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銳
【摘 要】隨著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深,梁子湖水域保持目前Ⅱ類水質和優良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挑戰。
【關鍵詞】梁子湖;生態環境;保護
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也是保持Ⅱ類水質的特大型湖泊,流域跨武漢江夏、鄂州、咸寧、大冶等地,是武漢市城市圈的重要生態屏障。其2/3水面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武漢市江夏區三面臨湖,東臨梁子湖、北含湯遜湖、西環長江,西南融斧頭湖,整體呈江湖懷抱之勢。全區內陸濕地面積55564公頃,占版圖面積的近1/3。境內大小湖泊136個、97萬畝,湖岸線長達1395公里,是湖北省“千湖之省”、武漢市“百湖之城”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江夏區梁子湖流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
武漢市江夏區梁子湖流域2017年底安山、山坡2個集鎮污水處理廠將建成投入運行,舒安、梁子湖風景區集鎮污水處理廠年內將啟動建設,2018年6月前建成投產。
江夏區2010-2012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各項工程順利完工,總投資1.25億元,該項目已通過省環保廳驗收組驗收。已建設300噸/天農村生活污水綜合處理站3座(紙坊街獅子山新村、照耀新村,梁子湖管委會新華村);建100噸/天、50噸/天、30噸/天集中式人工濕地177個;建成庭院式人工濕地105座;建生態塘49個;改造升級凈化沼氣池139戶,另建成5座較大型的凈化沼氣池。
二、武漢市及江夏區為保護梁子湖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環湖農業產業結構。
一是大力發展林果業。在環梁子湖周邊崗坡地、荒灘、低畦田,107國道沿線的安山、山坡等產地,引導群眾大力發展林果業、苗木業,適度發展農業觀光和休閑旅游的農家樂項目,構筑生態屏障和生態修復系統。二是產業化管理畜禽養殖業。從單純的畜禽規模養殖,向花園式生態型循環農業園擴展,建設怡山灣、金林、等萬頭豬場循環農業示范園。全區34家畜禽養殖企業采取生化處理、有紅泥塑沼氣處理、有“發酵床—零排放”工藝、有土地消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環養殖模式。三是做大水產養殖業。江夏區水產業共獲“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6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0個、綠色食品32個、有機食品24個,認證總量和有機食品認證量均居全省同行業第一。通過投放名優魚苗,使長江和湖泊資源得到有效補充,生物多樣性恢復態勢明顯。通過植草移螺,輪養輪休,投大稀放,灌江納苗和調優養殖品種結構等舉措,使湖泊自然資源取得較快恢復性增長。
(二)嚴格涉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防涉湖無序開發建設。
一是為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監管,江夏區環保局成立工作專班,市、區聯動,將明察暗訪常態化,對轄區內建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 制度執行情況和環保設施竣工驗收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二是嚴格涉湖建設項目準入條件,環湖畜禽養殖項目、工業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對現有畜禽養殖項目必須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依法拒批了一批涉湖建設項目。三是對湖區養殖圍網堅決予以拆除。江夏區政府先后組織相關部門拆除梁子湖內圍網圍攔,南北咀水域的37處共19.9萬米圍網已拆除完畢(南北咀的界網將于2017年12月底前拆除完畢)。四是對環湖旅游業的發展適度控制,鼓勵旅游船油改氣,減少污染源。江夏梁子湖北咀碼頭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造。
(三)強化梁子湖的日常巡查監管,嚴查嚴管涉湖排污行為。
一是加強對湖泊周邊區域排污企業落實環保法律法規情況的檢查,對違法排污行為嚴肅查處。對江夏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確保設施正常運行,做到達標排放,并依法對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二是加大對緊臨梁子湖的規?;笄蒺B殖企業的監察、監測力度,對存在問題的養殖企業下達了限期治理,督促其污水處理設施提檔升級,督促中糧公司盡快轉型。三是及時查處涉湖違法排污投訴。實行12369環保投訴熱線全天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了環保投訴渠道暢通,接到投訴或發現涉湖違法排污行為后第一時間組織調查處理,做到有訴即查,有訴必查,查后有回音。
(四)加強湖泊水質監測和排污口“飛行監測”,及時掌握湖泊水質和排污狀況。
堅持對梁子湖水質監測,每單月監測、雙月上旬定期上報的湖泊水質監測信息制度,湖泊水質以《環境信息專報》形式定期公布。
(五)繼續開展梁子湖周邊農村環境整治,保護梁子湖生態環境。
江夏區成功實施了梁子湖流域125個村的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在梁子湖周邊示范點上,建設了快速滲濾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垃圾清運一體化收集轉運系統、有機生態種植基地、太陽能生物滅蟲燈、太陽能風能路燈、綠色生態長廊、公共自行車系統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必將對梁子湖的環境保護產生良好的效益。通過一系列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已創建成了3個省級生態鄉鎮、50個省級生態文明村、124個市級生態文明村。
(六)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公眾環保意識。
一是開展生態文明鄉鎮、生態文明村、生態文明示范戶等創建活動,倡導和推廣生態的生產模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開展“百名環保專家進百村入萬戶”活動,開設環保學校,建立環保教育基地,編印發放農村環保知識教材、畫冊等宣傳資料。組織環保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民家庭,為村干部、村民講解農村環保知識,全面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培育了一批農村環保“明白人”。三是舉辦了以梁子湖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整治為主題的環保征文和攝影比賽,邀請省、市著名作家來梁子湖采風,編印了畫冊和《江夏文藝》環保特刊。四是邀請環保專家為我區湖泊保護建言獻策,環保志愿者民間團體也多次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五是利用“6.5世界環境日”等契機上街進行宣傳、編排環保文藝節目,為農民群眾介紹梁子湖環境保護基本情況,引導農民群眾參與到保護梁子湖的實際行動中來。
【參考文獻】
[1]李兆華, 孫大鐘. 梁子湖生態環境保護研究[J]. 科學出版社,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