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霞
摘 要:當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班主任,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積極開辟心理健康教育“綠色通道”,可以借助日記、書信、QQ、《聯系冊》等載體,實現多方位、多層面、多領域地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日記;書信;QQ;心理健康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育人先育心。”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活動,抓住學生的心,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何加大心理教育力度,積極開辟心理教育“綠色通道”,實現多方位、多層面、多領域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呢?就此談談我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日記,通往心靈的“導航儀”
我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日記本。所謂成長日記,就是孩子們把自己在學習、生活、思想、情感和心理上遇到的問題、憂慮、煩惱、困惑、矛盾,甚至是沖突,用文字的形式在日記中傾訴出來。隨時有隨時寫,隨時寫隨時交。每個孩子的每篇日記,我都會認真地閱讀,用心、用情寫好回語,因為與孩子交流就是與一顆顆心靈的對話。一本成長日記,傾訴的是孩子和老師的雙向心聲,有問有答,有情有愛,這種書面對話形式,少了嚴肅,多了親切;少了呆板,多了靈活;少了陌生,多了理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可以說,成長日記成為老師走進孩子心靈和情感世界的“導航儀”。通過成長日記,我了解到了班上每一位學生豐富的心靈世界,有對學生和老師的評價、有對生活和學習的困惑、有與父母的矛盾和沖突、有交友的快樂與憂傷……真可謂五彩繽紛,因此,我能及時了解班級動態及孩子們的心理狀況,找到很多問題的答案,有時班級工作中的一些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如胡××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男生不喜歡體育老師,他特別偏愛女生,我們不遵守紀律就罰我們男生跑幾圈,女生只跑一圈。我們男生沒穿運動服,就狠狠批評我們,女生沒穿運動服就只說一兩句。我給胡××寫了這樣的回復:“其實呀,這不叫偏愛女生,而是體育老師根據女生的身心特點采用的一種教育方法,因為女孩體力稍差一些。作為小男子漢,你要做護花使者,要有寬廣的胸懷,要有紳士的風度,和體育老師一起關愛和保護女生哦。根據胡××在日記中反映出來的情況,我在班上給孩子們講解了男孩和女孩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區別,疏通了一些男生的不滿情緒,讓他們懂得和理解了老師的做法,此后,男生消除了對體育老師的誤解,師生關系日漸和諧。又如,馬××因逞強好勝與初中部學生發生了沖突,受了點傷。他在日記中反思:如果我忍住怒氣,就不會受傷了,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我不會與人發生爭吵,直接走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啊。我給他寫了這樣的回語: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學會自我保護,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你引用得真好。有時,退不是懦弱表現,而是智慧之舉。此外,班上還有很多孩子在日記中也寫到馬××受傷的事,他們對事情進行了分析并寫了從中受到的教育,我一一寫了回語,有的是教給孩子們控制情緒的方法,有的是引導孩子寬厚友善待人,有的是稱贊孩子面對此事時冷靜理智的態度,我相信孩子們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智。
二、書信,開往心靈的“直通車”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書信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但是我堅信,“見字如面”的書信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最溫暖方式。我們班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書信本,每周固定地寫1~2封書信給自己想寫的對象:朋友、老師、父母、寵物,有時也寫給自己……孩子之間鬧矛盾了,會用書信解釋道歉;有心里話想要對老師和父母親傾吐時,會“飛鴿傳書”;自己的寵物離開了,孩子們會用書信表達思念之情;還有一些孩子將書信寫給過去或是未來的自己,與自己進行心靈的對話,為了“認識你自己”,正如老子所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書信向我展示的可謂是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心世界。他們在信中抒寫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傾訴也有傾聽的對象,有情感的寄托與情緒的宣泄。我用各種形式給孩子們寫回信,孩子們之間、孩子們與父母間也有信件往來。書信,成為開往彼此心靈世界的“直通車”,讓我能更便捷、更高效地呵護他們的心靈,永葆純潔,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班的謝××是個聰明而敏感的孩子,心胸有些狹窄,與同學相處時不夠寬容友善。他上課不聽講挨了老師幾次批評,他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同桌,說是同桌故意影響他,為此他給同桌寫了一封信,信上寫著:“你上課能不打擾我嗎?上課時你老要我畫畫,要看我的作文,還找我要零食吃。”看了這封信,我給謝××寫了這樣的話:怎么都是寫別人打擾你整你的事呢?與同桌沒有一件開心的事嗎?沒有一個美好感動的瞬間嗎?善人者,人亦善之!巧的是那天徐××也給謝××寫了一封信,徐××寫著:你是我的同桌,你很幽默,很愛搞怪,下課了你愛畫畫、下棋,不愛追趕打鬧,和你做同桌我很開心……我在你身上發現了很多優點,還有很多我沒有發現,希望你記住:我倆永遠都是好朋友。看了徐××這封信,我很感動,徐××真是個善良可愛的孩子。他為什么能發現謝××這么多優點呢,這讓我想起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一個人心懷善良、感恩、包容之心,才會看到世界的美好、人間的真情。我把徐××的信給謝××看了,還給他講了蘇東坡的這個故事,謝××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隨后給徐××寫了封道歉信,稱謂是“快樂的徐××”,真的是心中有快樂,所見即快樂。謝××以后也快樂寬容多了,與同學相處也融洽了很多。
三、QQ,走進心靈的“高速路”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QQ,也成為孩子們喜歡的交流工具。現在的QQ,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聊天工具了,QQ賬號包羅萬象:郵箱、空間、校友、論壇、共享、群聊……除了電腦QQ外,手機QQ的普及,更使交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令溝通更及時、更便捷、更高效。我充分利用學生QQ群、家長QQ群等信息資源。QQ聊天成了我和孩子們情感交流的捷徑,家長QQ群也成為我與家長交流孩子心理狀況及傳播心理教育信息的“高速路”。
孩子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大多可以從家庭找到原因,與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系,可以更準確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及其成因,家長QQ群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QQ空間,我經常有意識地整理發布有關心理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文章,家長們會認真閱讀、點評,有的還轉發到自己空間作為資料保存,隨學隨用。雖然打理QQ及QQ群花費了一些時間,但對家長們了解孩子的心理教育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讓孩子們的成長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家長QQ群成為連接老師、孩子、家長心靈的一條快捷、高效、暢通、無阻“高速路”。
教育是心靈的解放。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我相信,只有老師、學生、家長積極有效地溝通,才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宋國珍,張鳳申.讓教育成為走進心靈的藝術:張家口市逸夫回族小學心理教育探訪[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9(7).
[2]吳慧萍.帶領孩子走在人生十字路口: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反思[J].教師,2013(33):11.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