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群 葛瑩瑩
摘 要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工程啟動十年,走過了經驗總結、理論提升的初級階段,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國內高校中,民族院校是“青馬工程”主陣地當中的特殊陣營。本文在分析青馬工程含義的基礎上,闡明工程的培養模式,將民族院校出現的問題歸納整理,以延邊大學為例,立足自身特殊優勢,展開對“青馬工程”實施的創新路徑探索研究,為其他民族院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青馬工程” 民族院校 延邊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受延邊大學本科生科研立項資助(立項單位:延邊大學學生工作部,編號:ydbksk2017159)。
作者簡介:陳益群,延邊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學;葛瑩瑩,延邊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330
一、“青馬工程”概述
(一)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1989年,江澤民同志在紀念李大釗誕辰一百周年的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這個概念。“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具有比較深厚的理論修養和比較寬廣的視野,密切聯系群眾,懂得中國的國情和具體實際,自覺根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此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概念又有了更多的補充。
目前,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的。筆者認為,在現階段,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首先是掌握專業文化知識,并且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共產主義為最高信仰的優秀青年群體。
(二)“青馬工程”培養對象
從理論上講,高校中的青年群體既包括青年教師,又包括青年學生。因此,高校實施“青馬工程”的對象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作為青年大學生,在本文中筆者將立足于青年學生這一層面來做具體闡述。
青年學生中,大學生骨干往往是“青馬工程”的重點培養對象。其中包括各系各院學生干部、學生社團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等。大學生骨干是從普通大學生中選拔出來的比較有能力的一批人,他們更容易完成“青馬工程”的各項活動。
(三)“青馬工程”培養內容
“青馬工程”一般依靠理論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以筆者所在的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我們采用了青年馬克思主義沙龍的新形式,10人左右的團隊,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如微博、微信等,采取我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如小品、舞臺劇、短視頻插播等,自主學習馬克思經典的文獻成果。
在實踐鍛煉方面,團校、黨校、學生社團以及各類興趣小組是當前“青馬工程”培養工作最為常見的“搖籃”。以筆者所在的延邊大學為例,馬克思主義學院、校團委、學工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工會)等是“青馬工程”的實施機構。此外,各學院各專業作為承辦單位,對開展“青馬工程”相關活動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以經濟管理學院和科技學院最為突出。經濟管理學院首創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沙龍的新形式,科技學院采用的是傳統的培訓班模式,截至2017年3月29日,科技學院團總支已經舉行了第八期青馬工程培訓班開班儀式。
二、“青馬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民族院校是“青馬工程”實施主體中的一個特殊陣地。作為黨和國家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建立的綜合性高等院校,延邊大學旨在培養滿足朝鮮族地區經濟、文化、政治發展需要的少數民族人才。“青馬工程”在延邊大學的開展,面臨著許多復雜的問題。
(一)缺乏民族特色文化教育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筆者所在的延邊大學始建于1949年,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高校之一。我校在開展“青馬工程”時,很少涉及對朝鮮族民族特色文化的宣傳。朝鮮族同學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對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有著極強的歸屬感。他們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當地的文化背景,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中往往蘊含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理念。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朝鮮族自古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民族,無論是任何場合,都會秉承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些現象的背后,就是朝鮮族人民的特色文化。
民族特色文化是一種思想上的東西,傳承千百年,早已無法割舍。脫離了當地的民族特色文化,“青馬工程”的開展就很難真正調動少數民族同學們的積極性。“青馬工程”的培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體,這是毋庸置疑的。除了這些常識性的理論學習,民族院校在實施“青馬工程”的過程中,也得通過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 才能促進本民族文化的保存和積淀。
(二)缺乏民族政策教育
民族院校的設立是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落實的一項重大成果。民族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高等院校正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民族院校與民族政策是相輔相成的一種關系,就民族院校的成立來看,這是我國實施民族政策的結果;就民族院校的長遠發展來看,這又將切實推動民族地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
民族院校實施“青馬工程”,很少深入闡述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是民族院校產生并發展的根源,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明白民族院校開展“青馬工程”的特殊意義。“青馬工程”的一步步推進,勢必伴隨著民族政策在民族院校的進一步深化。“青馬工程”與民族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民族院校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在不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政治、經濟、文化事業,如何將民族政策落到實處,是每一位優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都會思考的問題。“青馬工程”應當甚至可以說是必須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這一平臺,讓他們就當地民族的發展現狀談談已取得的成就,談談存在的不足,談談解決的措施。
(三)缺乏特色,流于俗套
“青馬工程”的開展過程以理論性教育為主。相關培養課程的設置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課。大部分高校在推進“青馬工程”時,采取教師單一授課的方式。青年大學生仍然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互聯網發展至今,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青馬工程”的開展卻依舊拘泥于傳統的幻燈片展示。
培養內容上,如何將高校文化、地域性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系起來,是“青馬工程”實施的創新之處,也是各高校開展過程中的特色所在。
除了理論上缺乏創新,“青馬工程”在具體實施方式上也缺乏創新。很多高校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時間,延續常規的黨校、團校的授課形式來開展“青馬工程”。這樣的開展形式完全扼殺了“青馬工程”的生命力。調動青年大學生的積極性,就是要讓大學生自主自發地參與到“青馬工程”中來,由他們主導這個平臺,多聽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解。當“青馬工程”的開展能夠將這理論發展與青年健康成長結合在一起,就實現了基本的培養目標。
培養課程方面,大部分高校沒有形成自己的系統化課程。有的高校在“青馬工程”開展的每一階段都邀請相同的老師、專家授課。這就導致了學員們反復聽同樣的課堂內容。有的高校常常邀請校內外不同的知名人士進行講座。但由于主講人的不同,每次講座內容很少具有連貫性,學員們難以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系統的認識。將培養課程進一步專業化、系統化是實施“青馬工程”過程中的基礎環節,關乎“青馬工程”的持續發展。
三、民族院校“青馬工程”創新路徑選擇
(一)民族院校在開展“青馬工程”時突出民族性和情感性
作為民族院校,擁有其他院校所沒有的獨特文化財富。青馬工程的開展應當充分依托這一重要的民族氛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授中,應適當地穿插有關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基本知識及黨和國家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以延邊大學為例,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我們青年大學生對于復雜的國際局勢有著更明顯的認識。近年來,朝鮮屢屢在我國邊境進行核試驗,延吉市內多次感受到震感。韓國一意孤行部署“薩德”,全國上下掀起抵制韓貨的狂潮。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我們身為延大學子,應當試著客觀冷靜地分析當前的國際局勢,不盲聽盲從盲傳謠言。“青馬工程”的開展離不開理智愛國這四個字。在開展青馬工程時,適應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需要,又要兼顧民族院校大學生特殊的文化環境。
具體來說,在理論教育中,民族院校首先要立足于愛國主義教育,還要突出民族教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明確少數民族的作用,教育少數民族大學生熱愛自己的民族和家鄉,繼承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成長為本民族的優秀人才。
(二)民族院校在開展青馬工程時注重創造性
培養內容中,突出特色文化的熏陶。這里的特色文化,既包括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包括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甚至還包括不同專業的特色文化。以延邊為例,朝鮮族人民注重禮儀的民族,無論是任何場合,都秉承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朝鮮族大多居住在靠山的平地上,正因為這種居住習性,而形成了朝鮮族人們擅長歌舞與運動的民族傳統。注重禮儀和愛好運動,這些恰恰是我們當代青年大學生身上所欠缺的。“青馬工程”在延邊大學的開展,可以適當地傳遞朝鮮族人民重禮儀的優良品德,鼓勵我們青年大學生走出教室,投身于運動實踐中,強健體魄。
培養方式上,“青馬工程”應當敢于運用新興媒體,要大膽突破,線上線下進行互動,真正使理論宣傳工作與時俱進,煥發活力。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微博上的互動,甚至是實時直播,這些新時代的大眾傳播手段理應成為“青馬工程”開展中的巨大動力。
(三)民族院校在開展青馬工程時突出重點
“青馬工程”的開展首先要明確不同階段的目標。初期的院級培養過程中,“青馬工程”應立足于幫助我們青年大學生建立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端正我們的信仰。中后期的培養目標則應當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而定。以筆者所在的延邊大學為例,作為一所民族大學,開展“青馬工程”的中后期應當深入了解我黨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延邊地區貫徹實行的具體民族政策,通過實踐切實體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培養出真正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優秀民族人才。
明確了目標,下一步就是要制定系統化的培養課程。連貫性的講座內容才能真正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理論體系,而同一個理論的重復講解只能帶來資源的浪費。不同的老師根據自己的授課經驗確定自己的講解內容,安排合理的講解順序,有的放矢地為我們傳授相關內容。
四、結論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全國高校“青馬工程”的陣地里,民族院校“青馬工程”是比較特殊的陣營。綜合考查延邊大學“青馬工程”的實施情況,將民族院校出現的特殊問題歸納整理并加以分析對比,結合延邊大學的優勢條件與潛在障礙,為延邊大學全面啟動并實施“青馬工程”規劃出最具操作性、創新性、科學性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1]蘭亞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理論與實踐.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于龍泉.高等院校共青團視野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1.
[3]楊勝才.論民族院校獨特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4]臺春玲.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與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才智.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