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卿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充滿趣味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尋找趣味、體驗趣味、獲得快樂。繪畫是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情的最直接的途徑之一,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構建感情交流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充滿趣味化的美術課堂中感受快樂,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關鍵詞:趣味化;美術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98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大動力。小學生對于學習美術的興趣是由學習美術活動本身和學習美術的目的、任務引起的,所以教師要把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單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美術課堂變得枯燥不堪,而趣味化的美術課堂教學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充滿趣味的,而不是色調單一、枯燥乏味的。經過長時間的趣味化美術教學實踐證明,充滿趣味的美術教學課堂確實能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從動腦、動口、動手等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致,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趣味化美術教學的優點
(一)趣味化的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鼓勵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進行美術創造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興趣是學生創造的根本。趣味化的美術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對于美術方面的興趣與愛好。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給樹爺爺畫像》這一內容時,當學生理解什么年齡的樹才能成為樹爺爺后,教師創設輕松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進行創新:一組學生尋找不同的樹爺爺身上樹皮的紋理;二組學生給樹皮紋理畫出相應的線條;三組學生利用線條給樹爺爺畫出不同的表情,如:“高興的樹爺爺”“生氣的樹爺爺”“和藹的樹爺爺”等。學生們對于這種類似游戲式的教學情境興趣盎然,感受和體驗到了繪畫的快樂。在課堂上,學生們充分自由地參與創作,并且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尋找、去發現、去創作作品。這不但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學生對美術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趣味化的美術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強調的是讓學生必須接受這種教學模式。而新課改后,傳統的教學模式變為趣味化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其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在參與各種趣味性的美術實踐活動中,通過動手、動腦、動耳,主動地、充滿興趣地學習。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的“生日快樂”時,教師可以找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們過生日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感受到除了自己所知道的過生日的方式外,其他人是怎么過生日的;在教學手工制作“紙條鎖編粘貼紋樣”時,讓每個學生自由排列,看看可以排列出多少種花樣;在教學《惠安小姑娘》時,教師讓學生利用一個紙筒(衛生紙的內芯)和一個乒乓球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狀,然后根據惠安女的服裝特點用彩紙進行裝飾,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立體紙人添衣加妝。趣味性的美術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美術課有了學習的興趣。教學活動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或是壓力,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快樂的體驗,進而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喜歡學、越愛學習美術這門課程。趣味化的美術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出它的本質——趣味,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出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趣味化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趣味化美術課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學校教育中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重要地位,但是對于農村小學來說,美術課并沒有被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缺乏專業的教師
很多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師基本上是語文教師、數學教師甚至其他教師來兼職。這些教師底子薄,缺乏基本的專業素養,對于美術理論、教法以及繪畫的技能根本不知道,上美術課純屬應付。
(二)趣味化美術教學中常因為資源不足無法按課本內容進行上課
在農村美術教學中,常常因為學生的生活條件差,導致在上美術課時,很多學生所準備的材料沒有或者不足而造成美術課無法進行。即便有部分學生能在課前準備好材料,也只是單一的材料。例如,在教學《禮物的外套》一課時,需要學生收集不同風格的禮物包裝、包裝紙,這本是一節展示學生收集能力的課,但是由于家庭條件有限,農村的孩子收集到的材料少之又少,有些學生就直接用報紙或者掛歷紙充數。可見,資源的不足可以導致美術課枯燥無味。
三、結語
總之,即便是在實施小學美術趣味化的過程中存在著不足,但是,我相信教師們有信心克服困難,努力讓美術課變得生動有趣,因為趣味化的美術教學以其靈活的、有趣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到活動中來,能把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出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的意識,提高學生審美方面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于艷紅.興趣、理趣、意趣:小學美術趣味化教學思考[J].學苑教育,2017(12).
[2] 遆素麗.圖像時代下中小學美術教學的“趣味性”研究[D].溫州大學,2012.
[3] 王麗.淺談小學美術趣味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7(19).
[4] 金慧琴.淺談趣味變形在小學美術繪畫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