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寧
摘 要 信息時代有線電視網絡作為傳統電視傳媒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逐漸走向人們的生活中。通過對當前有線電視網絡的智慧城市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有線電視網絡的智慧城市體系建設,從而保障了人們在生活中的便捷度,實現了有線電視網絡的合理利用,在有線電視網絡的智慧城市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種種問題,這就要求及時對數據進行維護,運營時不斷出新業務內容,來實現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
關鍵詞 有線電視;網絡;智慧城市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1-0103-02
現如今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的發展逐漸走向正軌,對傳統的電視傳媒的發展沖擊很大。為了擺脫困境,傳統電視傳媒跟隨信息時代的腳步,將網絡技術融入到傳統電視傳媒中,通過不斷的創新以及業務整合,來實現傳統電視傳媒的發展。
有線電視事業的發展不僅給人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電視觀看體驗,同時也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傳播媒介。在網絡技術與電視傳媒相結合的這幾年,傳統電視傳媒的發展又煥發第二春,其成果也是可觀的。
通訊網絡企業間競爭也在逐漸加大,網絡環境的形勢并不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電視網絡若想更進一步,就需要重點開展智慧城市體系建設。
1 有線電視網絡的組成及智慧城市的構成要素
1.1 有線電視網絡的組成
有線電視網絡系統采用的多域廣播傳輸方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信號源,即所選區域的電視信號,主要包括所選區域的開路電視信號、自辦電視節目信號以及接收的衛星電視信號等。
2)前端系統,這一系統主要有編解碼器、QAM調制器、復用器、CA、EPG、光發射機、視頻服務器、推流交換機、各類管理服務器等部分組成。
3)干線傳輸系統較為簡單,主要有光纜、電纜以及光接收機、干線放大器等部分組成。
4)用戶分配系統,主要由分配放大器、分支放大器以及進戶電纜或皮線光纜、家用光接收機等方式組成。有線電視系統的工作原理是以劃分的區域為工作單位,將區域內的電視信號源進行有效收集,并通過前端系統的均衡處理,然后將這一信號通過干線傳輸系統輸送到各個用戶的分配網絡系統中,并傳送到用戶端,并最終在用戶端呈現出電視節目。
對于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早在2010年的時候,國家廣電總局就提出了實現“一省一網”的目標。江蘇省基本實現了有線電視網絡的整合,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有線電視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一張網,統一規劃、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利用有線電視網絡帶寬容量大、傳輸覆蓋面廣、網絡信息安全可靠的特點,可以為智慧城市提供高帶寬、高實時、高可靠、安全的網絡服務。
1.2 智慧城市的構成要素
1.2.1 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的因素是智慧城市過程中重要的推動器,隨著網路光纖化、網絡傳輸數字化發展,網絡發展、業務發展進程不斷推進,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的基礎技術、網絡功能和應用服務之間的聯系不斷模糊,最終可能會消失,出現底層傳輸和接入技術一致的狀況。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全面感知、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網絡層建立在統一的協議上,由此來實現互聯互通,應用層實現不同類型的業務融合。業務融合之后,網絡環境更開放,兼容性更強,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業務服務,滿足用戶需求。
1.2.2 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對智慧城市的推動力主要表現在各個環節,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內容包含技術研發、網絡升級、設備改造等不同層面的技術需求,同時智慧城市過程中啟動和推進的不同環節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撐。智慧城市促進了我國電信行業、廣播電視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產業鏈融合發展,利用智慧城市作為基礎的業務開展在進行,開拓更大市場。
2 智慧城市體系建設思路
2.1 智慧城市體系
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相結合的產物,包含智慧傳感網、智慧控制網、智慧安全網。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各類信息通過網絡傳遞到城市云計算處理中心,經大數據分析、整合、處理,按功能向智慧基礎設施發出指令,更好地為城市管理、建設規劃、應急指揮、公共服務等提供支撐與服務。
2.2 如何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建設智慧城市要從整合資源入手,及時掌握政府的建設規劃,做成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分散資源逐步整合到一起的符合政府智慧城市需求的技術方案。云計算中心是智慧城市的“心臟”,基礎網絡是“血管”,各種數據是“細胞”。廣電要想占領這個市場,就要超前謀劃,合理布局,發揮自身的政府喉舌,取得政府信任,有參與智慧城市的余地。
3 智慧城市體系建設的應用領域
3.1 政府管理
政府為了實現優化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依據智慧城市體系,實現政府機關辦公的網絡化以及數字化,使得政府的政策信息能夠迅速傳播出去,實現政府網絡辦公的透明度,整合城市統一監管、協同審批、建設監督、運行管理。例如:多規合一、城市基建全過程管理、不動產登記、智慧城管、平安城市、環境監控等。
3.2 社會服務
政府部門的民生、公共服務項目。例如:農民公共教育培訓平臺整合各類資源,建立農民、村組、農業主管單位、農資單位;智慧交通在城市現有交通視頻監控系統的基礎上,建立跨部門、行業的信息交換體系共享體系,完善交通應急指揮、交通違法App自助處理、物流管理等城鄉智慧交通體系;公積金在線查詢;智慧醫療聯網醫院共享就診者的身份、預交金額度等信息,手機App、微信服務等形式向診者提供自助式服務,預約掛號、診間結算、檢查檢驗結果、共享電子病歷等。
3.3 產業發展
整合城市社會資源,提高社會產業效率,發揮信息技術在產業的推進作用,引領產業發展新方向。例如:智慧旅游整合旅游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實現資源合理開發和高效經營,使傳統旅游向智能旅游方向發展;智慧養老基于家庭小型醫療采集設備和大數據平臺,使個人、醫療機構及健康養老資源有交對接、優化配置;綠色能源通過對能源的信息分布調查研究,加強綠色能源城市建設,逐步實現傳統能源城市轉型,引領綠色能源產業發展。
4 結論
網絡技術的發展,作為信息化的時代象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以及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有線電視網絡的形成。有線電視網絡通過開展智慧城市體系建設,不僅對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希望,還對社會各行各業實現信息數據化提供了機遇,加快了社會信息化的進程。當然現在的網絡技術還存在著缺陷,智慧城市體系建設的開展時還存在一些不足,還需要網絡技術不斷地探究,來實現有線電視網絡智慧城市體系的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羅小布.有線轉型需要搶占信息化的制高點——智慧城市[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7,44(5):30-31.
[2]沈劉強,劉宇,關鐵峰,等.基于物聯網云打造有線電視網絡智慧家庭[J].廣播電視信息,2016(3):6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