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輝
摘 要:教學活動設計主要是為了豐富課堂內容、調動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因此保證活動開展的有效性也是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教學活動設計中需要以教材內容作為基礎、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為核心,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并對其進行靈活運用,以確保小學生可以掌握高效的英語學習方式。
關鍵詞:教學;小學英語;活動設計;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的實行使小學英語教學面臨著革新及創新的要求,同時在教學模式上教師需要對其架構進行重新調整,將課堂教學的中心向著教學活動傾斜,以教學活動為引導,圍繞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授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性質轉向以學生為主體。
一、保證教學活動主題符合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
對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設計不能脫離教材內容,其設計原則就是要保證所有活動的最終指向都是教學目標,這也是教師教學的最基本目的,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尋求課堂內容的拓展。以小學英語的實際特點來看,其主要是積累基礎詞匯、鍛煉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及技能為主要目的,同時在進行活動設計時需要從實踐角度出發考慮其是否可以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可以對英語知識進行理解及掌握。例如,在學習顏色類單詞后,為了鞏固red,yellow,green三種顏色單詞,教師可以列舉學生非常熟知的“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的例子,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三名學生擔任“紅、綠、黃”三種顏色,其余學生站成一排,看三名學生舉牌示意,做出停、走、等的動作,做錯的學生要給予“處罰”(唱歌、跳舞等)。幾輪下來,學生牢固掌握了這三個單詞。
二、豐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多數會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因此培養小學生對英語知識內容的興趣是支撐其持續學習的重要基礎。在英語課堂中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過于單一、單調將會使小學生產生英語學習無趣的心理,這也影響其對教學知識的關注度,極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需要關注小學生的興趣點,采取多種活動形式來調動其好奇心及探索欲,使小學生可以積極地投入活動中。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來看,活躍有趣的活動內容可以勾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活動形式上可以選用故事、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來進行,避免對一種活動形式的長時間持續應用,否則會使學生產生疲勞感。例如在課堂教學完成后,為了鞏固學生對食物單詞的掌握,筆者在班級中開展了一個廚藝展示活動,給出每組學生準備的時間,然后每組輪流上臺展示自己的“成品”并進行英文介紹,筆者和其他學生在充當評委和觀眾,在臺下討論,給予必要的指導并進行打分。在這樣的團體活動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主、合作、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保證教學活動設計的可實施性
在現今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求其課堂具備良好的活力,從而促使課堂教學活動保持良好的生命力。由于多數小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容易出現失控的情況,因此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需要考慮其可行性及對課堂的掌控效果。對于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需要以循序漸進為基礎理念,在實踐的過程逐步加深活動內容,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個人英語能力。例如,在教學食物單詞時的操練環節,我們可以放手安排一些高層次的活動,結合自己的語言知識,讓學生老歌新唱,創編新歌謠,如以小組為單位合編歌謠。
四、活動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際運用,體現開放性
首先,我們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另外,我們要利用交際中的信息差,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只有創設一個有信息差的語境,學生之間才會產生交際的沖動并樂在其中。例如,教“Whats the weather like?”這一單元時,可讓同桌的兩位學生看互為補充的兩張世界各地天氣圖,然后相互問答從而補全自己手中的圖片。在這個活動中,一個學生指著圖片直接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這個問題是明知故問式的,即問答雙方之間沒有信息差,是一種假交際,這種活動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因此,要想避免活動的無效性,教師的活動設計應盡量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熟悉的題材中,產生不一樣的靈感,使其廣闊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進而提升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必須要以語言教學特點作為其設計的基本內容及理念,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等因素來構建適當的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科學的應用,使其可以達到輔助教學的效果,并且在教學活動設計中還需以實踐作為設計基準,從而保證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青.例談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研究,2017.
[2]張穎.優化設計有效實施: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J].讀寫算,2015.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