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
學校秉承“為可持續成長奠基”的辦學理念,基于九年一貫制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在德育工作中開展“六個倡導”,即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和協同育人,努力讓廣大師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者、教育者、實踐者和弘揚者。
課程育人。構建學校的德育課程體系。統籌安排學校課程,開展法治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專題教育。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并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例如,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充分利用時政媒體資源,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文化育人。學校對傳統文化經典進行系列整合。通過三種途徑(經典誦讀涵養學生道德底蘊、傳統藝術升華學生氣質、蒙學經典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挖掘傳統經典中的德育價值,把中華傳統文化傳授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活動育人。通過德育課程化實施,將國防教育、法制教育、禮儀教育等融入其中。同時,以紀念日以及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節日為契機,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將愛國情感轉化為愛國行為。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及中小學生志愿者活動等主題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實踐育人。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吸引力強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穿越鋼鐵動脈,我是鋼鐵小工人”走進首鋼活動,“緬懷先烈,清明祭掃徒步行主題教育活動”,“從九·一八到釣魚島”學科主題教育等。學生到藍天科技城進行職業體驗;到汽車博物館、花卉大觀園、歡樂谷感受科技的力量……通過親身實踐,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管理育人。學校德育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包括校長、德育副校長、德育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在內的層級德育管理體系。將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作主線貫穿全學段,使學校的德育系統化、一致化。加強學校團委對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的指導管理;健全初中團隊銜接機制。明確崗位責任,明確學校各個崗位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規范教職工言行,提高全員育人的自覺性。
協同育人。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學校的家庭德育工作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家校溝通渠道得以落實;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讓家長了解學校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改進措施。借助社區資源共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聯系學校所在社區的公安、司法、民政、居委會等部門,邀請相關人員到校為學生們開展專題教育講座、節水教育等。建立多方聯動機制,搭建社會育人平臺,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共建。endprint