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麗英
摘 要:小學低段特別是一、二年級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黃金時期,在低段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段;計算能力;多樣化教學
計算是一切數學活動的基礎,離開了計算談數學就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計算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嚴謹的態度以及反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一環。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從低段學生抓起,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學生。很多時候,教師忽略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容易使學生產生錯覺,難以引起他們對計算的足夠重視。那么如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種方法入手。
一、通過游戲,激發學生計算興趣
傳統觀念認為計算教學是最底層的知識,一點就會,不需要下大工夫進行專門的講解。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培養計算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一、二年級這種低段學生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就是愛玩,因此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小比賽來讓學生參與其中,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學生想學、愛學、樂學。游戲一直都是現代課堂教學中的一大法寶。對于小學低段學生來說,游戲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掌握游戲的度。設計的教學游戲既不能讓學生提不起興趣,又不能讓學生過分參與其中,而忽略了游戲的初衷是什么。一切教學的手段和方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比如“贏小紅花”“數學小競賽”等多種樣式的訓練方法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計算的濃厚興趣。一些簡單而又緊張的小比賽,往往會讓學生參與其中。簡單的題目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又訓練了學生的解題速度和反應能力。單位時間內學生答對的題目越多,計算的準確率越高,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要把握課標和教材要求,讓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有趣問題,以及同齡人之間的互相競爭,產生計算欲望,激發計算興趣,提高計算能力。
二、鉆研教材,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新課標要求必須以學生為本,只有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要努力鉆研教材,創新教法,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教材,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深入淺出,舉一反三,強調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小學低段數學教學需要有一定的層次感,教材中一部分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很好地掌握,另一部分學生難以自己掌握的東西,要讓學生認真學習教材中的經典例子,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快樂計算。數學教學不是教條死板的,要將教材吃透,敢于脫離教材內容,激活課堂學習的氛圍和活力。
三、多措并舉,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
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阻力既有知識方面的錯誤,比如對某些知識不理解,基礎的口算不熟練等,也有計算習慣方面的問題。因此培養一個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教育學生要認真審題,看清看懂題目再下筆,不要一拿到題目就進行盲目計算,認真分析計算的步驟和方法,反之,則容易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影響計算的準確性。其次,在書寫上也要工工整整,認認真真完成。我們平時在板書示范過程中就要注意這個問題,對學生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最后,要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在做完計算以后,即使再有把握,也要通過驗算來檢驗答案的正確性。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自覺檢查自己的作業,在驗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能夠使計算的準確率大幅提升。
四、心算、口算、筆算、估算、簡算并駕齊驅,培養全方位計算能力
心算、口算、筆算、估算、簡算能力是一個小學生應該全面掌握的計算能力。應該首先將算法等基礎知識教給學生,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加法、退位減法、表內乘法和除法等各種算法。培養列豎式筆算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生活中常見算數問題來培養學生心算和估算能力。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和掌握使復雜計算變簡單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等形式多方面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低段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一、二年級是為將來更高層次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一定不能忽略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一方面要靠教師的鼓勵、訓練和培養,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學生自身良好習慣的養成。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尋求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有顯著的提高,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麗金.小學低段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策略例談[J].現代教育(教育版),2013(6).
[2]熊漢華.培養小學低段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做法[J].素質教育論壇,2017(13).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