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 要】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十分關注思政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該教學板塊的作用和優勢,許多老師開始站在宏觀的角度將不同的教學策略融入教學實踐之中,積極的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更好的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對此,本文以高職院校為切入點,具體分析在微時代之下學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各類挑戰,結合問題產生的實質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實現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微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挑戰與對策
一、微時代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通過對我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所發布的相關數據報告分析不難發現,在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數據之中,我國目前已經有了7.51億網民,在總體網民之中有96%的網名為手機網名,手機成為了網民數量增加的重要來源基礎。在對網民的職業以及社會地位進行分析時得出,學生在網民之中所占有的比重最高,占到了25%的比重,另外學生群體的互聯網使用率也高居不下,因此,在推動網絡進一步發展以及普及的過程之中,學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各種信息交流方式直接影響到社會輿論的傳播和形成渠道,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同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對較高,因此許多學生開始以微博、微信作為自身信息獲取的重要源泉,同時在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之中也在這些平臺之中進行信息和言論的發表,
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之中根據這一時代變化的現實條件,采取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明確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過程中的核心情況,更好地體現教學的有效性,保障老師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質需求。另外對輔導員個人來說,在落實不同的教學環節時也需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表現,給予學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幫助,真正的將各種創造性的教學策略融入主體教學環節之中,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各種信息傳播渠道應有的作用和優勢,真正的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障學生能夠主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真正的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二、微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
作為大學生教育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關鍵,要想更好的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必須要進行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注學生在教育實踐之中的參與情況。但是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許多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過于落后以及傳統,無法更好的實現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以及改革,最終導致學校失去了教育的主動權,這一點在微時代之下呈現得尤為明顯。在微時代之下,各種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非常的普遍,許多學生以網絡社交以及網絡在線學習為主體,不管是個人的休閑娛樂活動還是生活實踐學習,學生直接利用不同的網絡平臺來獲取相關的信息。但是高職院校老師在信息化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個人的適應能力較差,無法掌握信息化教學策略的相關技巧,仍然以傳統的教學策略為主體,這一點不僅不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也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缺乏一定的參與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導致大部分的教育實踐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之中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三、解決對策
結合上文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在微時代背景之下,我國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將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相結合,了解時代發展的具體趨勢,通過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內容、新變化及新要求的深入分析和界定,來更好的選擇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人的教學策略和手段,促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一)構建完善的網絡微平臺
微信、微博是微時代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重要標志,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輔導員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出發點,了解不同微媒介的具體操作要求,積極的發揮微平臺的作用以及優勢,以此來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基礎以及渠道。另外為了促進微媒介使用效率的提升,學校還需要結合不同專業年級以及班級教育教學的實質情況,積極的開通微博賬號以及微信公眾平臺,對不同平臺的設置形式進行深入的解讀,鼓勵學生實現微博微信的靈活應用。另外,輔導員還需要以學生個性化的參與為切入點,及時的了解社會的各類熱點信息,對不同的信息進行合理的刪選,將有價值的信息上傳到微平臺之中,以此來更好的吸引教師和學生的關注,通過這種手段和策略來保障學生和老師主動的參與到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中,真正的體現思政教育的作用以及優勢,保證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推動微媒介結合課堂的有機組合
除了需要注重微媒介的有效應用之外,還需要立足于目前的課堂教學主體要求真正的實現兩大載體的有機融合。隨著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時代的到來,許多學生對社會輿論的關注力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大部分學生十分關注社會熱點,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了社會輿論的重要源頭,并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果老師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之中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在網絡社會中各種不良的信息實現了無障礙的傳播,學生個人的生活實踐經驗不足,是非判斷能力較差,因此難以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判別,對此老師需要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加強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水平。
(三)提高受教育者的媒介素養
學生的媒介素養對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意義重大,學校需要積極的利用不同的教育渠道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將專題報告以及開展講座等形式相聯系,加強對學生的正面教育引導,保證學生能夠意識到不同信息傳播的價值以及危害,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實現個人的個性化成長以及良性發展。
四、結語
在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時代之下,各種信息技術與人們的生活實踐實現了緊密的聯系,其中微信、微博等微傳播方式開始實現了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不同傳播形式的分析以及研究不難發現,這些現代化的傳播策略和手段能夠有效的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模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落實教育實踐的過程之中,許多的學生成為了微時代之下的重要傳播主體,學生的認知形式以及渠道思維和觀念受到了微時代的影響,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過程之中,輔導員必須要結合這一時代發展的現實條件,積極的了解微時代之下對各項思政管理工作的沖擊以及影響,從而采取針對性的策略更好的保障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尹翠微. 微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與對策[J]. 考試周刊, 2018(24):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