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榆
【摘要】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使命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不但肩負著為國家經濟發展培養所需人才的使命,而且肩負著實現個人接受高等教育美好愿望的使命,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態度是教學的重點,本文通過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得到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了解程度,對學習目標、方向的意識程度,對所學習課程的喜愛程度,對所學知識的堅持程度,是學生能否提高學習態度的前提,改善教育管理、培養其職業情感以及加強校企合作能最有效的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高職學生 ?學習態度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80-02
隨著經濟、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學生作為職業院校的主力軍,承擔著較大的學習責任和義務。面對畢業后的市場環境以及就業的巨大壓力,高職學生更加應該提高自己的學習態度。只要在校園里面通過知識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加自信的踏入社會。
1.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訓練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沉淀出來的內部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狀態會越來越穩定。學習態度是由三種不同的因素組成的聯合體,分別為:認知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意志因素,當這三種因素都達到一定程度時,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將趨于穩定,從而提高學習態度。
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了解程度,對學習目標、方向的意識程度,對所學習課程的喜愛程度,對所學知識的堅持程度,是學生能否提高學習態度的前提所在。因此需要綜合性的對上述條件進行分析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提高學生學習態度的方法
2.1 改善教育管理
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要從提高和改善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開始,這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針對社會和市場的需要制定多方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對學習目標、方向有較強的意識。其中主要的方法是調整以往教學大綱、課程內容、教學計劃和教學材料。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往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雖然能讓學生更加了解專業背景,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作用卻很小。因此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對教學計劃和教學材料進行改進,以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加上必要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輕松。采取多種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加的飛速發展,老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知識點通過慕課的方式共享在網絡平臺,學生在課下時間可以重復學習,將書本上比較枯燥的知識轉變形式更加利于學生的接受。
2.2 培養其職業情感
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情感,其實質是提高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喜愛程度。學校和老師有責任和義務了解學生的真實意愿,知道學生更加樂于學習什么,想要從課堂中獲取什么,只有對學生的需求更加了解才能“對癥下藥”。高職院校學生應該更明確自己在進入社會之后將會從事怎樣的工作,因此老師應當多帶領學生在相應的工作場地實習、訓練,讓學生形成初步的意識,更加了解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學校應當定時開展專題講座、社團活動、創業大賽等,通過不同的形式,讓高職學生能早一步進入自己的工作狀態,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能更加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應該從哪個方向努力,提高個人的學習態度,進一步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識。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應該及時讓學生進行反饋,通過互動的模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也為課程的多元化奠定一定的基礎。
2.3 加強校企合作
學校不僅僅是教書育人,其最終的結果是希望將學生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人才。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中是很常見的行為,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校企合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育、授課的過程中,可以讓專業課老師教授部分的理論知識,通過校企的聯合,來推動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化。實訓基地是比較適合的方式,老師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在實訓基地中模擬一個小型的辦公、生產場合,采用一定比例的配置讓學生在課程中完成企業的要求,并付給學生相應的報酬。通過這種方式給學生一種激勵的,讓學生懂得只有堅持,才能得到相應的收獲。
3.結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職學生就業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態度,是讓學生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佳途徑。通過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可知: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了解程度,對學習目標、方向的意識程度,對所學習課程的喜愛程度,對所學知識的堅持程度,是學生能否提高學習態度的前提。最后給出了三個可行的辦法:改善教育管理、培養其職業情感以及加強校企合作能最有效的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
參考文獻:
[1]李娟. 高職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行為研究[D].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2]韓玉芬, 費斯威. 高職學生學習動力問題探究[J]. 中國高教研究, 2005(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