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軍
【摘要】班集體建設是班級管理重要一環,本人通過對學校課程形式的探討,重點就班主任通過對隱性課程的開發,如何進行有效的班集體建設及良好班風的形成結合自身實踐,做出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關鍵詞】隱性課程 ?班集體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88-02
一、概念的界定
學校教育教學的實施主要是通過課程進行的,課程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它是為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課目(目的、內容、范圍、份量、進程的總和)包括為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而營造的學校環境的全部內容。學校課程按內容與形式可分為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學科課程是學校課程的基本形式,而活動課程是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課程形式。
隱性課程是“非計劃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程外所受的教育,是學生在學校教學情境中無意識獲得的經驗,西方也有人認為,隱性課程之所以為隱性課程,就是因其常常是以學生沒有意識到的方式來施教的。
二、隱性課程的開發
隱性課程是廣義學校課程的組成部分,與顯性課程相對,它以潛在非預期性的特征,它不在課程的規劃中反映,不通過正式的教學進行,通常體現在學校和班級的情境之中。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用敏感的觸角,圍繞班集體建設的目標,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能動開發隱性課程,作為校本研究的切入點。而在現實情況下班主任對班級工作的管理,常常是盲目的,不自覺的,無意識的和低水平的。
1.隱性課程開發在班級管理中的內容
隱性課程通常體現在班級的情境之中,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活動和班級管理中要努力創造各種教育情境,從而建立情境課程,一般來說,可以把這種情境分為以下幾種:(1)物質情境,如學校建筑、設備教學設施;(2)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園文化的各種意識活動等;(3)人際情況。如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學風、班風等,這些課程將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從而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
2.班級建設的目標
班級建設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級建設的目標是為了形成健康、和諧的班風和學風,而良好班級和學風的主要標志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的班級奮斗目標,勤奮好學。
(2)有正確的集體論,有正面典型。
(3)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良好的班級領導機構。
(4)團結互愛,遵守紀律。
(5)全體學生都有適度的自尊感,高度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有爭創一流的決心與信心。
三、隱性課程開發與班級建設實踐的整合
班主任在接受班級之初,要充分了解全部學生的情況,要有計劃和目標的開發創設教育情境,并有不斷研究的意識,把教育目的實施融合在課程開發中,本人在班級建設中,利用隱性課程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開發利用物質情境課程,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
首先,以學校建筑、校園環境、教學設施、學校悠久的歷史為支點,開發出系列課程,教育學生愛學校,熱愛班集體,形成積極向上的集體觀念,同時,教會學生珍惜擁有珍惜資源,珍惜生命。
其次,以教室的布置為又一情景,在布置上做到簡單、大方、整齊,從而體現一種創造美、熱愛美的氛圍讓同學有家的感覺,體會到一種溫暖,與此同時,在班級標語中充分表達班級建設的目標和理念,如:(1)平等共建、合作共贏,不僅說明了學生的關系而且充分體現了班級建設的目標是共贏。(2)我以一中為榮,一中以我為榮。充分表達了學風的追求。
2.開發和利用文化情境課程,對學生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首先,進行制度建設和班委會建設,無規矩不成方圓,通過制度建設和班委會建設,讓學生養成自律、自尊、自我管理的習慣和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班會和黑板報,主要讓學生明白一句名言:人生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強去做是毀滅,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很好是勇敢,同時就學習方法,人的責任等問題進行主題討論,開展馬列課程開發。如主題班會高計為學會欣賞、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尊重、學會審美、學會感恩、學會健體、關注生命等。
3.開發和利于人際情境課程,共建和諧師生關系。
以平等的理念構成新型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尊重每一個學生,理解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注重教師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體會民主、合作、平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