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靜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化學概念不僅是難點,也是重點。教師應借助實驗,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以達到教學目的。因此,針對高中化學教學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精神、操作能力等實施策略,運用對比實驗培養高中學生化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對比試驗;培養;高中學生;化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76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在進行化學實驗時,一個小的失誤會影響實驗的結果,使學生對化學概念產生錯誤的理解,導致學生的化學學習更加困難。所以,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對比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對比實驗不僅可以更加清楚地揭示教材上的實驗原理,使學生深刻理解化學概念,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對比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也有重要意義。
一、對比實驗的概念
對比實驗,是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名為對比實驗,但它并不設對照組,只設實驗組或者互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實驗是對照實驗的一種特殊形式,相當于“相互對照實驗”。
二、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質,而目前很多學校與教師依然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中化學因為教材的改革,導致教學內容減少了很多。教學內容的減少,不僅使化學教學要求降低了,還減少了化學教學課時。部分教師依舊以高考為化學教學目的,而課時太少,以至于教師無法達成教學目標。教師講授的知識太多,學生無法全部理解,化學素養也難以培養。
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必不可少,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將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而部分教師在教授高一學生時,會做一些演示實驗,或者播放實驗視頻供學生觀看,以替代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教師的這種應付教學的心理,對學生知識的學習十分不利,無法達到實驗的真正目的。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作為啟發者對學生的化學實驗加以引導,使學生可以真正動手實驗,進而在獲得化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三、通過對比實驗培養高中學生化學素養
(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對比試驗,可以使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的全過程,包括設問、推測、實驗以及領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學概念,同時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進行化學對比實驗時,全身心投入,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了然于心,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對化學原理、概念及結構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比實驗和傳統的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區別,傳統的實驗是單方面的講解,單方面的操作,學生只能觀看教師進行實驗。而對比實驗是學生自主實驗,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好,同時還可以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關于化學實驗部分是,教師邊演示實驗過程,邊給學生講解相關知識,學生在觀察實驗中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被動地學習、理解知識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學生才是學習中的主體部分,教師只是引導者與啟發者。這種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巧設對比實驗,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通過直觀感覺、課堂記憶及獨立思考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來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
例如,在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關于乙醇性質的講解中,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教師可以設計三組對比實驗:第一組實驗,將納加入到水中;第二組實驗,將納加入到乙醇中;第三組實驗,將納加入到乙醚中。觀察三組實驗的反應,并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1:納分別加入到水、乙醇、乙醚三種試劑中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問題2:乙醇和水的結構相似點有哪些,乙醇和乙醚結構的相似點有哪些?
問題3:通過實驗可知納和乙醇在反應中哪根鍵斷裂了?
問題4:納和水的反應為什么比納和乙醇的反應更加劇烈?
在進行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組實驗的反應,從中發現它們有什么區別,讓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回答問題。通過這種對比實驗,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乙醇的性質,對于乙醇的化學概念也形成深刻理解。
(三)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所以想要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提高,首先必須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取得成功的基礎,不管教師如何優秀,學生對于學習不感興趣,教師也無法發揮自己的實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這是化學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在進行化學概念與化學實驗原理的教學中,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應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自己參與實驗并獲得知識會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也能更好地把握實驗相關的知識。
例如:在進行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需要的器材,如水杯、水槽、試管、鑷子、納等。在進行實驗前,教師向學生講解實驗的相關事項,即實驗原理、注意事項、操作順序,并給學生做示范:先用鑷子夾起一塊納,放在試管口的下面,收集倒扣在水槽中試管里的氣體,然后取出試管向火焰移去,觀察現象。教師做完示范之后指導各組學生開始進行試驗。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及時幫忙解決,最終每組學生都順利完成試驗。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使他們對于化學實驗的興趣更加濃厚。
四、結語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通過巧設對比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精神、操作能力,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通過對比試驗,教師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化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情義,何彩霞.對比實驗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1(3).
[2] 王繼良.對比實驗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0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