濟轉型和新型經濟模式的建立產生影響。
(一)重新建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關系
在新型經濟和金融體系模式關系的構建中,為保證經濟與金融可以發揮其作用,應以現實為基礎路徑,將經濟與金融學應用到現實中來,將其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同時適當考慮未來的發展形式,建立區別于傳統經濟與金融學的新型關系,使其可以滿足新興市場發展需要,并且要求可以不斷適應市場的靈活性變化。同時還應重視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兩者關系的重新構建,在新常態社會發展形式下,改變以往的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間的關系,確保其與新式期的時代背景相契合。另外,還應對兩者的關系加強研究和探索,并進行適當的反思,綜合考慮金融理論、實體經濟和經濟政策等,提高經濟、金融理論創新的科學合理性。
(二)轉變傳統經濟學觀念,實現經濟、金融全面認識
從經濟學角度方面來說,可將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其中,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個體經濟單位產生的經濟行為、經濟變量等,由于金融學包含財務管理、公司定價和地產金融等內容,因此,在進行經濟類型區分時,在西方經濟學中,通常會將金融學劃分到微觀經濟學的范疇中。但金融學中的利率、貨幣、信貸等,由于其特殊性又可以被劃分到宏觀經濟學中。另外,由于金融體系中的金融變量通常只能在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中起到形式作用,不會真實地參與到具體的經濟和金融活動中,使得經濟學不重視金融學在微觀和宏觀方面的經濟劃分,這就導致在傳統的經濟學中,對經濟理念和金融理論的認識不夠全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將其應用在多元化發展的先進社會,難以發揮其引導作用。在實體經濟發展中,不論是貨幣、信貸,還是利率,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經濟發展和新型金融體系建立產生影響,尤其是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經濟和金融,宏觀調控和微觀認識間都存在極大的聯系,只有加強對金融宏觀理論與微觀理論的研究與分析,實現對經濟和金融的全面認識,才能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助力[2]。
四、結論
總而言之,在新常態國際經濟發展形式下,傳統的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國家和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效益。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加強對新常態經濟發展的了解,明確經濟和金融兩者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經濟和金融理論進行創新,使其為新的金融體系構建和實體經濟市場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潘藝丹.“新常態”下的經濟和金融學的理論創新[J].經貿實踐,2018(02):182-183.
[2]陳雨露.“新常態”下的經濟和金融學理論創新[J].經濟研究,2015,50(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