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穎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以及學習動機來找到突破口。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與心智初步成長與建立的時期,自我的學習管理能力較弱,尤其是缺乏情緒變化上的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小學英語教學中,老師應注重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滲透一些情感教育,引導并培養學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及積極的情感情緒態度。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情感教育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他們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些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自己的小情緒,比如害怕、緊張等。因此,老師應重視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問題,通過這種情感教育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正面的情感情緒,培養并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一、創設愉悅、輕松的英語課堂環境
學生的情感狀態有緊張、激動、焦慮、害怕以及熱情等。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狀態是熱情飽滿,那么就決定了學生的身心、思想狀態以及學習行為都處于穩定、積極且深刻的狀態,能產生很大的行動力量。在英語學習中,有不少學生會產生情緒上的焦慮,太過焦慮就使其害怕說話、注意力不集中,逐漸失去對自己學習的掌控力,記憶力也隨之減弱。因此,老師應在英語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情緒處于放松狀態,這樣也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學習積極性。例如,講授課文Christmas這一內容時,老師可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有關圣誕節的小視頻短片,讓學生感受在這個節日人們是如何慶祝和歡聚的,并同時放一些圣誕歌曲如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Jingle bells等,還可以展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圣誕圖片,讓學生沉浸在一種歡樂的氣氛中,由此來不斷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英語的教學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包括語言應用技能、認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小學英語老師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的關注、引導和培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Season這個主題內容時,此時老師可延伸出各種問題來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與踴躍回答, 例如,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或者是In winter,What do you usually do?通過這些問題來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生積極回答:My favourite season is autumn,because its warm等。以這樣的問答教學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激發學生的情感與認知,以此培養學生積極、活躍的情感態度。
三、不斷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升華英語課堂的學習情感
小學的英語課本內容中滲透著多種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老師應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充分利用這些情感因素提升英語課堂的學習層次,并不斷升華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情感能力。例如,教學Chinese Festivals這一內容時,對我國一些重要的風俗節日有了基本了解后,老師可提出疑問:Do you know any other festivals?學生回答:Christmas,Halloween等西方節日。借此老師應引導學生多了解我國的很多傳統節日,比如勞動節、元宵節、清明節等,并可借助多媒體播放這些節日背后的傳統故事,讓學生投入到這種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與豐富。
四、通過游戲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踐,要求老師應更加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對于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可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與熱情。因為小學生普遍好動愛玩,對游戲很感興趣,因此老師可將課本知識融入游戲中,例如,學習Asking the Way這一部分時,老師可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指路游戲”比賽,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讓其中一位學生上臺為這位同學指路,并結合書本上的指路句型進行,“Go along...turn left/right...”此時學生沉浸在玩游戲的快樂中,并同時也對問路的句型及表達掌握得更牢固。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是老師與學生雙向性的一種教與學活動,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和調整學生學習英語的情緒與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熱情的學習狀態,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
參考文獻:
[1]白曉麗.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J].學理論,2014,12(32):174-175.
[2]鄭榮.挖掘情感因素,促進情感教育: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5,16(33):33.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