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妍
摘 要 就我國現在新聞的生產方式來講,以前工作人員通過對觀眾的采訪,然后經過對觀眾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統計和整理產生新聞。而我國現在的新聞產生大都是經過大數據處理之后根據相關數據要求才被觀眾所看到的。大數據背景下的傳播方式和以前單調的傳播方式相比更具有多種多樣的色彩。下面就將對我國大數據以及網絡新媒體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對新聞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進行探討,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大數據;網絡媒體;新聞生產;新聞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1-0136-02
大數據背景下在新聞中應用數據技術和以前相比,在數據新聞的傳播方式和新聞信息內容的整理和篩選方面有所不同。在現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解讀,從而使數據用更好的方式來呈現,這是新聞生產的階段。新聞產生后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新聞的傳播,新聞所依靠的傳播方式一般情況下是以網絡媒體為主。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已經成為新聞的核心資源,同時,網絡媒體的應用成為了新聞傳播的主要途徑。
1 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生產的模式
1.1 大數據背景下的新聞生產環境
一篇新聞報道在當下時代要想發表出來,肯定多多少少會受到當今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技術等因素的干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則是由于現代新聞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及新聞應用技術的發展。雖然生產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了較大的提升,但顯而易見的新聞報道也會少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技術革新的狀態下,新聞的產生不再是只能報道事實新聞的這一簡單要求了,而是要在其背景下,加入一些新穎的信息。且現在的新聞報道方式與以往相比需要相關人員更加注重為廣大人民群眾解釋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引導公眾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并鼓勵公眾對于公共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并且經過有效加工整理和大規模數據的羅列,再加上對所得數據進行對比便可以容易的反應接近事實的狀況,這與某個新聞從業者在某一個視野上的有限觀察和大數據背景下數據多方面進行的統計和分析是截然不同的。
1.2 大數據背景下新聞的生產流程
1.2.1 抓取數據
在我們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到新聞工作當中時,主要可以分為將整個工作過程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抓取數據,從字面上理解,抓取數據就是指對新聞信息的獲取,而在大數據技術沒有加入之前,大多數新聞的獲取方式都是通過人工來進行,大數據技術融入之后我們就可以將計算機技術融入進來進行對信息數據的獲取和整理。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現代網絡的普及性,要想讓自己的但在東西被廣大人民所接受,就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不同方向來對所獲得信息數據背后所蘊藏的點進行挖掘,即一定要保證制作出來信息的深度,為此相關單位還可以建立一個歸納整理體系,即對同種性質的新聞進行一個歸類,通過比較對比可以較為簡便的達到對深層數據挖掘的目的。
1.2.2 分析數據
經過上面的信息抓取以及簡單整理之后,下一步要進行的是對整理好的數據進行一個系統化的分析,在這個過程中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無論如何,新聞信息的準確性永遠是最重要的,華而不實,本末倒置的情況是絕對不可以出現的,那樣的新聞制作出來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得到發展,但當人們發現觀看這些新聞純粹實在浪費時間之后就肯定選擇放棄,因此這種行為是絕對不可取的。為保證新聞的準確性,對不同的信息要有不同的編輯評判標準,舉個例子來講,對于存在一些反動思想的新聞一定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批評,也可以采取嘲諷的方式進行編輯,但絕不可以用炒作,起特殊標題來進行報道,這對于新聞的真實性以及公司的長遠發展是很不利的。總之,新聞信息在分析整理出來之后一定要有內涵,讓人們能夠學到東西。當然要想達到完美的數據分析,就需要對開始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做起,具體步驟可以分為3點,即數據凈化、數據情境化和數據綜合。
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凈化主要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要做的是要讓所提取到的信息在形式上保持一致,這里所指的信息范圍很廣泛,包括計算機和人工提取到的所有信息以及正在編輯的信息,還有以前已經使用過的信息。然后就是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處理,將其中的一些無用數據和有殘缺的信息給剔除出來,即對數據進行凈化處理,當然這一過程也可以借助我們常用的Excel等辦公軟件來對數據庫中存在的數據損壞條目和數據錯誤格式等問題進行凈化。而數據情境化則是指把所需要的數據放在必要的語境中去解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證我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閃光點,保證每個有趣有意義的信息都可以被我們所接納,與此同時這對于我們理解各個數據之間關系也有很大幫助,而這也就對上一步即數據抓取過程的具體信息有一個很好的把控。數據綜合指的是將所整理的信息通過圖表等一系列鏈接紐帶聯系到一起,整理出一個合適的信息框架。
1.2.3 呈現數據
最后一步就是將整理好的數據框架呈獻給人們進行了解。這一步是關系到企業生產效益的關鍵步驟,一個好的銷售方式對企業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而恰恰相反的是這個時代是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即因為互聯網的普及,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再也不是一個夢,現代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而這也就造成身旁數據眾多,人們要想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極為不易,而正如人們所說:“有問題的地方就肯定伴隨商機的存在”。信息行業也是如此,既然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轉變,即由原來的渴望獲得信息到現在的渴望獲得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那么我們的銷售也要緊跟人民的需求來進行完善,這時候就體現出信息可視化的重要性了,信息可視化指的是利用人們對圖畫,表格的敏感程度大大高于對漢字的敏感程度而將漢字轉換成一個個有著很強烈邏輯關系的圖表來讓人們了解觀看形式的方式。而可視化新聞報道運用到新聞報道中,這也就是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傳播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之處。
2 大數據背景下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新聞傳播endprint
2.1 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新聞分享
其實從根本意義上來看,現在所謂的大數據背景下的新聞信息共享其本質就是信息的傳播,只不過方式與以往有了改善而已。完善之處在于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共享更多的是為了交往而傳遞,即信息共享。這也是由于現在的大環境所決定的,因為在網絡時代就注定了信息絕不屬于每個人,信息是流動的,是開放的,只要想,你就可以得到,而這也就表明信息的創作者角色發生了變化,現在的信息創作者也可以稱之為傳播者,然后我們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如果感覺這條信息很好很有價值,我們也可以充當信息傳播者的角色來講信息逐次傳遞下去,而這也就是大數據背景下新聞信息傳播速度特別快的原因所在,因為這個時代下注定我們每個人所充當的角色都可以是信息傳遞者,或者是信息的接受者,身份的轉換只是在一念之間,因為全人類的參與,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完全不可估量。而這時候也就會出現非常多的垃圾信息,因為并不是所有人分享信息都是為了讓接收者們學到或者了解到一些東西,有些人只是為了獲得利益,或者為了宣傳某些東西,比如前一段時間非常火爆的微商,它們沒有在你所在的地區有什么商店,有的只是對信息的宣傳,一遍一遍的宣傳,加上一些網絡上的評價,沒有店面的宣傳,卻也家喻戶曉,這樣一來極大程度的減少了基金投入獲得的利益卻更加多。再比如現在也很多的一些QQ推薦信息之類的,其實質量非常的渣,但是這就是有些人生存的一句,它們的信息傳遞一切都是為了利潤,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根本沒想過讓人們學到什么東西,所以我在上文提到過,這個時代不缺乏信息的獲取,缺乏的是如何高效獲取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并且隨著時代進步,為了讓人們能夠及時篩選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互聯網各個信息傳播網址都開放了點贊,評論這些功能,目的是為了能夠及時的獲得人們對它們所宣傳信息的態度看法,以為了能夠在今后的一個時期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信息傳播方式。具體來講,最開始的點贊其實已經成為現在想要獲取信息者評價信息好壞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標準了,一旦人們發現點贊數量很多,基本上沒有什么踩,自然的人們就會仔細閱讀這些信息,而這也就是點贊的力量所在。后來興起的評論,總的來說它的傳播性和點贊一樣都比較弱,僅僅是局限在一個方位,無法被更多的人們所看到,認可。
但轉發則不同,他的信息傳播性很強,能夠將自己想要傳播的信息發送到一個又一個人的生活圈子當中,但缺點是社交性較低,即不容易被人們及時的獲取,或者不容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而正如馬克思的辨證論,如果將點贊,評論,轉發三者結合起來,那么信息整體的傳播性,社交性就都可以得到保障,因為它既有了轉發這個傳播方式,又有了評價這個對信息的概括總結,就很容易能夠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
2.2 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新聞信息傳播
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者應該注重新聞傳遞信息的深度,即深度剖析新聞之間的相互關聯上,從而引發人們的思考,即自身做出的新聞能夠給人們起到一個引導鏈的作用,能夠引發人們更深刻的思考這是現代新聞最好的傳播方式。也可以說數據新聞信息為觀眾提供的只是部分答案,并不是最終的答案。在以前,我國在新聞這一行業主要的工作者是人,無論是信息的整理采集,或者是信息的歸納總結,而現在則是應用了計算機技術來幫助人們進行信息的整合以及一些相關的工作,而這樣相關的工作人員就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去對新聞更深入的層次進行意義性解讀,更多關注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對其事件影響的深入剖析上。
數據新聞信息可以借助多種網絡媒體來進行傳播,使公眾大范圍多角度來接收所關注的新聞信息。網絡媒體的多樣化,增加了數據新聞傳播的途徑,可以讓公眾在數據新聞的接收過程中具有選擇性。
3 結論
在我國現代大數據的背景下,信息對人們來講幾乎是觸手可及,但信息過多帶來的則是人們難以在一定時間內挑選出所需要的信息,本文對此問題作出了重點論述,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黃偉.大數據方法與新聞傳播創新路徑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165.
[2]韓奮發.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傳播[J].新聞知識,2015(8):19-20.
[3]王寧.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方向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