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勇
【摘 要】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企業產品生產必須以質量為核心,從而提高品牌效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本文從產品生產的質量管理入手,重點闡述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的具體措施,以提高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產品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管理方法;策略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競爭力,也是企業打造品牌效應的關鍵點。顧名思義,品優先于牌,要想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管控,就必須創新質量管理體系,而且不能局限于單一領域或單一過程,應當從產品的設計過程到銷售過程,覆蓋全局,實現全面質量管理。因此,本文重點講述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以及其他措施。
一、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結構的建立
全面質量管理的作用:改進產品研發,促進生產發展;減少運作費用,杜絕責任事故,減少現場維修成本,減少經營虧損;改進產品售后服務,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鼓舞員工的士氣和增強質量意識。
全面質量管理普遍的方法是PDCA循環工作流程。其主要含義就是在開展某活動之前提前修訂計劃,之后根據計劃去開展,且在開展活動的時候進行詳細檢查和調節,在規劃結束的時候積累經驗。美國人戴明將上述規律匯總成“PDCA循環”,其具體代表英文的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等單詞,主要展現出質量管理需要全面遵照的多個階段。
1.計劃時期(Plan):依照客戶與有關組織的現實需求,確定需要達成的目標,修訂具體流程。
2.執行時期(Do):按照設定的計劃設施。
3.檢查時期(check):查看具體的實施狀況。
4.匯總、解決時期(Action):積攢合理經驗,尋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主要特點為:
1.多個流程和時期依次實施,進而產生完整的圈。
2.所有機構、小組都設置單獨的PDCA循環,進而組成公司循環中的一部分。
3.階梯式提高,持續發展,也就是持續依照實際狀況或使用全新數據再次開展循環改進過程。
4.要想提升質量與生產率就需要得到所有職員的參加。
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結構的建立
質量管理體系的框架結構極其重要,框架結構是否科學、合理、有效,直接影響整體質量管理的過程。我們必須以戰略性發展為重點方向,考慮質量評價標準,選擇有意義的需求劃分依據,明確質量目標,使其不可低于市場的要求。合理劃分各個部門職能,確保部門之間無矛盾,工作任務不重疊、無空缺。同時,顧客需求是核心,必須根據顧客需求不斷完善產品質量,只有贏得客戶口碑,方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全面質量管理的“質量目標”
質量目標必須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目標作為指導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企業應當降低產品的次品率,保證生產的效率,縮短工藝時間,尤其對耗費資源的無用工藝流程和節點,應及時刪除。其次,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從全局角度完成管理任務,更要抓住過程的細節管理,通過對某個環節不定期巡查,提高員工警惕心和約束力,從而加強產品質量。最后,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產品的最終目的,如何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是關鍵,只有比其他同類企業具有更高的成本優勢,方可最大程度地穩固市場的地位。
2.全面質量管理的“組織結構”
任何工作都必須要量化指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只有保證管理工作的科學性以及規范性,加大資源投入于管理部門的創建,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從全局以及局部來部署工作任務,方可構建合理的組織結構。生產經營需求是基礎,企業以此構建不同的管理部門,并通過各項制度來保證管理責權落實到位,發生事故能夠追查到具體部門以及責任人。本文提議主要分為四個部門:質量管理部門、采購中心、產品加工部門以及產品存儲部門。質量管理部門主要負責質量管理任務,根據企業需求制定質量目標;采購中心主要負責材料的購買任務,對材料供應商進行選擇和考核,保證原材料的質量達到相關質量標準;產品加工部門主要負責產品二次加工,對加工過程進行管理和改善實施,同時嚴格把控最終的產品質量;產品存儲部門與采購中心聯系較為緊密,其主要負責材料存儲工作,同時負責部分成型產品存儲工作,其中,數據庫搭建尤為重要,借用信息技術來快速、精確地記錄產品存儲信息,不僅相比人工有極高的工作效率,而且儲存量龐大、精確度高。由此可知,不同部門的工作職能差異較大,但是只要各司其職,保證職能內的產品和服務質量過關,就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全面質量管理的“流程執行”
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可能擁有制定質量目標、把控全局產品質量的能力,質量目標的實現是全體部門以及所有環節共同交錯的結果,而且環節管理不能過于生硬,應保證各環節之間的順利交接,全體流程的協調統一。流程管理階段,應以產品研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為過程,以顧客需求為核心,重點把控以下兩點:首先,管理人員應仔細探索各環節存在的缺陷,認真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方案改善解決,及時消除內在影響,例如產品原材料的采購階段,可能存在成本過高或者材料質量缺陷,管理人員不應得過且過,應當通過價格談判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并邀請專家檢驗材料的質量,直至達標。銷售環節更應以顧客感受為主,如果顧客對某產品提出質疑或者訴說意見,則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情況加以考察,盡可能貼合顧客的需求。其次,工藝流程差異會決定產品的生產效率以及質量,而且不同尺寸以及功能的產品,對工藝流程的需求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強化工藝流程質量管理是極有必要的。
三、產品生產中全面質量管理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是綜合性任務,必須依靠科學的管理手段,再不斷創新質量標準體系,落實產品檢測工作,方可將質量管理落實到位。
1.優化產品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
根據上述意見,優化工藝流程是提升產品質量的措施之一。市場環境和顧客需求決定產品設計,企業必須時刻關注市場環境,考察顧客需求,從而優化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包括材料控制、過程控制、產品設計、包裝設計等,應根據每個環節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根據環節的具體特征改變體系的內容。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階段,必須深入研究工藝流程,及時對市場變化產生的反應,進而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客的需要,獲得良好的口碑。
2.完善質量標準體系,把控質量關卡
如今,標準化管理領域初具規模。但是,由于市場環境變幻莫測,工藝技術并未按照預期進程逐步發展,由此,傳統標準化體系已不再適用。首先,創新標準體系,尤其是產品生產的關鍵環節,這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方式。其次,企業應不斷加大投入,深入研究產品生產技術,只有掌握前沿技術,才能幫助企業立于不敗之地。最后,政府部門應加強宏觀監督力度,引導企業落實規章制度,并不定期派遣專家前往企業對產品生產狀況進行公正評價,最終由政府進行考核,如果考核不達標,則應當給予企業相應處罰,督促其盡快彌補產品生產過程的漏洞。
3.完善產品檢測,消除質量缺陷
產品檢測是最后一道質量關卡,檢測工作是否落實,其檢測內容是否嚴謹,均影響產品質量。要想將產品質量問題規避在可接受范圍內,降低企業經濟損失,首先,檢測制度應更加完整,主要針對次品重制內容加以完善,只有當產品達到標準,才能允許投入到市場,否則消費者對企業的口碑下滑,體驗感下降,企業的損失將無法挽回。其次,如果產品質量存在問題,則相關人員應根據檢測文件,探查質量問題的源頭,返工給相應部門,快速調整工作,直到彌補漏洞。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產品質量與企業經濟效益相關,要想把控產品質量,包括原材料質量把控、過程質量把控等,考察市場環境,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逐步建立其完善的管理組織體系,劃分部門職能,制定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做好產品檢測工作,注重成品率,優化生產工藝,促進部門和諧溝通,相互合作,進而嚴把質量關,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賴靜能.提高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策略及趨勢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8(04):224.
[2]俞烽. 制造企業質量管理提升的關鍵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7.
[3]蘭和平. OEM模式下GFT玩具產品生產品質管理研究[D].南華大學,2018.
[4] 劉琦. 提高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策略及趨勢研究[J]. 江蘇科技信息, 2017(32):21-22.
[5] 顧月.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全面質量管理策略[J]. 食品安全導刊,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